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非遗美食丨一碗老汤,一块排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4 03: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9:45
关于食物的记忆总是绵长的。
美食的灵魂传承,
往往来自于家乡文化和情感的寄托。
这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味,
成就了今日的“非遗”美食地图。
一块有着近140年历史的排骨
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之一
烹制工艺被列入首批江苏省非遗名录
“定是丹青不能画,一浇殊欠酒如泉。”太湖的灵山秀水养育出无锡这一方沃土,滋养了一代代无锡人。无锡地处鱼米之乡,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代代流传下来的美食经过人文的滋养更显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无锡三凤桥排骨以其色泽酱红,香气浓郁,滋味醇真,油而不腻,甜咸适中,骨酥肉烂,块形均匀,风味独特著称,为“江南一绝”。
传说南宋年间,济公云游四方来到无锡,肚中饥饿,遂向路边肉店讨要肉吃。店主*方施舍,济公吃罢说道:“吃了施主的熟肉,我教你烧好骨头”。边说边用蒲扇对准灶膛扇了几扇。店主掀起锅盖,只见锅中的排骨绛红透紫,锃光晶亮,将生排骨放入锅中剩下的汤汁里,烧烹后又是一锅同样色香味美的酱排骨。
这就是无锡三凤桥排骨的故事。
三凤桥排骨历史悠久,闻名遐迩。那么,这小小一块排骨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陆伟良大师是无锡三凤桥第六代非遗传人,从19岁起就师从第五代传人曹根林,从生坯开始学起,选料、剁切、腌制、焯水,逐步熟悉并掌握了全部烧制工艺。
三凤桥酱排骨烹制工艺已被列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了江南吴地间的美食代表。这是陆伟良大师在非遗美食展示,外国友人对三凤桥排骨赞不绝口。
这是2008年陆大师在烧制的车间拍摄的照片,这一锅排骨重达三百余斤,经过多年的锻炼,陆大师练就了惊人的臂力。
如今,陆大师在传承古法烧制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口味和营养需要,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糖的含量,开发出多种口味的酱排骨。
1
选材
三凤桥排骨选择细皮白肉太湖猪的肋排,一头猪身上能做排骨的肉只有十斤左右,切成均匀的肉块,每块肉长约5cm,宽约3cm。
2
上色
切好的排骨经过十二个小时的腌制入味,用红米粉上色后即可入锅熬煮。将茴香、桂皮、丁香、香叶、姜黄等香料放入纱布袋中,再加入黄豆酱油和冰糖,大火煮上20分钟,即可加入三凤桥老汤。
3
文火慢炖
别看这碗老汤毫不起眼,它的年纪或许比你还大。三凤桥老汤多年不坏,越烧越香,已有百余年历史,这也正是三凤桥独家的秘密武器。
4
收汁
经过1小时左右的熬煮,排骨已经是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了。收汁之后从锅中捞出,绛红晶莹的色泽诱人至极。
5
装盘
堆成小山的酱排骨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浇汁后热气腾腾端上桌,油而不腻,骨酥肉烂,正是无锡人情有独钟的三凤桥酱排骨。
一碗老汤 一块排骨
一脉传承 一种坚守
心无旁骛 贵在专一
这或许正是美食流传百年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