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1 20: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0:18
首先要弄明白嫡亲和庶亲就要了解嫡和庶的含义哦,嫡是指正妻所生的孩子,庶是指妾所生的孩子。
嫡庶是汉语词汇,拼音dí shù,是指嫡子与庶子。语出《列子·力命》:“ 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出处:张湛注:“ 齐僖公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 , 僖公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所以 所谓的嫡亲就是你的直系亲属,比如爷爷、父亲、儿子、孙子这属于嫡亲,而庶亲比如伯伯、叔叔这属于庶亲。
古代嫡庶制度:
日本和朝鲜半岛古代同样奉行一夫多妻制,亦有嫡庶制度。
朝鲜
朝鲜半岛方面,李氏朝鲜时代嫡庶差别极为严格,不同阶级的男女不能结为夫妻,阶级较低的男性若娶阶级较高的女性为妻,是犯了诱拐之罪,该段婚姻亦无效。阶级较低的女性若要与阶级较高的男性结合,一般只能作妾而不能作妻,正妻死后亦不能扶正,只有极少数例外。
文定王后兄长尹元衡之妾郑兰贞于正室金氏死后,文定王后准许她升为正妻,封一品贞敬夫人。当时有“从母法”,即子女继承母亲的社会阶层,只有王族或宗室子女例外。
非王族或宗室的庶出子女要把父亲、父亲正室和嫡出兄弟姊妹视为主人侍奉,若母亲为贱民出身,于家中地位更等同奴婢。国王的嫡子称大君,庶子称君;嫡女称公主,庶女称翁主。宗室嫡女称郡主,庶女称县主。
日本
在古代日本,通常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会多妻,正妻以外的称为侧室,妾在日语中指非正式结婚而与有妇之夫同居的女性,即汉语的*。
解析嫡庶:
嫡庶之分,差不多应该是从周朝的“宗法制度”开始的。“宗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
所谓“嫡”,其实就是正宗,正统的意思。而古代的一夫多妻制,让一个男人可以娶正房夫人,还能外带几个妾室。夫人和妾室的地位有尊卑之分,她们的孩子,虽然是一个爹的,那也是“贵贱有别的”。
正室夫人所生的孩子叫“嫡出”,嫡出中最受重视的一般是第一个儿子,叫“嫡长子”。
而妾室所生的孩子只能叫“庶出”。因为有一些妾室本身就是地位比较卑微的女子,还有一些是从家奴或陪嫁丫鬟摇身一变成了姨太太的,她们的孩子也就不是很受重视。
子凭母贵
看宫廷剧总少不了“母凭子贵”这一说,某某不受待见的小答应,因为某天皇上喝醉了眼花来了一场风花雪月,身怀六甲,十个月后产下龙种,成功实现了人生的逆风翻盘。
当然,这只是大部分古代朝代的后宫法则,也有例外的。比如北魏,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他们的做法是一旦某个皇子被封为太子,就直接把他亲妈赐死。
“嫡庶”这种分发,跟“母凭子贵”比较不一样,颇有一点“子凭母贵”的意思。因为过去贵族和皇室的婚姻,那根本就和爱情关系不大,基本都是权谋之策或者利益绑定。
古人娶正室娘子和妾室的理解完全不同。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当年嫁给钱谦益,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按照正室娘子的排场来娶。
娶正室娘子要经过三书六礼,而娶个妾室可能趁着夜色一乘小轿抬进后院点两根红蜡烛就算完事了。
而接下来,这种不同还会继续延续。正室夫人所生的孩子,也就可以接着两边的东风扶摇直上了。
而就算是皇帝的儿子,如果母亲不是皇后,那么也只能是到处给嫡出的孩子当陪衬的命运。
如果正室夫人没有生育,那也不要紧,她可以“立嗣”,就是把别的妾室的孩子抱到自己跟前养,而在家谱上,也会写上这孩子是正室夫人所出。将来,这孩子无论结亲还是继承权,都和嫡子没有分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有这么一出,虽然明兰是庶出的,但因为她母亲死后,她的名字记载了正室夫人的名下,她就有了嫡女的身份。顾廷烨跟皇帝说自己要娶盛家女儿时也说得是“盛家嫡女”。
