中国十大杰出建筑师有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2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03
戴帆(DAI FAN)是当今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大师和明星建筑师之一,其作品浪漫、特点鲜明,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旗手”。近年来,他在欧美和中国、东南亚、 中东设计了当代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建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03
排放冷却是对流冷却的另一种。与再生冷却不同,用于排放冷却的冷却剂对推力室冷却吸热后不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而是排放出去。直接排放冷却剂会降低推力室比冲,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少用于排放冷却的冷却剂流量,同时只在受热相对不严重的喷管出口段采用排放冷却。还有一种是辐射冷却,其热流由燃烧产物传给推力室,再由推力室室壁想周围空间辐射散热。辐射冷却的特点是简单、结构质量小。主要应用于大喷管的延伸段和采用耐高温材料的小推力发动机推力室。在组织推力室内冷却时,是通过在推力室内壁表面建立温度相对较低的液体或气体保护层,以减少传给推力室室壁的热流,降低壁面温度,实现冷却。内冷却主要分为头部组织的内冷却(屏蔽冷却)、膜冷却和发汗冷却三种方法。推力室采用内冷却措施后,由于需要降低保护层的温度,所以燃烧室壁面附近的混合比不同于中心区域的最佳混合比(多数情况下采用富燃料的近壁层),造成混合比沿燃烧室横截面分布不均匀,使燃烧效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膜冷却与屏蔽冷却类似,是通过在内壁面附近建立均匀、稳定的冷却液膜或气膜保护层,对推力室内壁进行冷却,只是用于建立保护层的冷却剂不是喷注器喷入的,而是通过专门的冷却带供入。冷却带一般布置在燃烧室或喷管收敛段的一个横截面上。沿燃烧室长度方向上可以有若干条冷却带。为提高膜的稳定性,冷却剂常常经各冷却带上的缝隙或小孔流入采用发汗冷却时,推力室内壁或部分内壁由多孔材料制成,其孔径为数十微米。多孔材料通常用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用金属网压制而成。此情况下,尽可能使材料中的微孔分布均匀,是单位面积上的孔数增多。液体冷却剂渗入内壁,建立起保护膜,使传给壁的热流密度下降。当用于发汗冷却的液体冷却剂流量高于某一临界值,在推力室内壁附近形成的是液膜。当冷却剂流量低于临界值流量时,内壁温度会高于当前压力下的冷却剂沸点,部分或全部冷却剂蒸发,形成气膜。除了以上热防护外,还有其他热防护方法如:烧蚀冷却、隔热冷却、热熔式冷却以及室壁的复合防护等。3 高焓气体发生器热防护方案综合上述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便得到高焓气体发生器的热防护方法。高焓气体发生器的燃烧室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不同,省去前面的推力室部分,使得其结构更简单而有效。那么,所涉及到的热防护即为对燃烧室室壁的热防护部分。由于燃料进入燃烧室内迅速分解并放出大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04
土木工匠始祖鲁班,隋代建筑设计大师宇文恺,隋代造桥匠师李春、建筑宗师李诫、元代道教建筑师张志纯、元代城市规划专家刘秉忠、明代香山帮匠人鼻祖蒯祥、清代建筑匠师梁九、“样式雷”始祖雷发达、我国史载官方建筑师沈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04
“学建筑,一定要出国吗?”
