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境内五个名字带“陵”的区县,每一个地方都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0 04: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9:59
湖南省是我国的中部省份,在中部六省中,可以称其是第一大省。当然,这个第一指的是国土面积,湖南省以其面积21万平方公里,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湖南出才子,湖南人能写好文章,所以,自古就被人们称之为“屈贾之乡”;屈原和贾谊,虽然不是出生在湖南,但是,最终的归宿在湖南。
湖南有好风景,山青水秀、三湘四水、八百里洞庭,洪波涌起;奇秀的张家界天下闻名,南岳独秀,岳阳天下第一名楼,故人称“锦绣潇湘”。
湖南省的地名也很有特色,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其中,有故事,有传说,有特色,有山川之美,有湖湘文化的浸润。
在湖南省的古代地名中,带“阳”字和带“州”字的地名不少,名字中带“阳”字的有:衡阳、邵阳、岳阳、益阳、耒阳、麻阳、祁阳等等。带“州”字的地方也很多,如郴州、株洲、永州等等。但是,在古代带“阳”字的地名居然不是最多的。纵观 历史 ,上下五千年,湖南境内地名中反而是带“陵”字的最多。
“陵”字,其有多重意思。一是指高山、高台、土堆;一是指帝王的陵墓。湖南从来不缺高山,海拔高的大山不少;虽然本土帝王不多,但是,由于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南来北往,连接东西,所以,在古代,就有不少帝王经过这里,最后他们的墓,也就留在了这里。
秦时实行郡县制,汉时实行郡县封国并行的制度。后来,历朝历代称呼各有不同,有的朝代是州县制,有的朝代是府县制,有的是道县制,有的是路县制,有的是行省和县的制度。
我们先来说一下秦汉时期以及隋唐以前湖南省境内带“陵”字的古郡。古代湖南境内曾经设有武陵郡、巴陵郡、昭陵郡、沅陵郡、零陵郡等等。
关于这几个郡,名字为何带“陵”字,其 历史 渊源如下。
一、武陵郡,今湖南省常德市。止戈为武、高平为陵,故名。又有传说蚩尤墓在武陵郡,蚩尤为战神,主兵事,其死后这里就被称之为武陵郡。
二、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阳市。传说射太阳的那位大神斩杀巴蛇,巴蛇死后,其身化作高山,故名巴陵。又有说法是伏羲帝君有墓在此,巴蛇就是伏羲,故名巴陵。
三、昭陵郡,今湖南省邵阳市。西汉时此地是昭阳侯的封地,其死后故得名昭陵郡。
四、零陵郡,今湖南省永州市。其境内有泠水,又名零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归葬于此,零水之边的陵墓,故名零陵。又说是舜帝二妃,听说舜帝驾崩之后,痛哭流涕,零,涕零之意,众皆落泪,故名零陵。
古代湖南地名中带“陵”字的县也不少,如迁陵县、容陵县、泉陵县、舂陵县、义陵县、零陵县、醴陵县、茶陵县、沅陵县、辰陵县、孱陵县等等。关于这些县名中带“陵”字,原因如下。
辰陵县,在湖南省怀化市境内,境有辰水,其地多山,故名。
义陵县,今湖南溆浦县。项羽杀义帝,武陵人皆缟素痛哭,汉高祖闻之,感其忠义,故名此县为义陵县。
泉陵县,今永州零陵区。西汉有泉陵侯国,设泉陵县。
舂陵县,今永州宁远县。西汉时其境内有舂陵侯国,设舂陵县。
总之,古代湖南境内还有不少用“陵”字的地名,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补充!下面介绍一下湖南省内目前依然存在的几个带“陵”字的区县。
湖南省目前为止依然在使用带“陵”字的区县,目前有五个,它们分别是醴陵市、茶陵县、炎陵县、沅陵县、零陵区。
一、醴陵市,西汉时期长沙国的相刘越被封为醴陵侯,此为其县得名的说法之一,另一种说法是其境内有泉,水甜如醴,境内多山,故名醴陵。第三种说法是炎帝有很多个,其中一个炎帝叫做参卢,其死后葬于此。有泉水,有墓地,故名醴陵。
醴陵市是县级市,经济实力强,是株洲下属的第一强县(市),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省十强县的位置,以醴陵瓷器而闻名。
二、茶陵县,自古以来就是因陵谷多茶而闻名,炎帝神农氏在此发现茶叶,后来又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故名茶陵。茶陵县是株洲市管辖的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9万人。
三、炎陵县,炎陵县原为茶陵县地,后析茶陵三乡之地设立新县,名酃县。1994年,因为其境内有炎帝陵,故改名炎陵县。炎陵县也归株洲市管辖,面积203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万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县。
四、沅陵县,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其境内有沅江流过,又是西汉时期沅陵侯吴阳的封地,吴阳死后其地得名沅陵。又传说夸父追日,死后墓地在此,今沅陵县有夸父山,在五强溪镇内。有沅水,有夸父墓,故得名沅陵。沅陵过去长时间为郡治、府治、侯国封地,是交通要道。
五、零陵区,零陵区得名的原因跟零陵郡相同,都是因为舜帝陵的原因。古代设零陵郡的同时,又设立了零陵县。现在零陵县改为零陵区,为永州市管辖的区县之一。零陵县古称泉陵县,后来改名为零陵县。现在全区面积19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约为56万人。
地名,是一个地方千百年来的标志、符号,用来区别其它的地方。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地名,会让人过目不忘,保护好和使用好古地名,是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