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读书笔记及简要观后感(前三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2 23: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22
第一章:关于如何运用人们的跟从大众心理
例子: 英国税务机构如何通过改变号召民众缴税的倡议书中一处细节描述,提高缴税率5倍以上。
仅仅是在其中加上已经有多少人缴税这一细节
引申例子: 通过托来影响人们向乞讨的男子投币;关于节能的好处对房主影响的调查,其中最不被人们认可的“因为大多数邻居在节能”这一理由在现实中的实践影响力最大,而非前期调查的人们认为的“节能对环保有好处”
高级用法例子:缴税倡议书中将具体缴税人的数目写上----将某个地区的缴税人点明----将某个街区或某种职业、某个圈子缴税的人数点明并寄给特定人群,效果会更明显
注意: 不能虚构事实(本来就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可以设定前提条件或虚拟设定;不能滥用或对某些有强烈的质疑大众的人群使用,那一般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或者会相反。"
告诉人们,你的选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观后感: 其实我在前期工作中有无意识的应用,如在要求交资料的时候用上“之前交过来的大部分中存在什么问题”“已经有XX科室交了”“之前交的XX做得很好”等暗示已经有人交了或者做得很用心,当然,如果是有意识的使用,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牢牢记住这一点并尝试运用吧"
第二章:小众的力量
和第一章相反的例子,如果说第一章是如何让你希望说服的对象明白你所希望他做的是大多数人所做的从而产生影响,那么这一章就是利用相反的心理来达到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环的佩戴率。给两个学生群体以慈善的名义送手环,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手环同样也被怪咖学生群体佩戴的学生组戴手环的比例明显减小了,而另一组没有看到怪咖学生佩戴的对照起来则没有太大变化,从而可以看出对于小众群体的不认同也会影响到人们自己的决定。这些可以运用到商业宣传上,也是商业宣传要避免的,比如发布新商品后,新用户和老用户之间变为两个不互相认同的群体。
观后感: 这一章应用起来没有第一章那么简单了,需要先牢牢记住,然后尝试运用和分析。
第三章:非常态vs常态
运用人们的独特心理去影响他人。这个逻辑关系我必须要看几遍才能理解,到应用的层面还不够,相较于上一个更难理解一些。大意是指:要事先了解一个人对于某事的态度,如果他持肯定态度,就强调不遵从这件事的人的负面特质;如果他本身就是否定态度,那就从遵从这件事的人的正面特质方面来强调。"
观后感: 比起心理学,我觉得这一章更像是逻辑学,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正正反反的逻辑关系,运用难度非常大,先理解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