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辈童年的足迹35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45
繁花渐欲迷人眼——《长辈们的童年》写作课案例 (2012-12-18 11:31:43)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引言
学生作文深感为难,有搜肠刮肚之苦,有捉襟见肘之窘。部分学生勉强作文,或是言之无物的“内里空”,或是胡编乱造的“想当然”,或者说大话、假话,没有具体内容。究其因,主要在于没有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水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而,作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到表现生活的过程。教师应让作文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其不再象鲁滨逊那样在思维的孤岛上独自飘零,而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成效。
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是否应该冲破思维定势,去开展一些合作型的作文活动课?倡导作文与生活的水*融,以合作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寻找突破口
我平时喜欢与学生聊天,海阔天空,学生往往无所顾忌。一次,我们说到童年。兴奋之余,我说了小时侯的一些琐事。学生似乎闻所未闻,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学生随意说了一句:“老师,我们的童年是文明的,你们的童年有点‘野蛮’。”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想到了一个词:长辈!对他们而言,过去的一些事情是十分遥远的,因为那是我们这样一些长辈们的童年所特有的。
童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我们有着太多与其相关的体验。那么,何不将“童年”一词进行局限?让学生把目光转向别人,比如长辈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追寻他们的童年足迹,让学生打开一扇了解长辈们的门,并去关注家乡的一些风俗,思考家乡日新月异的种种变化,从中领悟某些道理,达到“一石数鸟”之效。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是一个可以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的话题,他们对合作型的作文活动课将有一个美好的初始印象。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研究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创造无拘无束、轻松自如的活跃气氛。继而提问:你想了解长辈们的童年吗?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堂哥堂姐。想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即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抛砖引玉,让学生自由讨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选题:
快乐的游戏(名称、玩法、工具等)
长辈们 美味野果(名称、颜色、形状、味道等)
的 读书乐悠悠(学校环境、上课方式、活动等)
童 年 勤快的农家娃(劳动名称、劳动过程、感受体验等)
过年、过节、做客、逛街
再问:该如何获取这些资料?众说纷纭,最终达成一致:以回家访问长辈、实地调查为主,求证其他书面资料为辅。
马上学生就开始“左右活动”,要组成活动小组,双休日迅速活动。于是,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提议,以村为基础,便于大家联系,要选出一个小组长,并确定课题,拟订活动计划(主要要写出准备调查哪些内容)。很快,各小组成立,围成一圈,由组长执笔,七嘴八舌讨论计划。我巡回指导,讲得口干舌燥。七分钟后,每小组象模象样的计划稿完成,我加以适当修改。
由于活动结果要形成书面形式。我出示下水作文:
跳房子 用木棍或石头在地上画出“房子”(里面有大小均等的格子)。然后一边单脚前进,一边把“算盘珠”(由废弃的算盘珠串成,因此该游戏又称“踢算盘珠”)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
山葡萄 又叫野葡萄。果为圆球形浆果,皮黑紫色,里为兰白色果霜。成熟的山葡萄,串串晶莹,没有熟的,非常酸涩,简直使人牙咧嘴。
拾田螺 每到春耕季节,田螺就冒出来了。一个个躲在泥里,太阳落山的时候或下雨时,才会爬出来。有人会在晚上去捡,那叫“照田螺”。放学后,总会有一群孩子每人手里拿着塑料袋,浩浩荡荡奔向田间。大家把“拾田螺”当作课外活动了。
