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0 16: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9 08:57
见字如晤问候不一
文| 张玲
在《梵高的来信》中,我们曾谈到,梵高在普罗旺斯的阿尔小镇,度过了他的创作巅峰期。阿尔那独有的*夜空和田野里美妙绝伦的颜色,都给了梵高无限灵感。
然而,这个后来因为梵高而享誉世界的小镇,却还与梵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那时,虽然梵高创作*不断喷涌,但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顺,已经让他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他曾在给提奥的信中说道:“我经常神志不清,意识不到自我,画面就像梦幻一样冲我而来。”
高更来到阿尔与梵高同住后,两人时常争吵。高更(Paul Gauguin)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此前此后》中描述了自己决定离开之后曾与梵高之间发生的争执。高更写道,梵高一直拿着剃刀追他,想要伤害他,自己好不容易才制止了梵高。然而梵高回家后,却做出了自残的举动――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随后,梵高将耳朵送给了一家妓院的清洁女工,女工见到后吓了一跳,随即晕了过去。
被梵高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吓到的,还有阿尔居民。他们开始嘲笑他、奚落他、打击他,甚至驱赶他。面对这样的“危险分子”,阿尔居民都希望他赶快离开,还自己正常清静的生活环境。
然而,对阿尔这个创作的天堂,梵高并不舍得离开。他一边抵抗着居民的*扰,一边加快速度疯狂地作画。
面对梵高的负隅顽抗,阿尔居民最后决定联合起来*,让镇长将这个疯子送去精神病医院关起来。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阿尔*局只好将梵高所住的那个黄屋子封了起来,并强行将他带离阿尔镇中心。
被驱赶时,梵高曾伤心大哭。
阿尔居民终于如愿驱走了梵高这个“危险分子”,然而,离开阿尔后不久,梵高便去世了。
更加令居民们意想不到的是,去世后的梵高声名鹊起,阿尔这个小镇也因为梵高曾在这里生活过而成了名镇,引起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和绘画爱好者的瞩目。
络绎不绝的游客为阿尔带来了逐年上升的旅游收入,梵高,这个曾被居民驱走的“疯子”,竟然成为了阿尔发展的最大推动者。这时,阿尔居民回想起他们曾经对梵高的所作的一切,开始心生愧疚,为他们曾那样对待这位天才画家而深深自责。
2
怎么弥补对梵高的歉意呢?通过联名倡议,阿尔居民派人到荷兰找到了梵高的侄孙――J .梵高,向他表示了阿尔居民真切的歉意。
不仅如此,一百多年后,阿尔小镇的晚辈们,重新审视自己先辈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意识到,仅仅向梵高的亲人致歉是不够的,应该向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道歉。
于是,他们采取了一项“长期化、永久性地向世界公开道歉”的措施――今天,当世界上任何人来阿尔旅游时,都会在当地的旅游手册上看到阿尔*部门对当时驱赶梵高一事所作出的道歉信。
道歉信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希望通过对您的热情招待,来弥补当年先辈们的愚昧和错误。”
“为什么要自曝家丑?还如此郑重呢?”有游客曾这样问阿尔的公职人员。
阿尔镇长如是说: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世俗偏见,不蛮横地驱赶梵高先生,那么在这个小镇上,他无疑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都会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艺术瑰宝。我们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偏见向世界道歉,是为了尊重一颗对艺术执着而又崇高追求的灵魂!希望这件事可以被引以为戒,警醒后世!”
现在,阿尔还有一个梵高艺术基金会,专门用来帮助那些有艺术天赋和理想追求,但生活艰难如当年梵高一样的艺术家们。
3
阿尔的居民,并没有因为梵高逝世而避讳承认自己的错误。
阿尔居民的后代子孙,也没有因为前人已经道了歉,而回避自己对梵高命运的责任。
阿尔镇甚至升华了自己的道歉,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要向梵高本人致歉,还要向艺术致歉;并且,他们还努力把自己的歉意永久地传达给全世界。
阿尔镇的道歉,更不止停留在语言的表面,而是以自己的奉献,真切地将补救落到实处,惠及了更多的贫穷艺术家。这一行为的深处,是为阿尔的救赎,更是为他人可能有的类似过错做预先的弥补。
4
这两天,“海底捞的道歉”引得大家竞相围观。接着,“危机公关”一词成为业界内外街谈巷议的焦点。
“公关技巧”、“舆情应对”,这些看上去充满技术性和功利感的术语,为什么听起来格调不高、气质不佳?它们与阿尔镇的观念之间,差距在哪里呢?
