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1 11:0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7:01
靠北啦是网络上的一个梗,多用于发泄不满情绪的语气词“靠北”是“靠北靠母”的简称,这句话,是闽台地区非常常用的一句口头禅,直译就是“哭爹”,但是意思很多元化,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意思。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崛起,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网络语言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发生了改变。
1、靠北释义:闽南话的国语谐音。“靠”本字是“哭”“靠北”就是“哭爸”,很恶毒地骂人丧父。
2、靠北:台湾的许多口头语都是受闽南语影响,用国语字请音写出来。这类似最近广东话词“好犀利”被用普通话谐音写成“猴赛雷”一样。
例如:
1.情景一:“才干一点活儿就靠北靠母”,在这里的意思,和“唉声叹气、哭爹喊娘”接近,表示没用或娇气的意思。
2.情景二:“每天忙死了,无闲甲靠北”,意思是说“忙到极限了,非常忙,非常劳累”,靠北,在这里,是补充说明“忙”的程度的,补语
3.情景三:无聊的口头禅,比如“真靠北,一下子变得这么糟糕!”,这个意思,就类似普通话的“真*,真操蛋”等口头禅,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无聊的发泄。
4.这句话现在最多的运用是最后一种。
历史形成:
闽南语的支系皆源于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时间的早晚、地理隔阂、漳泉音演变等因素,出现了不等的差异和变化。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
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河南一带)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中原语言(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
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 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
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靠北啦的词语来源
“靠”本字是“哭”“靠北”就是“哭爸”,很恶毒地骂人丧父。台湾的许多口头语都是受闽南语影响,用国语字请音写出来。这类似最近广东话词“好犀利”被用普通话谐音写成“猴赛雷”一样。
“靠北”是“靠北靠母”的简称,这句话,是闽台地区非常常用的一句口头禅,直译就是“哭爹”,但是意思已经多元化了,很多情景都可以讲。
例如:一个人很不能吃苦,这个时候可以讲“才干一点活儿就靠北靠母”,在这里的意思,和“唉声叹气、哭爹喊娘”接近,表示没用或娇气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7:01
闽南语,靠北靠母,直译哭爹喊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