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孝顺”的定义,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误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4 00: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49
不久前,一个视频引起热议:一位年轻女孩由于辛苦6年打工积攒下来的20万,被妈妈拿去给弟弟买房,于是深夜在街头崩溃痛哭。不少人网友因此对“孝顺”提出质疑,说应该孝而不顺、不要愚孝云云。
孝顺,是一个常见的词。有些人认为孝顺是传统美德,不过也有些人认为孝顺是封建产物,应该被淘汰。究竟孰是孰非?接下来,笔者综合资料,大家解释一下孝顺的含义。
“孝顺”一词由孝和顺两部分组成,把“顺”理解为顺从,甚至是无条件地顺从,是人们对孝顺一词的主要误解。事实上,古代很多思想家是明确反对无条件顺从父母的。孝顺一词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国语》,不过先秦思想家比较少使用。孔子、孟子都提倡孝,却没有使用孝顺一词,反而明确说到对待父母,应该顺则顺,不应该顺的时候就不要顺。
孟子指出,对父母的过错阿谀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是“三不孝”之一。
荀子提出孝子不听从父母命令的三种情况。
听从命令使父母有危险,不听从父母命令就安全,孝子不听从是恰当的;
听从命令使父母名声受辱,不听从命令使父母名声彰显,孝子不听从是合乎义的;
听从命令使父母言行会如禽兽,不听从命令父母会修饰自己的言行,孝子不听从是恭敬。
孟子指出,可以父母的命令而不听从,这不是儿子应该做的;不可以听从父母的命令而听从了,这是不恰当的。明白听从与否的道理,应该保持恭敬、忠信、诚实的态度,谨慎做事,才是大孝。
汉末思想家仲长统认为,为人子者应该有主见,并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列出五种情况,为人子者不能顺从父母。
父母不公正地责备别人,自己仔细观察后发现并非如此,可以违背父母不告诉别人;
父母希望给某人官爵,然而该人才能不能胜任,可以违背父母不听从;
父母想以奢侈浪费来使心情愉快,可以违背父母不允许;
父母不喜欢做善事,讨厌子孙与善人来往,可以违背父母而与善人做朋友;
一起读书的朋友有困难等待自己去救济,父母不让自己去,可以违背父母前往。
仲长统指出,不能违背的违背了,是不孝;喜欢违背父母,也是不孝;合乎公义而违背是可以的。
《孝经》记载曾子问孔子:做儿子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这是孝顺吗?
孔子对曾子的问题感到很惊讶,接连两次说“是何言与”。老师明确否定了学生的观点,孔子讲到,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地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地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那么,孝顺的顺,究竟是什么意思?
《汉书》说:“导民以孝,则天下顺。”这是说,引导百姓行孝道,天下自会和顺。儿子行孝道,家庭才会和顺;百姓行孝道,社会才会和顺。孝顺的顺,是和顺。
清代《说文解字注》说:“顺于道,不逆于论,是之谓畜。”这是说,顺从道义,不违背人伦,才叫做赡养。孝顺的顺,是顺从道义。
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