如果按照所谓“公关”和“舆情”思维,阿尔镇自然也有很多种选择:可以提辩论,各说其理,甚至举证否认;可以打太极,虚以实之,实以虚之;可以操弄技术,引导*,建构有利议题;当然,也可以选择漂亮言辞,路演于公众,追求“化危为机”。
但阿尔镇的公众只选择了最诚实的一种:道歉得真诚老实,改正得刻骨铭心。
海底捞事件言论一览1 在任何公共议题上,错的就是错的,只要越过安全的底线,就不能轻易饶恕,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底线越高,容忍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错的不算错,只要不是最坏或许就能反败为胜”,这样的局面下,兴许以后很多企业出了问题,危机公关的路径也很明了:那就是用指责同行或整个行业来脱身,只要能在行业里找到一个比自己烂的就能赢。
可问题是,危机公关只面向舆情,而不直接解决那些“线下”的根源性问题。
――新京报:胡涵《“当然是原谅海底捞”:只顾比烂,不分对错?》
2
看来,漫山遍野的原谅和叫好,很快赋予海底捞某种大店自信。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补偿消费者。相反,海底捞总部还安抚涉“涉事停业的两家门店的干部和职工无需恐慌??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不知道海底捞会如何追责涉事两家门店的责任人,又咋检讨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海底捞神话这次谢幕,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老鼠钻入食品柜,扫帚和簸箕搅进洗碗池,而是暗访记者提醒同事不该那么干的时候,被警告,“干好你自己的事儿??”
――孙旭阳:《海底捞公关做得很一般,只是中国人太欠欺负了》
3
在朋友圈中,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轻易地原谅了海底捞,因为我们觉得就餐饮企业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乎不算问题,区别只在于你是否发现或者是否被曝光。换句话说,很多人相信,海底捞犯了一个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几乎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就像我们很容易就折服于海底捞的公关表达,因为他竟然没有推推搡搡躲躲闪闪,没有抵赖和回避,没有归咎于临时工。其实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家出了问题的企业来说,正视错误积极整改,这种态度本身也是最低限要求。可悲的是,有太多的企业或许根本就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海底捞应该感谢的是,这一届公关让我们看到太多抵赖回避和推脱的嘴脸,或许正因为如此,海底捞的公关文基本守住了底线,过了及格线,也会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就这一点来说,海底捞做到了一个正常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也许公关圈讨论他的公关文案和手法是否高明还有道理,但是对于我等吃瓜群众来说,对于消费者和公众来说,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公关问题,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对这类错误,即使是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考虑,绝不宽容难道不该是我们应该保有的一般态度?又或者我们的消费者实在太过善良太过宽容大度,以至于只需要一个道歉和整改承诺就足以抵消一切伤害和困扰?
――经济观察报:《当我们忙着为海底捞公关点赞时我们忘了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9 08:58
见字如晤问候不一
文| 张玲
在《梵高的来信》中,我们曾谈到,梵高在普罗旺斯的阿尔小镇,度过了他的创作巅峰期。阿尔那独有的*夜空和田野里美妙绝伦的颜色,都给了梵高无限灵感。
然而,这个后来因为梵高而享誉世界的小镇,却还与梵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那时,虽然梵高创作*不断喷涌,但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顺,已经让他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他曾在给提奥的信中说道:“我经常神志不清,意识不到自我,画面就像梦幻一样冲我而来。”
高更来到阿尔与梵高同住后,两人时常争吵。高更(Paul Gauguin)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此前此后》中描述了自己决定离开之后曾与梵高之间发生的争执。高更写道,梵高一直拿着剃刀追他,想要伤害他,自己好不容易才制止了梵高。然而梵高回家后,却做出了自残的举动――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随后,梵高将耳朵送给了一家妓院的清洁女工,女工见到后吓了一跳,随即晕了过去。
被梵高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吓到的,还有阿尔居民。他们开始嘲笑他、奚落他、打击他,甚至驱赶他。面对这样的“危险分子”,阿尔居民都希望他赶快离开,还自己正常清静的生活环境。
然而,对阿尔这个创作的天堂,梵高并不舍得离开。他一边抵抗着居民的*扰,一边加快速度疯狂地作画。
面对梵高的负隅顽抗,阿尔居民最后决定联合起来*,让镇长将这个疯子送去精神病医院关起来。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阿尔*局只好将梵高所住的那个黄屋子封了起来,并强行将他带离阿尔镇中心。
被驱赶时,梵高曾伤心大哭。
阿尔居民终于如愿驱走了梵高这个“危险分子”,然而,离开阿尔后不久,梵高便去世了。
更加令居民们意想不到的是,去世后的梵高声名鹊起,阿尔这个小镇也因为梵高曾在这里生活过而成了名镇,引起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和绘画爱好者的瞩目。
络绎不绝的游客为阿尔带来了逐年上升的旅游收入,梵高,这个曾被居民驱走的“疯子”,竟然成为了阿尔发展的最大推动者。这时,阿尔居民回想起他们曾经对梵高的所作的一切,开始心生愧疚,为他们曾那样对待这位天才画家而深深自责。
2
怎么弥补对梵高的歉意呢?通过联名倡议,阿尔居民派人到荷兰找到了梵高的侄孙――J .梵高,向他表示了阿尔居民真切的歉意。
不仅如此,一百多年后,阿尔小镇的晚辈们,重新审视自己先辈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意识到,仅仅向梵高的亲人致歉是不够的,应该向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道歉。
于是,他们采取了一项“长期化、永久性地向世界公开道歉”的措施――今天,当世界上任何人来阿尔旅游时,都会在当地的旅游手册上看到阿尔*部门对当时驱赶梵高一事所作出的道歉信。
道歉信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希望通过对您的热情招待,来弥补当年先辈们的愚昧和错误。”
“为什么要自曝家丑?还如此郑重呢?”有游客曾这样问阿尔的公职人员。
阿尔镇长如是说: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世俗偏见,不蛮横地驱赶梵高先生,那么在这个小镇上,他无疑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都会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艺术瑰宝。我们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偏见向世界道歉,是为了尊重一颗对艺术执着而又崇高追求的灵魂!希望这件事可以被引以为戒,警醒后世!”
