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8:35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等形成自己的“本质分析体系”,能快速运用这套体系去分析不同的表象,把与“核心目的”无关的东西都剔除,找到最核心、实用的部分。
除了“专业自信”,这大概就是“透过本质分析现象”的能力:分享老师通过十多年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本质分析体系”,能很快的从纷杂的各种表象中抽丝剥茧,寻找到最核心的问题。
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对没有过数年刻意练习的普通人来说,一年半载就想要获得这样的能力,很难。很多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去做,最底层的一定是先把自己的知识基础夯实——你得懂常识。
懂常识,不是你又学习了多少条“知识”,而是你知道一些最常见的现象,还明白其背后蕴含的规律、逻辑,面对问题时能够摆脱习惯、直觉的控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生活中、工作中、投资中,我们要懂的常识太多了。或许你在自己的领域中拥有不错的表现,但置身于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中,我们还应学习一些不一样的智慧。譬如,经济活动始终贯穿我们的一生,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就很有必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9:53
先归纳推理,这是理论的积累阶段。再演绎推理,这是理论的应用阶段。对一个现象进行推理,就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顺便指出,本质是相对的。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 3、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三)区别*与假象、假象与错觉 *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家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那么一切科学研究、科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的了。 (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却不是认识的终止。由现象进入到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以此补充、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三)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据。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理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但其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1:28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应该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