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5
因为我们的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东山再起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宰相,谢安年轻时就很有才气,精通诗文,能言善辩,爱好音乐和书法,写得一手出色的行书。东晋大臣王导很器重他,因此他年轻时就出了名。
有一次,朝廷派人请他担任佐著作郎(协助编修史书的*),他一口拒绝了,就寓居于会稽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东南)。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他和好朋友王羲之等人一起游山玩水,作诗写文,或打猎钓鱼。后来,谢安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一再要他出来做官。
谢安迫不得已,才在扬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宫)庚冰手下当了一个多月的官,便又告退回家了。来揭秘吧据悉不久朝廷又派他担任尚书郎(协助尚书办事的*),他还是不上任。出来做官,他也回信加以拒绝。因为他屡次违抗任命,朝廷降下罪来,终身不许他做官。谢安就隐居于东山。
有一次,他来到临安(令浙江杭州)山中,坐在石室内,面对深谷,悠然叹息地说:“这里距伯夷隐居的首阳山(今河南洛阳北)太遥远了!”一天,他和孙绰等人坐上木船,到大海上去观览景色,小船离岸之后,越驶越远,忽然刮起大风,海浪拍打着小船,颠簸不定,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就喊叫起来:“赶快回去吧!”谢安却神色自若,稳坐船头,口中不停地吟咏着诗句。
船夫见谢安如此镇定,心里非常高兴,并继续划船前进。风越刮越大,这时谢安才慢慢地间船夫:“你还往前划,一会儿怎么回去呀?”于是船夫才掉转船头,把船划向岸边。上岸以后,大家都佩服谢安的胆量。
谢安不肯出来做官,过着清闲的日子。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谢安不肯出山,叫平民百姓怎么办啊!”朋友们都劝他出来为国家办事。就这样,谢安直到四十多岁,才走出东山,踏上仕途,到东晋朝廷里做了官。后来人们就把谢安重新出来做官,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出山后不久,晋简文帝就死了。大将军桓温听说后,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就率兵以祭祀之机,想除掉谢安和王坦之两位大臣,搬掉这两块绊脚石。他进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城外的新亭,并在新亭埋下伏兵,派人去邀请谢安和王坦之,准备杀害他们。
王坦之接到邀请,心里十分害怕,就问计于谢安,谢安神色自若地说:“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他们一同来到新亭,会见桓温,只见室内外一派杀气,王坦之吓得汗流侠背,谢安坦然入席坐定,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应该镇守四方,你为什么在幕后埋下伏兵呢?”
桓温见他的阴谋暴露出来,笑着辩解说:“这是为了自卫,不得不这样!”结果,桓温不但没有对他们下毒手,也未敢夺取帝位,东晋由此避免了一场*。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延伸
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解释】:东山:指晋人谢安隐居所在。指隐退后再度出任要职。后常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6
东山再起的典故是关于东晋时期的谢安的。这个成语原用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东山再起是一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归来,下面这个成语故事就是讲的好人和好事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 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 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 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6
东山再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有低谷有低迷。只要我们不被生活所低头,就一定会翻身。要有信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6
因为我们的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东山再起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宰相,谢安年轻时就很有才气,精通诗文,能言善辩,爱好音乐和书法,写得一手出色的行书。东晋大臣王导很器重他,因此他年轻时就出了名。
有一次,朝廷派人请他担任佐著作郎(协助编修史书的*),他一口拒绝了,就寓居于会稽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东南)。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他和好朋友王羲之等人一起游山玩水,作诗写文,或打猎钓鱼。后来,谢安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一再要他出来做官。
谢安迫不得已,才在扬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宫)庚冰手下当了一个多月的官,便又告退回家了。来揭秘吧据悉不久朝廷又派他担任尚书郎(协助尚书办事的*),他还是不上任。出来做官,他也回信加以拒绝。因为他屡次违抗任命,朝廷降下罪来,终身不许他做官。谢安就隐居于东山。
有一次,他来到临安(令浙江杭州)山中,坐在石室内,面对深谷,悠然叹息地说:“这里距伯夷隐居的首阳山(今河南洛阳北)太遥远了!”一天,他和孙绰等人坐上木船,到大海上去观览景色,小船离岸之后,越驶越远,忽然刮起大风,海浪拍打着小船,颠簸不定,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就喊叫起来:“赶快回去吧!”谢安却神色自若,稳坐船头,口中不停地吟咏着诗句。
船夫见谢安如此镇定,心里非常高兴,并继续划船前进。风越刮越大,这时谢安才慢慢地间船夫:“你还往前划,一会儿怎么回去呀?”于是船夫才掉转船头,把船划向岸边。上岸以后,大家都佩服谢安的胆量。
谢安不肯出来做官,过着清闲的日子。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谢安不肯出山,叫平民百姓怎么办啊!”朋友们都劝他出来为国家办事。就这样,谢安直到四十多岁,才走出东山,踏上仕途,到东晋朝廷里做了官。后来人们就把谢安重新出来做官,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出山后不久,晋简文帝就死了。大将军桓温听说后,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就率兵以祭祀之机,想除掉谢安和王坦之两位大臣,搬掉这两块绊脚石。他进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城外的新亭,并在新亭埋下伏兵,派人去邀请谢安和王坦之,准备杀害他们。
王坦之接到邀请,心里十分害怕,就问计于谢安,谢安神色自若地说:“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他们一同来到新亭,会见桓温,只见室内外一派杀气,王坦之吓得汗流侠背,谢安坦然入席坐定,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应该镇守四方,你为什么在幕后埋下伏兵呢?”
桓温见他的阴谋暴露出来,笑着辩解说:“这是为了自卫,不得不这样!”结果,桓温不但没有对他们下毒手,也未敢夺取帝位,东晋由此避免了一场*。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延伸
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解释】:东山:指晋人谢安隐居所在。指隐退后再度出任要职。后常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6
东山再起的典故是关于东晋时期的谢安的。这个成语原用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东山再起是一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归来,下面这个成语故事就是讲的好人和好事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 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 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 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46
东山再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有低谷有低迷。只要我们不被生活所低头,就一定会翻身。要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