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0 1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15:37
在砖砌磉墩之上,木柱之下,中国建筑习惯于使用石墩以传递上部荷载,这个方石墩叫做柱顶石。一般比例,柱顶石的边长是上方圆木柱直径一倍。柱顶石上皮并不与地面见平,而是凸上少许(0.2柱径)在这露明的凸上部分的边缘加工成线脚,平面上变为圆形以与柱子衔接,叫做古镜。15世纪以后北方建筑大多如此。
在长江下游,柱顶石的上部没有古镜,而是加一块鼓形石墩子,叫做磴。磴的高度是0.7柱径,弧形侧面上,有时浅雕花草。可以看出,柱顶石除了传递荷载,也还起着隔潮作用。
从15世纪以前的一些建筑遗物看,柱顶石上的线脚不是古镜,而是《营造法式》所称之覆盆,不少遗物在覆盆部分刻出卷草、莲花各种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