现在,阿尔还有一个梵高艺术基金会,专门用来帮助那些有艺术天赋和理想追求,但生活艰难如当年梵高一样的艺术家们。
3
阿尔的居民,并没有因为梵高逝世而避讳承认自己的错误。
阿尔居民的后代子孙,也没有因为前人已经道了歉,而回避自己对梵高命运的责任。
阿尔镇甚至升华了自己的道歉,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要向梵高本人致歉,还要向艺术致歉;并且,他们还努力把自己的歉意永久地传达给全世界。
阿尔镇的道歉,更不止停留在语言的表面,而是以自己的奉献,真切地将补救落到实处,惠及了更多的贫穷艺术家。这一行为的深处,是为阿尔的救赎,更是为他人可能有的类似过错做预先的弥补。
4
这两天,“海底捞的道歉”引得大家竞相围观。接着,“危机公关”一词成为业界内外街谈巷议的焦点。
“公关技巧”、“舆情应对”,这些看上去充满技术性和功利感的术语,为什么听起来格调不高、气质不佳?它们与阿尔镇的观念之间,差距在哪里呢?
如果按照所谓“公关”和“舆情”思维,阿尔镇自然也有很多种选择:可以提辩论,各说其理,甚至举证否认;可以打太极,虚以实之,实以虚之;可以操弄技术,引导*,建构有利议题;当然,也可以选择漂亮言辞,路演于公众,追求“化危为机”。
但阿尔镇的公众只选择了最诚实的一种:道歉得真诚老实,改正得刻骨铭心。
海底捞事件言论一览1 在任何公共议题上,错的就是错的,只要越过安全的底线,就不能轻易饶恕,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底线越高,容忍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错的不算错,只要不是最坏或许就能反败为胜”,这样的局面下,兴许以后很多企业出了问题,危机公关的路径也很明了:那就是用指责同行或整个行业来脱身,只要能在行业里找到一个比自己烂的就能赢。
可问题是,危机公关只面向舆情,而不直接解决那些“线下”的根源性问题。
――新京报:胡涵《“当然是原谅海底捞”:只顾比烂,不分对错?》
2
看来,漫山遍野的原谅和叫好,很快赋予海底捞某种大店自信。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补偿消费者。相反,海底捞总部还安抚涉“涉事停业的两家门店的干部和职工无需恐慌??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不知道海底捞会如何追责涉事两家门店的责任人,又咋检讨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海底捞神话这次谢幕,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老鼠钻入食品柜,扫帚和簸箕搅进洗碗池,而是暗访记者提醒同事不该那么干的时候,被警告,“干好你自己的事儿??”
――孙旭阳:《海底捞公关做得很一般,只是中国人太欠欺负了》
3
在朋友圈中,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轻易地原谅了海底捞,因为我们觉得就餐饮企业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乎不算问题,区别只在于你是否发现或者是否被曝光。换句话说,很多人相信,海底捞犯了一个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几乎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就像我们很容易就折服于海底捞的公关表达,因为他竟然没有推推搡搡躲躲闪闪,没有抵赖和回避,没有归咎于临时工。其实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家出了问题的企业来说,正视错误积极整改,这种态度本身也是最低限要求。可悲的是,有太多的企业或许根本就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海底捞应该感谢的是,这一届公关让我们看到太多抵赖回避和推脱的嘴脸,或许正因为如此,海底捞的公关文基本守住了底线,过了及格线,也会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就这一点来说,海底捞做到了一个正常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也许公关圈讨论他的公关文案和手法是否高明还有道理,但是对于我等吃瓜群众来说,对于消费者和公众来说,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公关问题,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对这类错误,即使是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考虑,绝不宽容难道不该是我们应该保有的一般态度?又或者我们的消费者实在太过善良太过宽容大度,以至于只需要一个道歉和整改承诺就足以抵消一切伤害和困扰?
――经济观察报:《当我们忙着为海底捞公关点赞时我们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