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4
汤和是何等聪明之人。他从小有雄壮志,也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洪武一朝,功臣纷纷被诛杀,特别是胡惟庸案发,牵连无数,令汤和前胸冷后心凉。他知道,朱元璋的最大心病,乃功臣手中所握之权。于是,他做出的重大决定,就是主动辞官而去,回家养老。明史记载说:“帝(朱元璋)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于是,汤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照理说,朱元璋应该有点挽留之意才是。毕竟,既是儿时伙伴,又是“*引路人”。他的反应是大悦,然后就是“立赐”,居然立即准奏了,马上在凤阳替他修建府第,予其赏赐。在朱元璋看来,还是汤和小子拎得清。如果满朝功臣,都如汤和一般,还用得着我痛下杀手吗? 汤和 不过,朱元璋仍然是猜忌心很强的人。洪武一朝,告老还乡之人,依然有人逃不脱被杀的命运。因此,处处尽忠,处处小心,仍然是回家养老的基本原则之一。验校出没,又有谁逃得出朱元璋的视线呢?因此,聪明的汤和,辞官之后,仍然处处约束自己,最终令朱元璋解除了警惕之心。《汤和传》说:“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他从不以功臣自居,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避免授人以柄。对朝廷之事,他也守口如瓶。特别是其“妾百余”,他重病之后,全部给钱遣散回家,所得的朝廷封赏,也分送乡亲。最最重要的一条,据史料记载,汤和回乡之后,信守一条准则:从不结交地方*和过问政事。他的生活,就是整天喝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给人一种只贪图安逸、百事一概不问的印象。这一点,都是朱元璋非常满意的。汤和毕生好酒。自古以来,酒可乱性,酒可坏事。史料之中,曾多有记载,说汤和“颇有酒过”。不过,汤和喝酒,虽常有过,但有些事似乎是刻意装出来的。《汤和传》曾记有一事:“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这件事,史家们似乎都是为了印衬汤和之过而写的。殊不知,此时的汤和,脑子清醒得很呢。当时,汤和镇守常州,曾经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批准,郁闷之中,他照例是要喝酒的,然后说出了这一段怨言。以汤和之功大,何须主动表功之?我是怀疑的。其实,汤和的用意是清楚的。他只是想向朱元璋表明,我汤和不过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一点小事,可以酒后胡言,而且酒话中要争的,仅仅是一点点功劳而已。有一个傍证。似乎可以说明问题。常州民间,有个“人口团子”的传说。大抵与此事有关。当年,汤和镇守常州,其时朱元璋诛杀功臣,人心惶惶。大将汤和也感到自危。因此,汤和常常借酒自隐。他往往在酒后理政,错杀无辜。汤和的副将为避免错杀,便做了几个假人头,染上血色,每当汤和酒醉发怒要杀人时,便把假人头当堂一献。汤和醉眼惺忪,掀鬓大笑。第二天便把事情全忘了。即使看到他要杀的人,也无事。因此,其副将暗暗传令,家家都用米粉做几个假人头,以防被汤和错杀,保人口平安,因此称“人口团子”,并流传为过年的习俗之一。汤和之所为,想证明什么?无非是想说明,他是一个酒鬼,是一个糊涂之人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4
1、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5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
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寻找机会对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洪武二十二年凤阳新宅建成。汤和便带领妻子儿女去向皇帝辞行,朱元璋十分高兴,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赐给其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样多,并且下诏褒奖,诸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6
汤和深谙帝王之道,知道帝王的心病,而且汤和跟朱元璋从小玩伴,又是他介绍朱元璋走向起义道路,非常了解朱元璋的心思,在朱元璋对抗陈友谅,张士诚时,替他秘密组建特务组织,监视手下各个大将活动,以防有人背叛。又看到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大肆诛杀功臣宿将,废除丞相职位,更让汤和明白朱元璋不想功臣掌握大权,要扫除这些开国大将元勋,所以他主动交出兵权,解除职务,回乡,整日贪恋女色,流连声色犬马,表明自己丧失壮志雄心,无意权力。朱元璋看他主动放弃大权,又念及往日情分,饶过了汤和。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6
因为当时汤和已无力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