复试班 那时我们读的是复式班。两个班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往往是一节课里,一个班上二十分钟,其余的时间就在隔壁班朗朗的读书声中,看书或做作业。印象中,课堂不是乱哄哄的,挺安静。一个老师教两个班的全部科目。对学生来说,音乐课、体育课是十分稀罕的,上一节可以激动一星期。
作为范例,便于学生明白:活动目的是收集资料,活动记录要叙述简单、评论精到、抒情适当、说明清楚,每项内容介绍在一百字左右。
为使大家更有积极性,我又提议,评个最佳小组,每人奖一颗捧捧糖,评个最差小组,扫地一天。学生哄堂大笑,连喊同意。
(二)课外调查
学生要回家过周末了,走之前对我说:“我们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有点担心吧,我打电话问学生进展如何。得知:调查“快乐游戏”的把游戏玩了个遍;调查“美味野果”的上山下田遍地找;调查“读书乐悠悠”的去考察已经关闭的学校……每一小组都去问了很多长辈,以致于他们说:“今天这些小孩怎么那么多话。”
他们说:“我们会满载而归的。”
(三)汇报成果
到了星期一的语文课。
我走上讲台,说道:“看着大家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我相信大家这次一定是‘战果’辉煌。下面,请各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一一走上讲台。一人说,一人板书。
我环顾教室四周,台下的学生大多在聚精会神地听,不懂的适时提问,认真记取资料。课堂效果不错。
(四)深化主题
各小组汇报完毕,学生兴犹未尽。还沉浸在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中。我说:“看得出,大家都为自己骄傲。可以说,我们初步走进了‘长辈们的童年’。但对于‘长辈们的童年’,我们所要思考的东西还很多。”
问题一出,学生有点疑惑,我又说道:“接下来,请大家谈谈调查的感受、体会。”
学生1:当我们回首长辈们的童年,寻找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游戏时,我们不禁有些怅惘:他们生活在游戏的伊甸园,而我们呢?还有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虽然这些游戏似乎“土得掉渣儿”。但长辈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快乐,学会了遵守规则。
学生2:我在想,苦难的童年能让人成长,欢乐的童年能让人回味,乏味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长辈们的童年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他们是聪明的、是智慧的、是百折不挠的,知道快乐随处有,要学会寻找快乐。
学生3:社会的变化太大了。时代在前进,生活在提高,不仅玩的游戏越来越高级,而且吃的零食也越来越多了。听着大人们讲述的种种野果,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大自然是不是也感到寂寞了呢?没有那么多小孩与他为伴,从它身上汲取营养。我们在远离自然,在玩具、捧冰、泡泡糖中打发着童年。
学生4:我觉得那时的父母很没用。只能让孩子们吃野花野果,玩一些土土的游戏。
这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我反问:“是他们没用吗?”有学生回答了:“不是,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爱护孩子。生活的重担可能会使他们有时候忽视孩子,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我点头说道:“要相信这一点,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反倒是作为晚辈的,不一定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刚才这个同学的话也说明了一点,爱的方式有多种。”
学生5:我特羡慕他们。虽然那些游戏并不高级,野果味道也不是特好,劳动也还有点累。但在与长辈们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他们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心灵舒展。
发言还在继续。学生用思考的目光审视“长辈们的童年”,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至此,我布置学生以“长辈们的童年”为话题作文,已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课结束了,学生的作文也交上来了。在接下来的一次班队课上,我组织学生重温“快乐的游戏”,自制玩具,再当回小孩,趴在地上打弹老虎珠,比比谁最会玩石子,看看谁跳房子又稳又快…….
四、教学效果自评
