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 为什么美日关系发展良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02
五、日本侵略扩张必然结果说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日本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是蓄谋已久的,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是日本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日本用突袭珍珠港作为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突破口,从而达到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成功南进、称霸东方的目的。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王键在其《偷袭珍珠港的前因后果》一文中,所持的观点是:东条英机的上台是决定开战的标志。他说,(东条英机)上任伊始,就宣称:“完成中国之事变,确定大东亚共荣圈,为帝国之既定国策。”(东条英机)11月2日凌晨作出了《帝国国策要领》的决定,其中规定:⑴“帝国为打开目前危局,确保自存自卫,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现决心对美、英、荷作战”;⑵“发动武装进攻的时间定为12月初,陆海军应完成作战准备”;⑶“如在12月1日上午零时以前对美谈判取得成功,即终止发动武装进攻”。日本陆海军统帅部已于10月完成了具体的作战计划的最后的修订工作。其作战方案总的来说,是陆海军紧密配合,发动突然袭击,出动飞机轰炸美英航空基地已取得制空权。一方面在南阳地区,由登陆马来半岛和空袭菲律宾开始战争;另一方面以联合舰队精锐组成机动舰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一举摧毁美国海军主力舰队。○23
王书君在《太平洋海空战》还指出,1939年9月1日,也就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出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第二天,欧洲战火突起,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面对骤变的局势一向反对贸然对英、美开战的山本,此刻已经预感到:在太平洋上,日本与美国动刀动*,以为时不远,此后,山本在“长门”号战舰上日夜冥思苦想,企图构思一个能出奇制胜的对美作战的方案。○24
张继平说:珍珠港事件之所以爆发,是日本侵略者侵略行径的必然产物,也是经过他们周密筹划的一项预谋结果。事件发生的全部责任,应由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分子承担。○25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在《太平洋战争与侵华战争》中提出:“按日本的企图,是要求美国也向苏联那样作出让步,从而以谈判的手段达成侵略扩张的目标。而赫尔的上述备忘录拒绝了日本的企望,东条等强硬派认为这是一份不能接受的‘对日最后通牒’,是‘对日宣战书’。美国的立场直接妨碍了日军的根本性的战略利益,日本终于决定实施既定的对美、英等国的战争冒险*。……12月8日,太平洋战争正式由日本发动,日本当局将这一场遍及整个东半球的战争命名为‘大东亚战争’。” ○2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跃斌在《“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中指出:“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日本*就决定把对英美的战争(包括对中国的战争)命名为‘大东亚战争’,意为要把亚洲从西方殖民主义手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亚洲的独立。”从中可以明确,日本突袭珍珠港也正是出于“大东亚共荣圈计划”。○27
北京大学教授任清玉在《在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及日军先胜后衰的原因》一文中,开篇即指出:“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与美、英、荷之间长期酝酿的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侵略战争从中国*扩大到东南亚与太平洋广大地区。”○28
另外美国历史学家、日本历史学家曾于1962年举行过一次珍珠港事件的学术研讨会。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珍珠港事件发生的责任,在于日本帝国主义方 面。○29
五、 严重失职说
王书君在《太平洋海空战》一文中说:“1941年11—12月,罗斯福总统并没有随着太平洋形势的急剧变化而迅速加强珍珠港的戒备,军方的一些首脑也对临战前的各种准备掉以轻心,对许多异常现象,麻木不仁。战前美国曾截获大量日本情报,又发现日本派到瓦胡岛上的间谍,但都未引起重视。特别是战争威胁已迫在眉睫,但夏威夷地区防御薄弱,珍珠港戒备松懈,星期日官兵照例在岸上度假,舰船难以即刻起锚,高炮不能迅速射击,通信联络完全失灵,调度指挥混乱不堪,处于束手无策待毙的境况,只是日本偷袭得逞。”○30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历史学家约翰•E•布拉特泽尔和小莱斯利•B•鲁特的《珍珠港徽型照片和J•埃德加•胡佛》一文中写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通过德国和英国双重间谍达科斯•波波夫,确实获得一份有关日本侦察珍珠港的微型照片调查表。调查表中有1/3涉及瓦胡岛的军事基地和机场以及珍珠港的防务等特殊问题。可是经过布拉特泽尔和香特教授的多方调查核实证明,这份调查表除联邦调查局前*埃德加•胡佛和他的助手之外,美国总统及*们均未见到调查表的原文。其原因:一是虽然1941年9月3日,胡佛给白宫总统秘书陆军准将埃德温•M•沃森递交了一封信,但信中强调的是联邦调查局侦破微型照片方面的成功,作为显示他们多么有能力的证明,向罗斯福表功,而没有分析调查表中的信息实质,并报告白宫要警惕可能发生的袭击。二是因为胡佛对波波夫的调查表进行了选编。选编后约占原来内容的1/4,难以令人置信的是这1/4的内容中竟没有涉及夏威夷的材料。当时胡佛只是把调查表中无关紧要的部分送给了总统,这一点从联邦调查局以及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馆藏文献也证实了。三是胡佛没有把波波夫的调查表送给陆军和海军情报机关。如果联邦调查局把调查表提供给其他情报机关,必然会有某种传送的记录。然而,布拉特泽尔教授和普特教授写信询问国家档案馆旧的陆军和海军分馆、海军部海军厉史中心和国家档案馆现代军事分馆,他们的回答是,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波波夫警告的记录,也没有发现有关调查表的记录。同时,在海军历史中心和国家档案馆的军事档案部,连9月3日的信以及被胡佛选编的调查表都没有找到。