对于现在的建筑学子来说 这或许不再是纠结万分的问题 但是,早在一百年前 就有这样一批留学生, 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 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他们有20多人,最终约18人学成归国 其中有,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童寯、范文照、赵深、陈植……他们设计的建筑,至今也不过时
▲ 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设计师/范文照、赵深 1930
▲八仙桥*教青年会 设计/李锦沛、范文照、赵深 1929
▲美琪大戏院手绘稿
▲ 美琪大戏院 设计师/范文照 1941
精英学子求学宾大建筑系
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贝聿铭我国千百年来就有工匠会造房子 但没有建筑学科 真正开始发展建筑教育体系 把建筑师当做一项专门职业, 也就百年时光
在西方,百年前 的建筑教育核心理念 是被建筑界称作 “布扎艺术”的法国巴黎古典美术主义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专业 在教师保罗·克瑞的带领下 将布扎体系实施到教学中 在建筑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
于是 到高教学水平的宾大建筑系进行学习 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要选择
▲ 中国留学生在西雅图转车
▲ 第一代留学生的当年护照
最早来到宾大建筑系的是朱彬
范文照、赵深、杨廷宝等人 在保罗·克瑞教授的悉心指导下 他们在学业方面大有收获 回国后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这大大激发了中国学子 开始源源不断到宾大学习建筑设计
▲ 宾大美术学院海登楼
▲ 保罗·克瑞 但是,进入水平一流的宾大建筑系 并非一件易事 只有足够优秀方有机会 就如这批留学生一样 在国内时大都在一流学府清华学堂学习 成绩优异, 属于精英中的精英
出身贫苦的赵深13岁
就进入清华学堂学习 在留学期间,别人需要4-5年时间 才能完成建筑专业的学习 他只花了两年半
▲ 赵深(右)童寯 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女林徽因 因为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选择“曲线救国” 考入美术系旁听完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
▲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左二:林徽因;右一:陈植)
▲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校园合影
是中国学霸也是艺术家成绩优异、屡获奖项的中国学霸布扎体系教学对基本功的训练非常严格 古典建筑绘画技巧是当年学生们 必须反复研习的内容 当时的学生生活非常紧张,课业负担很重
前宾大规划讲师黄振祥说 “我仔细查看了当时的学生课业安排计划 每周光上课时间就有将近四十个小时。” 如果加上学生课外作业与绘图练习 每周学业时间近六十个小时
▲ 宾夕法尼亚大学海登楼绘图教室 摄于1910年代后半
面对繁重的学业,中国留学生表现优异 成绩超群,一直传颂于建筑界 陈植回忆 在当时美国学生中流传着两句话一曰:“这些中国人真棒!”二曰:“这是中国小分队!”这种称赞一是因为中国留学生成绩突出 二是在学生设计竞赛中屡获奖
▲ 中国建筑师学会全体会员合影,第二排左一:范文照;第二排左三:陈植;第二排左四:赵深;最后一排左二:童寯;最后一排右二:杨廷宝
当时宾大的评分标准为三档 分别是P档(pass及格) G档(Good优良)以及 D档(Distinguished杰出) 而在宾大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几乎都是D、G两档
▲ 1937年之前,到宾大美术学院就读华裔学生留学时间表
据宾大建筑设计档案馆负责人
威廉·惠特克说 “梁思成在宾大的成绩单上有很多‘D’ ‘D’在今天是很差的成绩 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D’的意思是‘DISTINGUISH(杰出) 是最高的成绩 说明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成绩非常好。”
▲ 梁思成 中国建筑之“ORDER”1930
▲ 梁思成 米兰圣沙弟乐圣母堂 建筑历史作业 留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当属杨廷宝 美国《晚报》对他这样报道 “许多建筑专业的学生都表示 如果第二天要交作业时 他们必须通宵达旦才能完成 但是杨廷宝却是个例外 他能很好的安排时间。”
▲杨廷宝成绩单
▲杨廷宝宾大学生宿舍
▲杨廷宝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杨廷宝
更牛的是 这些留学生不仅成绩优异 还包揽了许多学生设计竞赛中的奖项 1922年
朱彬凭借一份名为“中国大门”的设计 获得全美大学生二等奖
▲当时报纸对朱彬的报道:中国学生为费城获得建筑荣誉
1924年 陈植提交的关于费城市政厅 西北角建筑改造设计方案 获得柯浦纪念奖
▲陈植 市政厅沿帕克大道立面处理 1927年沃特·柯普纪念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 1923年 杨廷宝获赫克尔奖二等奖 1924年获市政艺术奖二等奖 同年又获艾默生奖一等奖 另外还获得1924—1925年沃伦奖一等奖 1925年亨利·亚当奖二等奖
▲杨廷宝 康斯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建筑历史作业
▲杨廷宝 美国国会大厦
1927年 童寯获亚瑟斯·布鲁克纪念奖二等奖 1928年又获该竞赛的一等奖
▲童寯 新教教堂 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作品
▲童寯 建筑构造课程作业 1925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宾大建筑教育不仅希望培养 一批技术娴熟的绘图匠 同时也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建筑师 因此十分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 在课程中加入诗歌、音乐、绘画与雕塑 加强学生在艺术方面素养的同时 也拓展了包容性
▲建筑学院中世纪化妆舞会
▲杨廷宝(左)参加化妆晚会 比如,同样是外国建筑史笔记 梁思成的风格看起来充满着古典主义气息 而童寯则依然用他擅长的水彩风格完成
▲梁思成(左)与童寯(右)的外国建筑史笔记
▲童寯 罗马浮雕 徒手铅笔素描加白墨高光 1927
除了在学业与奖项上取得不俗成绩外 留学生们在课下更是多才多艺 性格开朗的才子陈植 不仅精通英语、德语、法语 还具备专业的音乐修养 在唱诗班中担当男中音,经常参加演出
▲开朗大笑的陈植(左)与严肃的童寯
在宾大学习一年 后来转学到耶鲁大学的梁衍 擅长拉小提琴 经常会在工作室拉小提琴给大家助兴 在美术系学习的林徽因
不仅在入校后 就担当了宾大年刊的出版工作 还在建筑系做过助教 学习爱好两手抓对中国学子来说“So easy!”