浓云密布,需要雷电一击方能大雨倾盆;礼花千朵,只有点燃导火索才能五彩缤纷。话题“长辈们的童年”是能触发学生思维的亮点,能燃起学生写作的*。学生兴趣盎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文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写作的合作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我认为本课较好地实践了这点。具体的作文指导,使学生不再在“黑暗的胡同里摸索”,而是“明中探索”。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避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在活动中,还是有些学生以嘻嘻哈哈的态度对之,如何使他们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对待作文,是一个问题;学生对资料的整理能力较为欠缺,代表的发言稿需经我逐一修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在课堂讨论时,学生看问题拘泥于一点,不能由小见大、由此及彼,开拓创新意识较差。
五、收获与反思
1、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融洽,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2、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了解调查、学习汲取的实践过程,即学生动手动脑的进“货”过程。回到班内进行交流、资源共享是一个反馈提炼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3、研究性的作文题目确定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积累资料、进行探讨研究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只能是浮光掠影。
4、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一次或几次的实践活动并不能改变太多的习惯,我们仅仅是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一个新的田地,让他们的惯有思维受到一次强烈的冲击。而寄希望于一次或几次的作文活动课就完全扭转作文教学的弊端,是不现实的。真正的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基于此,我市吴丹青老师的“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是值得借鉴运用的。
六、附录:
学生的调查记录
一、快乐的游戏
这是一组因地制宜、因材而定的游戏。
拍纸片 很简单的一种游戏。将大小均等的纸片稍稍对折,放在地上或桌上,用手掌拍,看谁能把纸片拍翻背。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拍打着,可谓“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热衷于收集大人扔掉的香烟纸,同时家里的一些书也遭了殃。常胜将军的口袋里总是放着厚厚一摞脏兮兮的纸片。
弹老虎珠 也叫弹玻璃珠。两人以上参加。在地面挖一个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小坑,称为“虎坑”或“老虎洞”。隔一米或两米远画条线。每人手里一颗弹珠,趴在地上,眯着眼,用大拇指将珠子弹出。先进洞的珠子(即“虎珠”)可“射杀”任意对方弹珠,击中就赢一个。
另,将弹珠在火中烧过,然后放在水里,使珠子表面裂开而不破碎,色彩特别鲜艳美丽。小孩子很喜欢。
天下太平 两人游戏。先在地上画一个四四方方的田字格,以石头、剪子、布袋、钉子划拳决胜,赢方在格里用小木棍一笔一划依次写下“天下太平”,先写完者为胜。
玩石子 农村孩子善于就地取材。从小溪边捡来一颗颗如的圆石子,或把瓦片砸碎,砸成一颗颗圆圆的、与众不同的“小石子”。小石子在手中一上一下,玩出了多种花样,讲究的是“眼疾手快”。类似于“玩沙包”。
荡秋千 大人不会给小孩子特意准备什么玩具。但聪明的他们看到了家里的箩筐、棕绳。把棕绳往大梁上一挂,两头绑在箩筐的两个圆扣上。一个简单的秋千架就做成了,几个人在下面一摇一晃,坐在里面的小孩乐悠悠。
打拐子 又称撞膝盖、斗鸡,是一种极富男子汉气概的游戏。实在是件乐事,几个人一派或者单打独斗,都抱起只腿,立定了,喊声开始,便接起招来,一伸一缩一晃,一只腿蹦来蹦去,真像是鸡打架。还需要些计谋,于是就有了回马*等打法。
爬 树 山里多的是树,小孩子多的是精力。使劲练,爬了这棵爬那棵。越爬越熟练,越来越象猴子,哧溜哧溜,一下就窜到树上了。
(还有些游戏,学生也已收集,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说,如抽陀螺、跳皮筋、贴大饼、捉迷藏、捉逃快、丢手帕、过家家、老鹰抓小鸡、关刀、扔石头、花窖、粘蜻蜓。)
(二)美味野果
屈原先生诗曰:朝饮春兰之附露兮,暮食球菊之落英。长辈们小时候是:月月有野果吃,美哉!
牛* 样子和花瓶有点相似。它的遍身丈满了小刺,它的“肚子”里装着许多小籽。在它成熟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红。吃前,要用小石头先把刺磨掉,然后剥开,果实沙沙的、甜甜的、酸酸的,使人感到柔软又舒适。
甘草根 这种甘草多生长在较为干燥的田埂上。抽取其根,洗净,咀嚼出汁微微有点甜味,被称为“小甘蔗”,因为它的形状似甘蔗,分节,淡白色。
桑 葚 为桑树所结果实。熟透后,颜色紫红,一颗颗如小圆锥。柔软多汁,吃上几颗则嘴唇发紫,手指通红。
