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人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1 07: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08
秧歌起源很早,东北秧歌,明清时期兴起。《柳边纪略》对秧歌有详细记载。当时秧歌领头者手持旱伞,旦、丑二人“一副架”。“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旁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且乃已”。清末,大批河北、山东难民"跑关东",秧歌更加盛行。那时一到年末,各屯都争办秧歌,有些半职业的二人转 (蹦蹦)小班,多被屯子全员包了去,再加上一些当地的人,凑在一起,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走屯串户,敲锣打鼓,大唱秧歌。也有些民间艺人,在新春正月,白天扭秧歌,晚上唱 "蹦蹦¨。解放后,在党和*的倡导下,群众文化群众办,秧歌成了节日和欢庆胜利时的大型群众文娱活动。
秧歌有官办、民办两种。从前,官办秧歌多由屯中大户出头,由民间热心人筹款兴办。解放后,则由乡*组织活动。民办秧歌主要是由秧歌手们自己组织,所得报酬,按事先商定的办法分配。
旧时秧歌队的总指挥兼领舞是“沙公子”(或称“煞公子”、“洒公子”、“傻公子”),他头戴小生巾,身披斗篷式蓝衫,手拉敞怀衣衫,故也称“拉衫的”。该扭该唱全由他指挥。秧歌队左边一队由沙公子率领。全是男扮女妆“包头的”,打头的叫“大腊花”。,依次是二腊花、三腊花。“包头的”一律身着彩色衣裙,头戴花冠珠口。右边一队由傻柱子率领。打头的叫“大丑子”。,依次是二丑子、三丑子。
关东秧歌由于最初有二人转艺人参加,所以秧歌常带小戏。打场时有人点戏,就唱小戏。因而直到现今,秧歌队还有些人扮戏妆,如扮《白蛇传》中的白蛇、青蛇、许仙;《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大头和尚逗柳翠》中的和尚、柳翠;《三娘打灶》中的三娘、灶王;《小老妈开磅》中的小老妈、阔大爷、傻柱子;《铁弓缘》中手拿棒槌的老婆婆,这些人物成了关东秧歌一大特点,扮戏的要有一定功夫。扮《宝钗扑蝶》的宝钗,踩着一尺多高的高跷,随着一起一落的“蝴蝶”,耍能起伏自如地扑蝶。两伙秧歌对阵,常靠这些特技取胜。
秧歌串街,双行纵队,边舞进行。遇有鸣鞭炮迎接,则停下打场。秧歌进屯拜年,都要事先联络,大体分两种方式。一种是耍大场,进入屯子中心广场,慢走阵,舞圆场,旗鼓居中;唱二人转或小戏,向全屯拜年。另一种是到大户名家拜年,或从头挨家拜年。秧歌队“燕别翅”进院,扭到上门口再往回返,到大门口归队,上圆场。锣鼓一住,“沙公子”开唱,拜年,然后就往下派:
一把小扇八根柴。
秧歌不唱我要往下排。
排给谁谁就替我唱。
大腊花领着大丑子来。
主人给了赏,“沙公子”又唱
家什一打响连天,
秧歌到院多添麻烦。
你赏钱来我们谢赏,
大锣一响就要开船。
唱完了,秧歌队就出“蛇蜕皮”或“龙摆尾”方式出院。新中国建立后的现代秧歌。虽然仍沿袭传统,由沙公子打头,但“包头的”再不由男子扮演。除了地秧歌,“包头的”都由妇女扮演,姑娘、媳妇一样绑上高跷腿子扭秧歌 (有的踩不了一二尺的,就踩七八寸的矮腿子,称为“踩寸子”),被誉为新风,从此,青年女子参加了秧歌队,扭秧歌成了喜庆节日不可少的活动。“文化大*”中,秧歌单调了,只有“红花秧歌”“工农秧歌”等。“文化大*”以后,又恢复了人们喜爱的传统秧歌。
龙灯、旱船 龙灯、狮舞、旱船等杂耍,大多归统于秧歌,其中有些大型的,也常单独活动。解放后,成为喜庆节日广场文化中群众甚闻乐见的项目,节日杂耍大体有三类:
一类是舞蹈,有龙舞、狮舞、蚌舞、大头娃娃舞等。狮舞、蚌舞、大头娃娃舞多与秧歌队在一起,成为秧歌队的一部分,龙舞常单独活动。日间舞龙,晚间耍龙灯。龙灯一般为9节、11节、13节。旧时,吉林、扶余的龙灯多达23节。
再一类是带有一定戏剧情节的杂耍。有《跑旱船》、《跑竹马》、《(老汉推车》、《老汉背少妻》等等。这些杂耍既可随在秧歌队尾表演,也可打大场时在当中逗趣。推车、跑驴、划船都有较细腻的舞蹈和颇为幽默识谐的情趣。有的秧歌队还有两个或4个“旱船”对舞。解放后,老夫少妻的社会现象较少,故多改为《猪八戒背媳妇》,《老汉推车》也有的改为《小两口回门》。还有一类是杂技活动。如攒杆、转阁等。“撅杆”为汉族民间娱乐形式,其姊妹艺术多种,统称 “五杆”,包括撅杆、举杆 (也称 “举哥”、“擎哥”)、抬杆 (也称“坐花杆”)、转杆(也称 “转阁”、“抬阁”)、背杆。这五杆之间互有影响,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三载:“以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 “台阁”。清末、*流传到吉林各地。“文化大*”后,撅杆在松嫩平原大安、前郭县各地有发展,表演了《哪吒闹海》 《三打白骨精》、《水漫金山》、《科技兴农》等节目。《哪吒闹海》 在车上架一杠杆,杠杆一端有一条龙,哪吒表演者骑在龙身上,杠杆一压,巨龙腾空而起,哪吒 做各种表演,颇为壮观。《转阁》, 在车上架一旋转舞台,台下饰有彩绸,车子边前进,舞台边旋转,小演员们在台上扮演各种戏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