嫡子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家里有皇位,那么肯定是先考虑嫡子,如果家里有爵位,那也是只有嫡子,特别是嫡长子才有权利继承。就算在同一个屋檐下,庶出的哥哥,恐怕还要给嫡出的弟弟行礼,地位一下子就矮半头。
古人对“嫡庶之分”的观念深入骨髓,这造成了很多悲剧,也造成某些“不解之谜”,比如传闻永乐大帝朱棣,那么有能耐的一个皇帝,费劲巴拉地把自己的母亲改成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就是想有个“正统”的身份。
古人有句话叫“名不正则言不顺”,宗法制度和嫡庶之分对那个时候的人影响巨大,
嫡庶之分,让命运完全不同。
嫡庶之分,不仅对过去男性影响很大,对女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红楼梦》里林黛玉第一回进贾府,神仙妃子般的王熙凤就说了这样一句夸赞她的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把贾母高兴得不得了,心里美滋滋的。
这句话可不只是“孙女”和“外孙女”的差别,重点在“嫡亲”上。
贾母真正嫡亲的孙女是当了皇妃的贾元春,而迎春探春都算不得“嫡出”的孙女,这一下子就提高了林黛玉的地位,也奉承了贾母,贾母自然是高兴。
而算是正经贾家小姐的贾探春,就因为母亲是赵姨娘,虽然有才有貌,却也是一直做着陪衬。探春一直疏远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不肯认自己的亲舅舅,一直向正室王夫人靠拢。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真的在贾府站得住脚跟。
赵姨娘除了探春,还有个孩子叫贾环。他可是贾宝玉血缘上的亲兄弟,同一个爹,同一个姓氏,就因为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而他的母亲赵姨娘不过是个妾室,所以两个人所受到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就这么说吧,贾环各项待遇不如贾宝玉,没有那么多漂亮丫鬟伺候,没有祖母的疼爱,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连在他们的老爹贾政看来,宝玉再淘气再不济,他都不会剥夺宝玉的继承权,而把希望放在贾环的身上。
《甄嬛传》里浣碧和甄玉娆都是甄嬛的妹妹,一个只能作为丫鬟身份,一个却可以做千金小姐。而宜修皇后也有一句台词叫“庶出的女子多痛苦!”她自己作为庶出,是她嫁给了皇帝,却要给后嫁的纯元让位。
这就是“嫡庶”之分造成的结果,会造成机会的不同,圈子的不同,甚至让人抛弃骨肉亲情。
沦为工具人的“庶子”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庶出的孩子是不被重视的,不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直接当工具了。
春秋战国有一个“田氏代齐”的故事。咱们都知道周天子把姜太公吕尚封在了齐,但后来的齐国国君可不一直都是姜太公的后人,因为半截杀出了一个叫田恒的人。
田恒有取代吕氏掌管齐国的心思,无奈自己的氏族人少,势单力薄。后来到了他的儿子田常这里,田常就想了个好办法,他给自己找了好多好多有良好基因的女子充当妾室,还让自己的宾客和舍人自由出入自己的住地,结果可想而知,很快,田常就有了很多“庶出的儿子”,最多的时候到70多个。
这70多个孩子到底是谁亲生的很难说,不过他们都姓“田”。等田常的嫡子田盘成了齐国国君之后,他这70多个“兄弟”,就全部成了他治理齐国的左膀右臂。
由此可见,所谓“庶子”,就连老爹自己可能都并不在乎。起码对于田常来说,帽子是什么颜色无所谓,*有没有坐上龙椅更为重要。
这就是嫡庶之分的巨大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0:19
嫡: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庶: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