▲林徽因毕业证书
第一代建筑师的归国贡献
这批留学生在宾大建筑系毕业后 大多选择回国积极开展工作 把所学到的建筑知识应用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 他们不仅设计了600个建筑作品
还创建了中国自己的建筑研究和教育体系 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做着积极贡献
▲ 上海旧市立图书馆(今杨浦区图书馆) 设计师/董大酉 1935
▲ 集雅公寓 设计师/范文照 1942
实业救国,设计600个建筑作品精英学子杨廷宝与朱彬在归国后 都加入到当时影响最大的 华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基泰工程司 并成为事务所的中流砥柱 在北京他们设计建造了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在南京他们设计建造了*医院、 *体育场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1952
▲南京*体育场 设计/基泰工程司 1931
在上海他们实现了“上海市百一店” 也就是今天的上海第一百货 至今仍被称为上海经典建筑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设计/基泰工程司 1936
在20世纪30年代,除了基泰工程司外 最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单位是由 赵深、陈植、童寯“三大巨头” 创始的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
▲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 在华盖存在的20年间
他们三位合作设计了近百座建筑 南京的外交部大楼、首都饭店 中山纪念馆、铁道部大楼
▲南京国民*外交部办公大楼 设计/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1935
▲ 南京国民*外交部办公大楼现状
▲南京首都饭店设计稿 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1935
上海的大上海戏院 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 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等 都由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他们设计的作品多以格调严谨 比例壮健、线条挺拔 手法简洁、色彩清淡而取胜
▲大上海大戏院(今大上海电影院)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1933
▲ 大上海戏院早年演出戏票
▲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1933
▲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创立建筑学理论体系人人都在谈论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却少有人讨论过他们的成就与贡献 单在建筑教育领域 夫妇二人就奉献出了巨大力量
林徽因曾说 “当我与父亲一同游离整个欧洲时 我开始萌发了学习建筑的念头 辉煌的西方经典建筑给我启迪 激起了我将这些理念带回祖国的愿望我们需要学习牢固施工的理论从而使中国的建筑能屹立数百年而不倒。”
▲走遍全国,考察古建筑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 梁思成手绘 历代木结构外观演变
学成归国后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并没有急于建筑设计的实施工作 而是选择到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 梁思成任系主任,林徽因任教于建筑系
▲ 东北大学建筑系合影
▲ 梁思成手绘佛光大雄寺概况
经过短暂的执教后两人共同加入 中国营造社主持法式部的工作 完成了大量影响深刻的历史建筑调研 之后又一同到清华大学创办营建系
▲林徽因与清华大学营建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 大同善华寺普闲阁正立面中国营造学舍
除此,童寯、杨廷宝等人 在从事设计实践的同时 也在*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学任教 积极教学工作 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才做着贡献
▲童寯,建筑技师登记证书,1933
▲ 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约1948
▲ 宾大毕业生引领着中国主要建筑院校的发展
▲中国建筑创刊号封面 1931
回顾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发展历程 象君由衷佩服他们艰苦卓越 实业救国的奋斗精神
中国现代建筑从他们这里开始 他们带领着中国建筑 从传统走向现代 他们以及培养的后代建筑师 通过建造一栋又一栋的城市建筑 变成我们今天的世界……
参考资料: 一条: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造了600座房子,100年不过时 童明: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基石,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群体 IP梦工厂: 小梦探展 | 归成:百年巨匠,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我们都是追梦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动图来源自一条 来 源于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