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2 21: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2:44
你有多久没有读诗了?还记得上次读诗歌是什么时候吗?
细细品读着《孩子们的诗》书中的每一首诗,脑海里回荡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
《孩子们的诗》书中诗的作者,都是6-12岁的孩子,来自不同地区,他们都是熊亮艺术课的学生。
《孩子们的诗》是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入围艺术家、陈伯吹国际儿童绘本奖得主熊亮主编的首部童诗诗集。
基于这样的心愿,熊亮老师才会在教授绘画之余,给孩子讲起了诗歌。于是,孩子们的创作,像涓涓细流,最终成为这本《孩子们的诗》。
读着孩子们的作品,惊叹不已:这些孩子们,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那么真实,那么有趣,富有想象力又那么吸引人。此刻,只觉得自己的文字那么的苍白无力。任何赞美的语言,在孩子们写的诗面前,都觉得底气不足。
鲁迅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截然不同。同一个东西,在孩子和*的眼中,感受完全不一样。
比如,静电。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带静电的季节又要来了,恐惧!只有这两个字能够形容心中的可怕无奈。而在6岁王知微小朋友的眼中,静电却是如此神奇,如此美丽:
成年人为手上带静电苦恼不已,避免与人接触,生怕电到对方。王知微小朋友却期待的问:
孩子喜欢静电,因为对衣服来说,有静电就是最美好的日子,就像我们过年那样。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放鞭炮,会听到噼噼啪啪地响声。
类比如此恰当,从过年,鞭炮响声,看到了小作者心中的喜悦。她是真的喜欢啊,喜欢静电,喜欢看到静电的那种体验。因为她的喜欢,我们得以看到了这首独特的小诗。
给孩子读了《静电》这首诗之后,5岁的小Y要求把整本书都读完。他觉得有的内容很好笑,也很吸引人。
6岁王知微小朋友不仅仅观察力了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语言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也运用自然。书中,还有她写的其他几首诗。
阅读《孩子们的诗》,每一首诗的语言都洋溢着童真,童趣。看这首《牙》:
5岁的小Y最害怕刷牙,每次提醒他刷牙都是亲子关系破裂的时候,没想到王知微小朋友也害怕刷牙,而且还把她的想象和感受都写入了诗里。因为她用了两个最可怕,于是,恒牙悄悄地把头缩回去了。小Y害怕的时候,喜欢躲到被子里,桌子下,这是所有小朋友的共性吧。
还有《心里话》:
6岁的小朋友,已经想到了死亡,这是写给谁的心里话呢?给家人的?给宠物的?无论给谁,都体会到了小女孩细腻的感情。
因为这些写诗的小朋友都是跟着熊亮老师学画画的,所以,他们的诗里也融入了绘画。
这首《无题》的诗,开头充满了想象。8岁的李子轩小朋友,使用孩子们都熟悉的棉花糖,南瓜馒头,橙子,为我们绘制了一副动态的画面,也把他对绘画的理解,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此外,心脏起搏器,小说,考试,老师,忍者,李子轩小朋友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写入诗中,记录下自己这段日子的心情。最后一段文字,派,钻,生,动词形象生动,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朝气,活泼好动的李子轩。
不知道李子轩小朋友从跆拳道中解脱没有?每周六还去训练吗?如果不练跆拳道,他能自由玩耍吗?跆拳道没有错,家长也是为了他好,可是,他为什么就那么讨厌跆拳道呢?咬牙切齿,真的是讨厌到骨子里去了。
因为跆拳道,星期六成了最痛苦的一天,
因为跆拳道,毁掉了自己的周六。如果可以,宁愿让一切都被毁灭。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就算修马路,该训练的时候还是要训练啊。朗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朗朗,也是在朗朗爸爸压迫下才取得成功的。做父母真的好难。
整部诗集以《三颗月亮》一诗为线索,结构巧妙具有诗意。让读者跟随着孩子的视线,从”望远镜里“看到”三颗月亮“,一窥孩子们的童真世界。
阅读《孩子们的诗》,让我在体验美好的同时,也产生了焦虑:别人家的孩子咋就那么厉害呢?家里也有一个5岁的小Y啊。
于是,我翻出了家中的诗集,决定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读诗,感受美好,体验美好,期待着创造美好的那一天。
你家孩子呢?带着孩子一起读诗吧!
@擦亮星星,爱读书爱旅行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