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分类有哪些?各如何表示?每个分类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3 07:35
简单点说,一个IP地址是32位2进制序列,分2部分一个是NetworkID,就是网络标识,和HostID就是主机标识.
最开始的IP,叫做"classful
addressing"就是分类的地址,你可以从地址本身看出networkID是多少,并且根据networkID和hostID之间的差位来定义地址类别.你问的分类应该就是这个,其中分5类,A-F;E,F
类是保留和实验用的.所以说应该是3类.A,B,C.
判断方法如下:
如果第一个比特为是0,则为A类,前8位是NetworkID,后24位是HostID.
否则,如果第二个比特为是0(首位为1),为B类,则前16位是NetworkID,后16位是HostID,C类依此类推,24+16.当然这期中还有一些保留的地址,比如127.0.0.1,255.255.255.255等.
这种地址标识机制方式的好处是简单,因为可以从地址本身看出那部分时host/network
ID.
但是因为Internet增长太快,地址耗费太多,并且上述那种分类方式"granularity",就是跨度不太好.比如说A类,与B类中每个network中host数量的差别是2^24/2^16=2^8..256倍(约数).所以说如果一个网络如果需要的host数稍微大于B类,则学要或者2个B
IP,或者1个A类IP,无论那种情况都很浪费,因此就出现了subnet,就是子网划分.子网划分就是在hostID上再分出1层,一部分字节用于subnetworkID,另一部分是hostID,
比如
188.111.0.0
一个B类地址.
188.111.25.0
十一个子网地址.
很显然子网地址需要额外的信息来告诉哪部分是子网ID,这就是子网掩码(subnetMast).具体细节不说了..
就是做个逻辑和.
后来还有VLSM和CIDR...
不过我想你问的我已经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