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的死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30 08: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8:24
周亚夫是汉景帝朝的最大功臣,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挽救汉室江山于水火,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将最终结果却是饿死的。周亚夫从丞相到阶下囚再到饿死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从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世反思?这一期我们就聊聊条候周亚夫的故事。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出名事迹便是驻扎细柳营和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这两件自不必详说,细柳营的事迹是周亚夫的成名之事,给他带来的是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文帝在临终时托付景帝是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这也为后来平定叛乱作为汉军统帅留下基础。周亚夫作为汉军统帅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仅用三个月就平定叛乱,拯救了汉朝江山,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集权。在平定叛乱中梁王受到吴楚叛军的猛烈围攻,梁王再三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就是不派兵援救,梁王因此和周亚夫结下梁子。(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景帝弟弟,深得窦太后喜爱)
平定叛乱之后,周亚夫因功升为丞相,深受汉景帝器重。此时的周亚夫可谓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在经历过一系列争夺太子之位的事情之后,汉景帝想要废黜太子刘荣。汉景帝为什么要废黜太子,这里面有很多故事,也牵涉了很多人,其中重要的参与人员就有王美人(汉武帝母亲),长公主刘嫖,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汉景帝要废黜太子的决定就是从中多方面的争斗的结果,汉景帝因为对栗姬十分的不满最终导致要废黜太子刘荣。而自古以来继承制就有立嫡立长的原则,这次汉景帝要废了长子自然遭受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以丞相周亚夫为首的反对。史记记载“景帝由此疏之”,周亚夫在这件事情上是违背了汉景帝意愿的,汉景帝于是就开始疏远周亚夫。加上梁王刘武每次进朝都在太后那里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也对周亚夫非常的不满。
后来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信可候也”(此时皇后是王美人),汉景帝是不愿意的。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进行朝议。 周亚夫就极力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是汉高祖定的盟誓,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周亚夫说皇后的哥哥王信没有功不能封侯。汉景帝于是通过周亚夫的出面阻止了这件事。这件事的结果是汉景帝的目的达到了,但史记记载却是“景帝默然而止”。为什么会有这样深思默然的表现?是因为这件事让汉景帝看到了周亚夫难于驾驭的一面,这让汉景帝感到非常的不安,所以默然。
后来匈奴王那里有五个人来投降,汉景帝就想封他们为候以用来分化匈奴人。周亚夫反对说“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候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就是说他们背叛君主投降,现在皇帝封赏他们不就是鼓励臣子不守臣道吗?汉景帝封赏的考虑则是匈奴极少来投降的,通过封赏他们以使得更多的匈奴人来投降,可以分化匈奴人。两个人都没错,不过汉景帝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最终还是封了五个匈奴人为候,周亚夫于是就称病告假。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请求还免了周亚夫的丞相之职。
但毕竟周亚夫是有能力又有威望的人,汉景帝就想再给周亚夫一次机会,于是就请周亚夫吃饭。准备了一大块的肉,却又不给他准备吃饭用的餐具,周亚夫非常不满意的对着管事要筷子用具。汉景帝看了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这难道还不能满足你的吗?周亚夫一听这话马上觉得失礼,于是摘掉帽子请罪走了,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汉景帝于是暗暗说了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严重了,这不是可以托付的人啊。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景帝的性格,汉景帝是那种只做事不说话的人,就是要你去琢磨的人,周亚夫在汉景帝请吃饭这件事情上就没有领悟出来汉景帝所要表达的意思。
最终导致周亚夫被杀的事件是周亚夫的儿子为周亚夫准备陪葬品,而购置了五百套甲胄。周亚夫生前是作为大将军,统领大军的人,所以就想用甲胄做陪葬品,而这在当时是有违*的。但他儿子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又办的不漂亮,工人搬运这个东西很累,周亚夫的儿子居然不给工人工钱,于是工人就把周亚夫告了。说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套兵器要造反,汉景帝一看好了,牵扯到周亚夫,于是让廷尉严办。廷尉的文吏就奉旨去问周亚夫事情的原因,周亚夫是一句不答,一话不说。于是文吏回报汉景帝,汉景帝于是骂了句“吾不用也”。于是下召廷尉抓捕周亚夫入狱,廷尉审问周亚夫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说这是陪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廷尉就说你现在不谋反就是到了地下也要谋反吧。周亚夫是何许人啊,怎么能受的了这样的侮辱,于是就在监狱绝食吐血而死。汉景帝朝最大的功臣就这样含冤而死。结局让人唏嘘。
编辑:Merlin
文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