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1 18: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9 14:28
下面问题i答案我们老师PPT 上内容,给你找来了,希望多增加些分值。
一、知沟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美国社会学界从19世纪末开始就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冲突等宏观层面研究传播过程及社会影响。
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后,因*选举和战时宣传的需要,美国哥伦比亚学派和耶鲁学派都注重从个体行为、态度的改变研究媒介效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阶层儿童在学习能力、成绩和升学率方面产生严重差距。这种差距又导致未来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两极分化,由此造成儿童的下一代还会保持这种差距。(即贫困的代际传递)
上述情况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声不断,给美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
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传播媒介和其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
其中一项重要项目是制作和播放儿童启蒙系列教育电视片《芝麻街》,以期借力于电视传播,使贫困儿童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
但结果是,《芝麻街》的确让家庭贫困儿童学到了比以前更多的知识,但经济条件好的儿童获益更大,知沟在不断变宽。
针对这一现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者蒂奇诺(Tichienor)等人率先对此传播现象进行研究。
1970年,他们在一篇题为《大众传播的流动与知识差别的增长》的论文中提出了¡°知识沟¡±假说,后称之为¡°知沟理论¡±或¡°知识鸿沟论¡±。
蒂奇诺从宏观社会结构的层面(集体主义视角)审视大众传播过程中不同社会地位群体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为媒介效果研究另辟蹊径。
二、知沟理论的含义
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体系中的流通不断增加时,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们,将比受教育较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们能更好、更快地获取信息。因此,信息的增长导致这两类人之间知识沟不断扩大而不是逐渐缩小。
三、知沟理论的启示
在信息匮乏的年代,知识往往掌握在精英者的手中,这是可以想见的现象;
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给所有人提供了分享信息(知识)的机会,但信息*分化的现象未能根除;
随着信息流量的增加,马太效应随之加剧,这可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现代传播工具在信息大众化、均衡化的流通过程中,给人产生了信息(知识)平等分配的假象;
人们没有看到社会分层形成的区隔实际上对媒介知识的平等分配制造了障碍。
因此,从本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如群体的社会地位分化)来看,媒介其实不是缩小而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关系,而且传播中的这种不平等现象有可能加剧社会冲突与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