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规定是多长时间(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07: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9:57
根据《*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因客观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机关不能因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取证和作出处理决定。而超过追究时效的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六个月内没有被*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如果处罚了,就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因此引起的行政诉讼,诉讼的结果势必被依法撤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因此,两者明显的区别是:超过办案期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仍应当追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而超过追究时效的则不能追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四、该案是否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以及超过法定办案期限是否应当处罚?
根据本案的案件事实,原告殴打他人当天,*机关已经立案受理并进行调查取证工作,不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的问题。被告是否存在超过规定的办案期限办结案件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该案发生后,*机关及时立案调查,因原告一方不配合调查,案情又比较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且该案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被告力争通过调解的 方法 来化解双方矛盾,平息双方纠纷,花了一定的时间。当调解不成功后,被告还要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和做被侵害人单方的思想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九条规定,不属超期限办案问题。另*关于《*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关于办理治安案件期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这条规定就是要求*机关应当切实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治安案件。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机关应当继续调查取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因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取证。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逃,导致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无法收集足够证据而结不了案的,*机关应当向被侵害人说明原因。
根据法律规定及以上解释,对于治安案件并没有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即不予追究的法律规定。因此,*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使超过法定办案期限但未属超过追究时效情形的在调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后仍应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人进行法律追究。超过办案期限的治安案件如果不予处罚则有悖于治安处罚法和人民*法的立法精神,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是人民*法赋予*机关的职责,也是*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因此,对于尚未办结的治安案件,*机关不能因为治安案件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处理了,而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待案件调查终结后尽快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因此,该案即使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仍应继续调查取证工作,待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是符合法律规定和*的有关解释精神。原告以超过办案期限,违反法律程序,不予处罚是混淆了办案期限与追究时效的概念和关系,是对法律的曲解。*机关对其进行治安行政处罚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其请求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实质,涉及治安管理处罚,它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将此原则设定在条文中,是一种遗憾。
2.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就是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体现了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性。
3.公开、公正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坚持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开、公正原则。
公开是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和被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公布于众。行政案件的办理公开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实施处罚轻重的标准;其次,所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达到公正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就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4.尊重和保障*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所以,尊重和保障*原则是指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尊重和保障*,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5. 教育 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指坚持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处罚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治安处罚超过办案期限的处理方法
*机关办理治安案件超过期限,当事人可向其上级机关投诉,由上级机关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2、《*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文件公通字〔2006〕12号规定:
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因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取证。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逃,导致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无法收集足够证据而结不了案的,*机关应当向被侵害人说明原因。
对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应当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派出所承办的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报所属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
猜你喜欢:
1. *办案区管理使用规定
2. 执法知识竞赛考试的题目有哪些
3. 治安管理规定
4. 2017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5. 关于行政违法行为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