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历史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6 17: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3
《周易》这本书
开始之前,先看看我们的研究对象。当然,如果你手头上有一本就更好了。
只要一本简简单单的《周易》就好。翻开它——当然,你需要注意的是,它跟以前的《周易》是有区别滴。
过去的《周易》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版本的《周易》。
这个版本的《周易》,于1973年12月在长沙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墓主人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据专家判断,此卷抄写的时间约在西汉文帝初年(约公元前180年至170年间)。由于是抄写在帛上的书,所以叫做“帛书周易”,简称“帛书易”或“帛易”。
除了抄写在布帛上,《周易》还有抄写在竹简上的。
1977年,安徽省阜阳市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了抄在竹简上的《周易》。由于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所以可以确定,这部《周易》的年纪至少和马王堆的帛书《周易》不相上下,可是不知道这什么,这竹简却比帛还脆弱,烂成了一堆小片片,专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它的残片七拼八凑的,勉强看出这上面原来抄的是《周易》,真不容易呀!
前面这两部《周易》,都已经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版本了,但还不是最古老的版本。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上购藏了一批战国楚竹书,是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从这批竹简中,整理出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种《周易》版本,其年代为战国晚期。(据说,2008年7月,清华大学通过校友的捐赠,自香港抢救收藏的2388枚战国竹简中也有与《周易》有关的内容,由于专家们在研究完竹简之前是不肯把所有照片公布的,所以,据鄙人观察,目前流出的清华简照片中尚未发现《周易》文本。因此,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放心地说,上海博物馆藏的《周易》,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版本的《周易》了。)
下图便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简版《周易》
现在,有了上述三个版本的《周易》,我们已经可以放心大胆地说,我们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为什么捏?因为这三个版本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问世的,在此之前的众多易学大师和专家们,根本连看到它们的机会都没有。从唐代至今,大家看到的《周易》版本,都是官方公布的正式版本,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周易》,除去排版、注释和繁简字体的区别外,跟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读书人手里的教科书是一模一样的。
话说唐朝初年,印刷术未发达,读书人想找本标准教科书很困难,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在郑覃、唐玄度的建议下,皇帝派人花了七年时间,把12部经典在了石头上,这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12部经典中,第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就是《周易》。
下图是“开成石经”版的《周易》拓本:
那么,“开成石经”上的《周易》,究竟又是从哪个地方抄来的呢?原来,唐朝初年,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整顿混乱的学术界和教育界,朝廷决定出面撰修并颁布统一经义的教科书。 唐太宗下令,由国子祭酒孔颖达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共同撰修《五经正义》。所谓的五经,就是《周易》、《尚书》、《诗经》、《礼》和《春秋》。由于孔颖达精通魏时《王氏易》(王弼曾注《周易》),于是就将王弼注本中的《周易》*选为《五经正义》的官方版本。贞观十六年(642年),《五经正义》撰成,王弼所注的《周易》版本从此成为正式版本。“开成石经”上所刻的《周易》,其实也就是王弼版本的《周易》,也就是我们目前市场上所有通行版本的最初面目。
那么,王弼(公元226-249年)版的《周易》,又跟汉代的周易又有何不同呢?
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汉代版本的《周易》,除了前面提到的马王堆帛书版和阜阳竹简版外,还有一个“熹平石经”版。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熹平年间(172-178年),由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亲自书丹,将《周易》等经典刻于石碑,立于太学。熹平石经是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方教科书,比唐代的开成石经要早了好几百年。虽然石碑自汉末以来屡经劫难,如今已经残存不堪,但是经过屈万里等学者的精心搜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部分石经残石上的《周易》。
下图就是熹平石经的《周易》残片拓本:
经过比对,我们发现,东汉熹平石经版的《周易》和唐代开成石经版的《周易》,虽然同是官方教科书,但是个别字的写法上还是有差异的。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两者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排版上面。
熹平石经中,《周易》的*原本是与易传分开刻的——所谓易传,就是对《周易》的注释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等一系列作品。我们看到,在唐代的开成石经中,这些《彖》呀《象》呀的注释,已经全部混在*里面了(据说最早这么干的人是东汉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觉得这样有助于大家理解)。所以我们今天打开《周易》时,常常会看到*里夹杂着什么“《象》曰”、“《彖》曰”、“文言曰”的话,请暂时不要理会它们,因为这不是《周易》原本的内容,虽然读了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们是怎么看待《周易》这本书的,但目前为止,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别人的注释,不管他是古代某著名圣人或是现代某知名大师,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一看《周易》。
说到此,我们手上已经拥有了五个版本的《周易》,依年代分别是: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版(战国后期)
西汉马王堆帛书版(公元前180-前170年)
西汉阜阳竹简版(公元前165年以前)
东汉熹平石经版(公元175年)
唐开成石经版(公元830年)
经过对这五个版本的比较,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周易》的*(除去传文后)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最早的版本(上海博物馆版)与目前的通行本,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删节和改动。唯一不同的是字的写法:前一种是用战国时的楚国文字抄写,而我们手中的通行本子上是简化字。
其他证据也表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周易》的*内容就已经定型了。据《晋史》载,西晋武帝时(约公元280年左右),一个伟大的盗墓贼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大批竹简古书(即著名的“汲冢古文”),其中就有古本《周易》。
这个伟大的考古发现被官方得知,并派出荀勗、和峤、卫恒、束皙等学者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由于这批古书都是用战国文字书写,西晋时人已经不易辨认,所以颇花了好些年功夫,后来,据《晋书 束皙传》载,专家组整理出“《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虽然专家们还在争论汲冢的墓主人究竟是魏安厘王(公元前243年卒)还是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卒),但我们已经可以肯定,战国后期的《周易》在内容上已经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它是用一种蝌蚪样的文字抄写下来的。
所以,丢开易传等注释后,我们就得到了原汁原味的《周易》,一部至少从战国晚期就完完整整地流传到了今天的古书。如果你觉得看专家大师们的解释不够过瘾,你也可以直接找到这部书两千多年前的最原始版本,自己来读它。
有人会觉得,啊呀,这太难了,蝌蚪文写的,怎么看得懂啊?
