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4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比如废除丞相制、建立锦衣卫监督百官、打击贪官污吏、分封诸藩王,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加强*集权,稳定明朝的统治,但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的皇长子兼继承人朱标36岁就英年早逝,先朱元璋而去世,不仅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朱元璋还面临重新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这一年,朱元璋65岁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继承人,立他为皇太孙,立孙子为继承人,明朝的这一现象与元朝忽必烈立孙子铁穆耳为继承人几乎是一样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舍弃儿子,而立孙子为继承人呢?
有两个原因:
一、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从周朝就流传下来的继承制度,虽然他不是最好的继承制度,但他却是最简单可行的继承制度,比如说选择一个贤能的继承人,你如何确定这个人是不是贤能?这个标准很不好划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定为嫡长子继承制,就很好划分,只要是嫡妻生的长子,那就是继承人,简单可行,标准清晰,人人都分得出来。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避免为了帝位手足相残、父子相杀,为后世皇帝立一下好的榜样,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就是他的嫡长子,秦王朱樉是他的嫡二子,晋王朱棡是他的嫡三子,燕王朱棣是他的嫡四子。
嫡长子去世后,那继承制度如何执行呢?
很简单,继续嫡长子继承制,按这个制度来说,朱标去世后,继承人就应该从朱标的嫡长子中来选择,而不是从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中选择,如果从其他儿子选择,这叫兄终弟及,就变成了兄弟继承制,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元璋把目光放在了朱标的儿子身上。
二、朱元璋不能开藩王当皇帝的先例。
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明朝后来的皇帝,朱元璋在明初确定了明朝的分封制度,他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边境地区或者重要地区成为诸侯王,以藩王形式拱卫*政权,同时保持着*政权的军事力量绝对大于地方藩王,以保持稳定。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当时明朝虽然建立了,但是北方的蒙古并没有完全被消灭,仍然十分强大,经常会*扰明朝边境,朱元璋又不相信其他人,所以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首要任务就是抵御边境上的敌人。
明朝的藩王是有兵权的,有大有小,像宁王朱权,不仅本人骁勇善战,而且手下还有投降明朝的朵颜三卫蒙古骑兵,朱权手下有8万军队,6千辆战车,实力非常大,再比如燕王朱棣,更是拥兵10万,主要是因为要参与对蒙古的作战,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兵马。
如果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把帝位传给自己分封在外的儿子,那等于开启了藩王当皇帝的先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除了西晋八王之乱那段混乱的时期有藩王当上皇帝的先例之外,其他大一统朝代基本上没有藩王当上皇帝的例子。
如果选择一个藩王为帝,那么其他藩王也会产生当皇帝的野心,这样的话就会制造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藩王全部断了想念,他们就不会想着当皇帝了,所以朱元璋没有让其他儿子当皇帝,而是直接选择了孙子。
既然选择孙子,为什么会选择朱允炆呢?
朱标的太子妃最早是常遇春的儿女常氏,常氏给朱标生了2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朱雄英,另一个是三子朱允熥,但是常氏在1387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后,朱标将吕氏立为太子妃,吕氏给朱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二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标这个情况就有意思,按嫡长子继承制来说,在1387年前,他的嫡长子是朱雄英,另一个嫡子是朱允熥,但是1387年常氏去世后,朱雄英和朱允熥就自动丧失了嫡子地位,因为朱标把吕氏立为嫡妻了,这样的话,朱雄英就变成了庶长子,朱允熥就成为庶三子,而朱允炆就成为嫡二子,朱允熞是嫡四子,朱允熙为嫡五子。
所以嫡长子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母亲的地位息息相关的,只有母亲活着并且是正妻的时候,她的儿子才是嫡子,在这种情况下,朱标1392年去世后,他的嫡子就是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按嫡长子继承制来选择的话,就应该选择朱允炆为继承人,所以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那么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当继承人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呢?
无所谓对错,这个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来看,是最合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儿子不能选,只能选孙子,只当时朱允炆是朱元璋活着的年龄最大的嫡孙,只能选朱允炆,朱元璋没有其他选择。
如果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朱元璋是选错了,因为朱允炆一当上皇帝,首先做的就是改变了朱元璋时代的*,主要有三项:一是修改法律,二是削藩,三是减税。一般来说,上一任皇帝立下的制度,都不太希望后世皇帝更改的,尤其是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制度,更是引发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
另一方面,朱允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完全不能跟他的叔叔们相比,但他却采用了残酷、急促的削藩手段来对付他的叔叔们,周王朱橚、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软禁,削藩手段如此严厉,汉朝的削藩都是先削几个郡县,后来又用推恩令缓慢削藩,但是朱允炆削藩直接到底,太过激进与严厉,也难免会引发藩王的叛乱与反感了。
所以靖难之役期间,藩王其实都不支持朱允炆的,暗中作壁上观,最终朱允炆的失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如果从结果看,朱元璋确实选错了,但嫡长子继承就是这样,只选对的,不选贤的,无法保证嫡长子继承制选出最贤能的继承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4
我觉得是对的。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朱允炆很善良,在大臣的辅佐下会成为明君,朱棣的性格太过狠绝,不适合成为继承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5
我觉得是错的,有更好的选择,朱允炆没有什么能力,他可以选择立他的儿子当皇上。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5
我觉得她的这个做法是对的,因为相比较而言,已经没有了更好的选择,因为皇室当中已经没有比较优质的后代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6
可是我国的传统理念却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在周朝灭亡后本就很灵活了。我个人觉得朱标死后老朱立朱允炆不太合适,多少有些强立继承人的感觉, 否定了自己其他的儿子。朱棣其实天都在帮他。在朱元璋生命最后一年,朱棣成为了宗室最长者。这也为他能继位披上了一层合法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