布拉特泽尔教授和鲁特教授认为:胡佛不把调查表的全文送给罗斯福总统及其他情报机关的原因,是胡佛为了要控制情报而进行赌注式的斗争。胡佛想讨好总统,并力图战胜自己的对手,即其他美国国内外情报机关。更重要的是胡佛缺乏判断力,没有从这个双重间谍的调查表中判断出,德国对夏威夷及其防务有非同寻常兴趣和调查表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间题,毫无疑问是有目的的,也没有断定这是来源日本人的。所以胡佛既没有向总统或陆军和海军情报机关提供调查表原文,也没有完全表达原文中反复了解有关珍珠港的资料、有关珍珠港和夏威夷的特殊设施“确切”位置略图的实质和影响,没有指出日本人当时正在深入刺探有关夏威夷的陆军和海军的设施。而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那些负责搜集和分析美国国防情报的各级情报机关还在相互竞争,造成这样一份极其重要的调查表,纯粹是按日常事务进行处理了。结果使波波夫调查表的全文放在联邦调查局的档案里40多年以后才被其他人发现。可以推断,如果罗斯福总统看见了调查表的全文,调查表的内容应该引起总统的注意。但是由于胡佛在分析和处理波波夫的调查表的问题上严重失职,使日本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31
注释:
①赫伯特•罗梅斯汀:《维诺纳的秘密》,哈珀•科林斯出版社。
②⑤⑥李安年:《珍珠港事件是绥靖*的必然结果》,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11月号.第6-7页。
③张继平:《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载《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第5页。
④○24○30王书君:《太平洋海空战》,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
⑦⑧○13○16邓蜀生:《罗斯福》第262, 263-26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⑨○31美国历史学会:《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2年12月号。
⑩○20○25○29张继平:《谁负珍珠港事件的贵任》,载《世界现代史论文集》第344-345,346-348,347页,三联书店,1982年版。
○11井上清:《日本历史》下册,第90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12西春彦:《珍珠港事件前夕的“谜”》,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3年7月,第32页。
○14邓蜀生:《太平洋战争前的美日关系》,载《世界现代史论文集》第340页,三联书店,1982年版。
○14○17○18○19邓蜀生,《珍珠港之变是罗斯福的“绥靖*”引出的吗?》载《世界史研究动态71981年11月号,第5页。
○21(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上册,第449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2龚淑林:《珍珠港灾难为何发生该由谁负责》,载《宜春师专学报》1987年第6期,第62-64页。
○23王键:《偷袭珍珠港的前因后果》,载于《太平洋战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1—82页。
○26徐勇:《太平洋战争与侵华战争》,载于《太平洋战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
○27张跃斌:《“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载于《太平洋战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页。
○28任清玉:《在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及日军先胜后衰的原因》,载于《太平洋战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页。
参考文献:
龚淑林、李浩《珍珠港事件发生原因综述》,载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1月,第1期,79-83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03
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迫日本开放——————九国条约——————二战中的敌对(珍珠港事件,中途岛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二战后,日本对日本进行占领——————美国对日本逐步进行扶植,建立所谓的“美日同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宣告结束。在战争硝烟逐渐散去的六十年中,同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和德国在许多方面走过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战争罪责问题上,两国*却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同。
战后,联邦德国*利用各种机会对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真诚忏悔和*。1970年12月,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更为可贵的是,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战争纪念和历史教育等实际问题上也显示了极大的诚意:几十年来认真履行赔偿义务,向受害国及受害者个人支付了巨额赔偿;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严禁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并对新纳粹分子进行严厉追究;近十几年来,每年都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行为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特别是集中营和大*的历史进行充分讲解。
日本方面,尽管也有不少二战老兵对当年的罪行进行深深的忏悔,但日本*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一再判决要求日本*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也都承受过战败国家的经济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为什么在反思战争方面却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态度对比呢?
