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0:39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22:09
1、民俗风情之饮食——烤全羊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
2、民俗风情之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3、民俗风情之鄂伦春
春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要进行四至五天,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4、民俗风情之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
5、民俗风情之敬献哈达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哈达最初是喇嘛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23:27
我竟然不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1:01
其实还是汉族居多,其次是蒙古族,另外还有回族、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其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少数名族人民被汉化,不会说传统的少数名族语言,饮食和风俗习惯都融入当地生活氛围中。内蒙古东北地区相比近似于平原的西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吃很多肉尤其是羊肉来取暖,各地的特产大相径庭非常丰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2:53
和羊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5:01
并不是单纯的蒙古族居住在内蒙古的呢,有各种民族,不过是蒙古族占的比例大。
生活习俗方面,有饮食习惯,节日风俗,民族风俗等等。
太多了,建议看看蒙古族的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7:25
迎宾 :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 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内蒙古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
2. 元宵节:包头人称其为“闹元宵”,人们会搭起宫棚,晚间在棚前垒“旺火”,进行踩高跷、小车会等娱乐活动。3. 清明节:蒙古族会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祭奠,添土祭祖,吃乌审肉,送肉给邻居,还会烧“吐勒希”祭祖。4. 端午节:蒙古族有打大围的习俗,进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同时也会吃凉糕。5. ...
内蒙古习俗 内蒙古风俗介绍
1、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2、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
内蒙古有哪些节日
4. 元宵节(蒙古族的年节)解释:元宵节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蒙古族的年节。这一天,人们会挂起灯笼、吃元宵,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舞龙舞狮表演、戏曲演出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以上节日体现了内蒙古地区的丰富文化和传统习俗,不仅吸引了当地人民的参与,也吸引了...
内蒙古的习俗
3、祭火: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4、祝寿:是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给长者祝寿时,晚辈要行礼祝贺,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5、拜年...
内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包括献哈达、祝寿、好客习俗、婚礼习俗以及育儿习俗等。1. 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白色的丝绸制品,通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达敬意和祝贺。这一传统在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游客前往蒙古时经常会体验到这种礼仪。2. 祝寿: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年长者举行的一种...
内蒙古习俗内蒙古习俗介绍
1. 敬茶礼仪:在内蒙古,当客人到访牧民家中或旅游场所时,主人通常会献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客人应当礼貌地微微欠身,用双手或右手接过奶茶,以示尊重。使用左手接受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2. 敬神仪式:蒙古民族在传统礼仪中有着敬奉神灵的习惯。根据《蒙古风俗鉴》的记载,当厨师将羊肉切割成九...
内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内蒙古族的风俗是:献哈达、祝寿、好客习俗、婚礼习俗、育儿习俗等。1、献哈达 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一种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去蒙古旅游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待遇。2、祝寿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
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3、祭敖包:蒙古族的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成的。4、饮食习俗:吸收了大量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牛羊肉、奶食品是主要食品,也是他们特别喜食和不可或缺的食品。如“羊乌叉”(蒙语全羊席译名)、手扒肉、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羊血肠、“古勒岱”等,都...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节日
1、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
内蒙古的风俗是什么样的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包括献哈达、祝寿、好客习俗、婚礼习俗以及育儿习俗等。1.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文化中常见的礼仪用品,通常在迎接、告别、赠送、敬神及庆祝活动中表示敬意和祝福。游客到蒙古地区常常会体验到这种传统的礼节。2. 祝寿:祝寿是蒙古族对老年人表达尊敬的一种仪式。通常在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