映山红 春天映山红开满山的时候,小孩子会大把大把地采摘映山红。塞进嘴里,轻轻嚼,有点酸,有点甜。有时候吃太多了,有的小孩会出鼻血。
油茶果 又叫油茶泡。油茶树上结的一种果实。开始是青绿色的,成熟时变成雪白色。形状象西红柿。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剥开,里面是一些棉絮状的东西,挖净,就可以吃了。也可用盐浸,再吃。春天,这种果实可以让人吃个够。还有油茶叶刚长出时,有些变异了,长成“油茶饼”。比油茶泡好吃,清脆可口。
野草莓 又叫“地瓢儿”。它的身上有许多小窝窝,里面包种子。成熟的草莓,红红的就象一对水灵灵的眼睛。
南 婆 一种藤结的果实。成熟时为暗红色。中间是一个白色的果囊,上面丛生着一粒粒锥状的果实。果实里面是奶白色的糊状物,很象鼻涕,说不清是什么味道。
另,还有山荔枝、猕猴桃、毛萄、山杨梅、呱呱钮、山梨、酸浆草、蛇莓、黑瞎果、、山桃、山板栗、荀子果、支芏、葜孥等。
(三)读书乐悠悠
拎着火笼上学去 冬天,很冷的时候,早上大家每人手里都拎着个火笼“中间放小火盆的竹篮)。上课时,把脚、手放在上面烤,经常有人把袜子烤焦了,教室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臭味。有时会拿出番薯干放在上面烘,也不知要讲卫生。回家走的是山路,火笼里的木炭已化成灰了,拎在手里觉得很轻,就马马乎乎地晃啊晃。惨的是,一不小心,就晃到路旁的田里了,咕噜咕噜往下滚,人也跟着跑。捡起一看,破了。
集体劳动 印象当中,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几次集体劳动。那时,老师是用柴灶烧饭烧菜的,所用的木柴就由学生上山砍来,这是件挺令人自豪的事。每次去砍柴,全校出动,几十个人,秩序井然。有时,老师则带大家到杉树林里捡杉树枝,每次大风过后,地上便积有一层杉树枝。有时,则叫大家去扫村里的石头路。
小人书 一种只有巴掌大,图画为黑白色,印刷比较粗糙,解说也非常简单的儿童读物。内容十分广泛,有很多是根据名著改编。有点近似于今天的“漫画书”。大人、小孩都爱看。
我们的教室 村小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是砖瓦房,象个“堡垒”,土黄的泥墙,小小的木窗,厚重的大门。走进去,在坑坑洼洼的地上还可以看到青苔。走在楼板上,随便一使劲,木板便啪啪响。结实的木桌木椅,没有上油漆,看上去既粗糙又简朴。
我们的操场 其实,这“操场”两字应该加上双引号。为什么呢?因为晒谷场就是我们的“操场”。一到收稻季节,我们就不用做操了。操场上有简陋的木旗杆。我们就在这块比较平整的泥地上跳啊闹啊。
小算棒 一年级的时候要学数数,用到小算棒。用的最多的是家中的“香”点燃后剩下的“香棒”,或由爸妈用柴刀劈成的小木棒、小竹棒。谁拥有一套“塑料棒”,那时件值得炫耀的事。
春 游 是名副其实的春游。我们要带着锅碗瓢盆、油盐酱米等。一大早,就出发了,沿着山路走,一直走到另外一个村的小溪边。在那里垒灶、拾柴、烧饭、炒菜。最值得回味的是一次老师带着全部学生到城里玩,还照了张像,其中有个同学的脚趾头露着(鞋子破了)。
另,还有到乡校过“六一”、民办教师、我们的音乐课、我们的体育课、学习园地、我们的厕所等。
(四)勤快的农家娃
拔豆草 长长的、窄窄的田埂上,大人会种上一行行的豆苗。豆苗长高了,旁边的杂草也多了、高了,小孩子要去拔豆草了。太阳不毒,但长时间照着,背上也会出汗。腰一直弯着,站起来是感觉真酸。
捡苦楮 到了秋天,苦楮成熟了,从树上落下,掉在树丛里、草丛里。小孩子成群结对地去捡苦楮。一粒一粒地找,一粒一粒地捡,捡得多了,才可以做美味的苦楮冻、苦楮干。
抱稻杆 大多小孩都干过这活。农忙时,小孩也得帮忙。因为人小力气小,不能打稻、担稻,也就只得割稻、抱稻杆。稻杆刺人皮肤,会纾红一片,痒极了。常常是一个双休日过去,小孩的手臂上是一溜溜的红印,上面是一个个小红疙瘩。
拔猪草 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猪。到了冬天,池塘里的瓢、水玻璃枯萎了。番薯、萝卜不够猪吃,妇女、小孩就去拔猪草。换身衣服,挎着篮子,来到田里、菜园里,寻找着,或一棵棵挖,或一簇簇拔,等到篮子满了,指甲里也全是泥。常见的猪草有荷花菜、山宇叶、马兰草等。
另,常干的活还有菜茶叶、挖笋、摘苦薏、挖泥鳅、砍柴、看谷场、喂鸡、摘菜等。
(五)过年、过节、做客、逛街
穿新衣 小孩子过年最高兴的事是穿新衣。那时,过年衣服一般是请师傅到家里做或送到师傅家里做。爸妈担心第二年小孩长高了,会穿不着,都会要求师傅把衣服做大些、做长些。平时,是很难得穿新衣的。
准备年货 过年前一个月,家里会开始准备年货,很多东西是自家做,比如做黄米果、做年糕、做糖、爆米花等。买的东西不多,记得有几年过年只买十来斤桔子,妈妈藏起来,怎么找也找不到。喜欢在胸前用红毛线绑着个桔子。苹果、梨是稀罕物,难得一见。
做 客 亲戚大多在农村。村与村之间没有公路,只有山路。要走亲戚时,小孩也跟着去。走一段歇一会。去了一次也不觉山路难走,下次还吵着闹着要去。
上 街 一年最多也只有一次,先走山路,然后再坐车。到了城里,东看看西看看,总也看不厌。爸妈去城里,早早就在村口迎接,看有什么东西吃。
鞭 炮 喜欢过节,因为有鞭炮可以捡。一串小小的鞭炮,会有几个没燃过的,仔细地找,然后用火柴点着,一个一个地放。迎神节,村里的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祭祀,下午结束时,一起放鞭炮。小孩子没等烟雾散去,一个个就迫不及待地捡了。
另,还有端午节、清明节、做黄果、拜寿、喝喜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