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0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3:36
敲打足三里治好了我的胃病
敲打足三里治好了我的胃病,很多人知道我们的身上是有着很多穴位的,按摩穴位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足三里是人体治病的要穴之一,位于外膝眼下3寸,以下分享敲打足三里治好了我的胃病。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合谷止牙痛
人们早就有“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的俗语,可见牙痛对人的影响不小。合谷穴是治牙痛的要穴,中医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即指面部和与口有关的疾病,可以使用合谷穴来治疗。
合谷穴位于手臂第一、第二掌骨之间,患者可将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就是此穴。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合谷穴的方法止牙痛,操作持续3~5分钟,要做到均匀有力,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
或用市售的中药艾条点燃,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合谷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对于各种牙病如龋齿、牙龈炎、冠周炎等引起的牙痛,均有缓解作用。但顽固性牙痛或不明原因的牙痛,即便症状缓解后,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足三里治胃病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很多人生活起居和饮食不规律,吃生冷瓜果和不干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或容易复发。
足三里是预防和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它位于髌骨下缘3寸(患者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即为3寸,下同),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处
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或艾条熏烤穴位的方法,每次3~5分钟,一日数次即可。操作时要使穴位局部取得酸胀感,并向周围放射,使用艾灸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中医把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比做每天吃一只老母鸡,说明它的效果非同一般。对于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都有良好效果。
三阴交防痛经
痛经是困扰许多年轻女性的病痛,表现为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甚至痛连腰骶,难以忍受。长期使用止痛药则容易形成依赖性,往往使得疼痛发作更加剧烈。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如果能在每次经期来临前三天,采用拇指或掌根按揉或艾灸三阴交穴的办法,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一直使用至月经第三天,则可有效防治痛经。
按揉穴位时力量要连续均匀,艾灸时温度要适中,均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并沿大腿内侧向上放射、停止施术后感觉持续1~2分钟为佳。对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可于经期的前三天运用此法缓解疼痛。
太阳穴解头痛
头痛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对高血压、感染性发热性疾患、五官科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关键是治疗原发病。而神经功能性头痛每因劳累、紧张或用脑过度引发或加重,可使用点按或按揉太阳穴得到缓解。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1寸(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即为1寸)处凹陷中,每次操作3~5分钟。力量要适度,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眼周放射、不引起难以耐受的疼痛为度。此法有止痛醒神的功效,也能减轻因睡眠不足、用眼过度引起的头部不适。
点按足三里 有效缓解胃痛
1、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2、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如何保养预防胃部疼痛
1、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
2、温度合适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3、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维护作用。
4、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维护作用。胃液中坚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效,维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身体是*的本钱,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身体!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缓解胃部疼痛的一些按摩方法,如果没有药物的时候可备应急只需。
足三里的功效与主治
功效: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
主治: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现代又多用以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急性胰腺炎、休克、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癫痫、神经衰弱、精神*症、动脉硬化、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足三里的相关论述
1.《灵枢》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2.《灵枢》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3.《外台》 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