首先,战后对两国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初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实行分区占领。为防止德*国主义再起,四大国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召开纽伦堡审判,对纳粹战犯进行严惩;大规模清洗纳粹分子,取缔纳粹领导机构和秘密*、党卫队等特务机构;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强制德国偿付巨额战争赔款。1949年,又将其*成两个国家。四大国的武装占领,领土面积的减少,巨额的赔款负担,国家的长期*,迫使德国不得不反思发动战争的沉重代价。而日本则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条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国虽然主持了对法西斯分子的审判和制裁,但并不彻底,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天皇根本没被起诉,许多重要战犯因“罪证不足”被释放。在战争赔偿方面,美国拟订的赔款数额与受害国所遭受的损失和所要求的数额相差甚远。后来,出于*的战略考虑,美国更加放松了对日本的惩处。天皇制政体被保留,大批战犯免于惩罚,只偿付象征性的战争赔款,这种处理使日本无法感受到德国所承受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战争痛苦。
其次,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德国战败后,纳粹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的*机构和武装力量全部解散。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都与纳粹势力没有直接联系,许多*首脑甚至就是纳粹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在对待战争责任等问题上,能够比较超脱、客观地进行反省。而在日本,作为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没有被推翻,政权长期控制在被释放的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手中,让这样的*来反省战争罪责,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次,两国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在欧洲,受德国侵略的周边国家如英、法、苏、波、比等在战后经济发展很快,且占据世界*要津,从实力和声势上对德国形成了巨大威慑。德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改善与周围国家的关系,要想实现这种和解,就要求它必须和以前的纳粹势力一刀两断,对以前的战争罪行进行彻底*,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深受纳粹*的犹太民族紧盯德国*动态,组织专门机构长期从事对纳粹罪行的调查取证和起诉活动,不断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罪行公布于众。德国*面对来自强势邻邦的监督和*压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战争。而在远东地区,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本身国内问题纷杂,经济实力不强,故对日本的监督和威慑相对较弱。同时,出于各种原因,各受害国之间没有精诚团结,共同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而是分别对日本采取了宽大为怀的*。这种宽容不但没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长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识。
最后,两国的宗教和文化不同。从宗教方面来说,德国人多信奉*教,内心中存在较深的 “罪感意识”,故能够真诚地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都信奉神道教,缺乏*教的“罪过文化”,也没有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故在反思历史方面较为迟钝。从文化渊源方面来说,尽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一度助长和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从根本上说,德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与欧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有助于德国克服法西斯主义,认识到前人犯下的严重错误。而日本*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绝对忠诚、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对强者恭顺,对弱者强硬,不服输,不认罪。“他们宁愿用一百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这个错误。”这种宗教和文化的倾向,将日本不认罪、不忏悔的态度推向了极端。
事实上,对二战德军的讨论要正面得多,鲜有对二战日军的纯军事讨论,我认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德国已经从法理上彻底认罪,德国已经获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原谅;反观日本,发动战争的天皇得以善终,至今日本仍然对二战的罪行不承认。
2、30年代的德国已经是工业化的强国,相比之下,处于亚洲的日本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德国的对手,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来看,无一不是工业国家,因此欧洲战场更多地具有了机械化、工业化的特征。知道今日,整个世界尚且仍然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二战欧洲战场的机械化战争经验至今仍然有借鉴价值。而亚洲战场,战争更多地表现为步兵战斗、游击战、丛林战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对手,无论中国还是美英在亚洲的驻军都比较弱小,因此战争形式几乎表现为一面倒的格局。这种一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战争,相比欧洲那种势均力敌的战争,可借鉴的较少
3、二战日军是狂热的、种族主义的皇家私人军队,日军从上到下,都必须为种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负责,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级军官。即使没有高级军官的教唆,从日军的本质来看,南京大*仍然会发生,就像当年的旅顺大*一样。这是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本质决定的。反观德军,除了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机构,当年的德军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这就决定了德军的战斗是纯粹的战斗,而不是像日军那样的种族*。至于集中营,那是特务机构的所为,和国防军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很多的资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军将领都是极端反感种族*的。要知道,德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深受普鲁士传统影响,从小在军校成长起来的。他们就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也因为这样,德军更多地被对手所尊重,无论巴顿对隆美尔的惺惺相惜还是苏军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军人搏杀在战场,而不是对弱者的*。
因此,今天,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还在谈论二战德军的种种,谈论一些经典战役、战斗,那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但是日军,就永远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03
需说明一点的是 美对日在战后开始是进行压制,美军司令部直接对日进行统治,逮捕战犯,打击军国主义,强制推行民主改革,甚至收缴日本工业机器以赔偿同盟国(多数给将了)。但*在*取得胜利,蒋家王朝覆灭。同时面对苏联威胁,迫使美对日态度发生转变,机器陆续返还,美国大量投资扶持。。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使日本获得发展机遇,获得美国大量的军事订单,也使美日同盟成为遏制中苏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日本无军事力量需要美国保护伞,特别是核保护伞。————————————这是战后世界冷战局势所决定的。
从深层次经济上说,美国巨大的生产力需要日本,西欧这样市场,日本需要美国的资本,一个破烂的日本对美国没有丝毫好处。
但是每日也不会一直好下去,日本经济命脉掌握在美国手里,日本人一定不甘,从日寻求发展核武器,加联合国遭到最大阻力是美国就可以看出端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04
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转入冷战状态。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是想以日本为美国的远东军事基地,借此威胁苏联和中国的安全。至于中国,蒋介石*垮台,逃到台湾,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二者本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就不同,加上中国的抗美援朝,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美国意欲孤立中国,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05
冷战引起的,美国害怕*主义国家,所以要联合日本以及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一起遏制*主义思想在东南亚,亚洲疯狂散播,美国也不是真心对日本好,只不过是一种谋略,表面上是和蔼,其实对日本美国一点都不尊重,只是觉得日本还有利用价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