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6 10:4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1:41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1:42
1.消除顾虑。针对学生在集体场合说话爱面子、不大方、语病多、层次乱等,首先放宽
*。课堂答问有错,教师不责怪、不讽刺,同学们不准取笑;发言后可以举手补充修正;允许保留自己意见,不盲目相信老师。
2.现身说法。我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读书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见人说话就脸红。参加工作第一次上讲紧扣生活。观察、说话,不受时空*,电视、广播、游览、交谈、耳濡目染。
3.留心生活。周末假返校,我让学生讲述途中见闻,家庭新事,看谁少停顿,有条理,尽量运用生活语言,讲得生动详尽,如果能适当抒情或发表观点更好。
4.感悟生活。书籍、电影、许多生活现象,学生看了总爱评头论足,发表议论。我就抓住契机,进行深层培训。引导学生写书评、影评,针对生活现象写短评。在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即兴评论。尽管说得不够全面辨证,但说话意识增强,意义会很深远。
学习课文。学生的主要活动在课堂,课堂主要学习经典例文。
5.朗读背诵课文。过去教学,一般是老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抽优生朗读课文。近年教学中,我采用先学生自己朗读,再按差中优序列抽学生读,最后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让学生比照自己,知不足而后学,进而从音量、节奏、表情等方面使学生得到训练与提高。凡规定背的文段(有时增加一点优美段),按准确富于表情的标准检查记分;特差生,则要求表情朗读过关。部分课文,根据学生性格、音色、音量而分别安排朗读不同语段或角色。
6.有时则故意正话反说,激起学生从正面理解 25,阐发意见,激发了学生说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7利用插图,描述情节。要求学生观察插图场景,人物动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1:42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抓好朗读和背诵。
朗读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我们常常看到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平时在老师的示范、指导、监督下,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力求有声有色。背诵是朗读的继续和熟读的必然结果。语言必须通过背诵才能积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尽可能把书中的好文章记下来。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2、表演课本剧。
低年级教材中情节生动的课文比较多,针对这一特点,每学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要求学生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而且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说话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说话中学生只要能用上课文中学过的词句,我就大加表扬,鼓励学生学而致用。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佳句,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二、利用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和利用听录音或听老师朗读短文,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我朗读一段短文后,要求学生抓住要点,按原文的思路说内容,并把内容说完整,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能力,又培养了说话能力。
三、以课文插图为内容,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教材图文并茂,图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抓住这一特征,以课文插图为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走进图中,成为“画中人”,同时用相关的问题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这是哪里,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观察图知道这是什么季节。让学生从各个部分去观察思考,再回到整体连贯起来说话。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再进行回答或说话,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春天都有哪些景象,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样既了解了春天的变化,又培养了说话能力。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说话分三步进行:
看: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景象特征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
想:引导启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借助问题进行观察和想象,从而理解插图和课文内容;
说:用普通话把观察和想象到的事物用完整、连贯的话正确地表达出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朗读大赛、故事演讲会、谜语大赛、文艺演唱会、说家乡、谈理想、摆见闻等多种课外活动。即丰富了课外生活,又培养了说话能力。
五、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说话技巧。
大家常说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说话课更是如此,为了让孩子们都会说,在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说法。如看图说话,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说物,要说出物体的形状特点和作用;说人,要说出人的外貌特点、动作、表情、语言等;说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等等。在说话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句子一般要具备语法成分,用于直接回答问题的句子,要与问题紧密衔接,语句要通顺,有条理,重点内容要说得具体生动;说话要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还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教学生善于向他人学,向书本学,向广播电视学,学生思路开拓了,就能把话说“活”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效果就更好了。
总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很多。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和良好的说话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1:4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