没有关系,因为事实上,古文字专家们读起这个原始版本的《周易》时也是头疼无比,他们时常拿着现在的版本跟那一堆发黄的竹片对比半天后,恍然大悟地说:“啊,原来古时候这个字以前是这样子写的呀!”而大部分的易学大师们,相信我,他们在阅读蝌蚪文方面的能力并不比我们强多少。
有人又会问:既然所有版本的内容其实没有变化跟,为什么不直接看通行本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同版本的文字写法差异太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乾坤的“坤”字,在东汉时熹平石经上的写法居然是“巛”,而“乾”字在西汉时马王堆帛书上的写法居然是“键”!如果你仔细比对过以上五个版本的《周易》,就会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字都出现了不同的写法!
以马王堆帛书版为例,下图中很小块文字中就出现了八个与今天写法不同的字: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么混乱啊?难怪要把标准版的*刻碑了。
没错,这种文字混乱的现象,学名叫做“通假字”。所以,身为一个对国学有兴趣又不想被忽悠的人,首先第一件要记住的事情,就是:
……古代所有的错别字都是通假字,是合理而且合法的。
《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0.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起源于伏羲氏,经历了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至周朝发展为《周易》。11. 尽管《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但《周易》存留至今,它不仅是国学的重要经典,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使命。12. 《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不仅是古代帝王之学,也是政治...
周易的历史①
由于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所以可以确定,这部《周易》的年纪至少和马王堆的帛书《周易》不相上下,可是不知道这什么,这竹简却比帛还脆弱,烂成了一堆小片片,专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它的残片七拼八凑的,勉强看出这上面原来抄的是《周易》,真不容易呀!前面这...
周易是哪个朝代的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起源于周朝。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的哲学、道德、卜筮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前后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易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时期逐渐成熟和流传下来的。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
周易的出处,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其性质也有所不同。从《周易》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周易》是一部筮书。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就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
周易产生
《周易》这部经典,源自周文王在羑里被囚时期的思想沉淀。文王生于陕西岐山,西岐古地,这段历史的转折,孕育了《周易》的诞生。易卦系统的核心是阴阳概念,它不仅关乎性质,也涉及状态。在不考虑状态的层面上,以阳爻(-)和阴爻(--)象征阴阳。将这三个爻按照由下到上重叠三次,构成了八卦,即...
周易是哪个朝代
周易的朝代是周朝。周易,简称《易》,是中国古代占卜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书籍。其产生背景是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接下来将详细解释周易的背景和特点。周易作为周朝的代表性文化成果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之书,更是一本涵盖了哲学、道德、天文、历法等多...
周易学发展历史
周易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其深邃的哲理和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易学的核心理念在于阴阳的和谐统一,刚柔并济,倡导自我提升和包容万物,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这种易道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面对诸多挑战仍能屹立不倒,...
《周易》是怎么由来的?
《周易》的起源地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南郊,是易卦系统的基础——阴阳概念的发源地。阴阳由性质和状态两层含义,其基本符号为阳爻(—)和阴爻(--)。这些爻的组合形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含义。易卦的构成考虑了阴阳状态,分为“老阴、老阳...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周易》是一本非常博大的经书,具体如下:一、历史之书 近代学者章太炎讲。《周易古观史》讲“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两卦是余论。从屯卦至离卦,为蒙昧时代至殷末之史。从咸卦至小过卦,它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二、哲学之书 “易以道阴阳”,阴阳问题是易学的根本,是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