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过一年和三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2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30
早年在
中有许多陈规陋俗:做官的要告“
”回乡
,孝服满后再陈请复职。“三年”
中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但在
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
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
守孝挂帅,就是由
皇帝下旨借孝的。 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纪念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30
是说守孝吗?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儒林学案——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简单的说,守孝就是为父母哭丧。
五服以外的就不用给守孝了,五服以内的才要,根据血缘关系来决定守孝的时间,子女是守三年,五服以内关系最远的就守一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31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唐代规定,父亲去世守孝三年;父亲健在,母亲去世守孝一年;母死时父亲已逝,则为母守孝三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31
《论语》里说“三年,免于怀。”三年的哺育恩情一定要报。所以,要守丧三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32
从孔子的论语中出来的,父亡,三年不改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