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1 06: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3:52
1851年,作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附录和补遗》出版了。这本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然后赞誉就从四面八方飞来。然后一大堆的人为他作传等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也许正如他自己在《悲喜人生》中写到的:“真正的稀世珍品很难为人们所认识,而要使其价值得到公众的认可更是障碍重重。。。。。 一部作品,其价值一旦得到公认,便失去了昔日的沉寂,摆脱了遭人贬损的阴影,大家总口一词,竞相赞誉,倍加推崇。坦言之,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也会因此而分享荣誉。他们在实践着色诺芬所标榜的精神:知道何为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位智者。”至于为什么《附录和补遗》会引起轰动,那我就不清楚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3:52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8384.htm#14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3:53
在叔本华年轻的时候,德国人对意志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3:53
天才总被社会遗忘.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3:54
因为大家对黑格尔审美疲劳了.............要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