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7 21:47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8 02:08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3:16

福州属于福建,因此春节的习俗和福建的相同。

1、春节期间,福建民间有祈福祭祀习俗,人们会在院落、居室、灶房、仓房、畜棚也会贴满不同体裁形式的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将宅院装饰一新,烘托出节日气氛。

老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2、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3、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4、新年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扩展资料:

福州人的其他习俗:

1、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3、食俗,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福建省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0:34

福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1、正月初一

过去正月初一晨起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福州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音似“压浪”),以祝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正月初一这天不煮新饭,也不吃稀饭,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平时也叫做“炊甑饭”),在新年吃“隔年饭”是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在福州民俗里,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夫婿也要同行。回娘家时,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此日又称“迎婿日”。

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女婿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老的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3、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过去福州人人外出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早上外出,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平安,齐发”等。凡亲友来贺者,除招待茶、烟、瓜子之外,另款待以点心。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拜年钱”、桔子或糖果。福州童谣:“拜年拜年,掏桔分钱”。

4、正月初四

到了正月初四这一天,民间习俗有守在家里不出门迎“灶神”*间的说法,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称灶王爷。

在腊月廿三这天,人们恭送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因此有了祭灶。正月初四,灶王爷汇报完工作,又要重新回到人间,继续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中,准备好供品,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恭迎灶王爷回来。尽管民俗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这些习俗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

5、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民间传说中财神的生日,所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迎财神。

按照习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正月初一起就关张了,而正月初五恰逢财神生日,家家又都重新开张,因此求财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

6、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日,是人的生日(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五为牛,六为马,七为人)。古称“人胜节”,一般吃太平面,也吃取七种菜(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寓意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加米粉制成羹,叫做“七宝羹”,晚上也吃年糕,人们在这一天以拜斗的形式为家人祈福平安。

8、正月初八

福州熟语:“元宵但看初八灯”。按照福州习俗,从初八开始是送灯的日子。正月期间,福州民间有送灯的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每年例必送灯,因福州方“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

旧时,初八前后,乡村路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家舅扛着蔗,蔗上挂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送灯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

9、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新春家祭,是为“上采(纸)”,各家备牲醴在祖先前供奉。过去在福州市区及其周边乡村的人们十分重视这个环节,“上采(纸)”日当夜,家家户户开始张灯,一般元宵灯展会也在此夜正式亮灯,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夜,所以,娘家人务必要在此日前将送花灯到婿家。

10、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又有中国狂欢节、情人节之称。元宵节是新一年中的头次月圆的节日,以前福州元宵节,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举办赛神会。“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之夜,南后街人潮涌动,观灯赏月,热闹异常。

扩展资料:

福州自古就有“海滨邹鲁”之称。福州元宵风俗严肃而活泼,浪漫而美妙。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深含诙谐的幽默感和浓浓的“虾油味”。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旧时,福州元宵闹花灯,成为春节的重头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2:09

1、堂——辞旧迎新大扫除

扫除、清洁、好过年。旧颜换新貌,岁尾迎岁首,穷富都一样!这年前的大扫除,福州人称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择晴日、把家庭内部、天花板、厅堂、杂特间等打扫干净,清理垃圾,疏通水沟,而后洗剧门庭,有的还将大柱,门楣等洗得干干净净。至于家具、厨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旧式福州家庭每年的清扫工作和连家船民有密切的关系。每当年尾,闽江沿岸的连家船民就会上岸,带着特制的木桶替人洗房子,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扫帚,而是采集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谐音“富足”“满足”。

2、祭灶

福州祭灶神有个讲究,要祭两次,分“祭素灶”和“祭荤灶”。那时,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当然要拿好东西招待,所以农历十二月廿三,人们会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爷,叫做‘祭荤灶’。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所以等到农历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祭灶就像是过年的前奏。特别是祭灶完可以吃的灶糖灶饼,比如说老鼠儿(学名叫寸枣)、灶婆饼、麻生糕、金钱饼、红纸包、炒米糕等等让家里的小家伙们垂涎不止。

祭灶那天,爸妈忙得团团转,一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开始忙活着清洗锅盖和灶台的边边角角,然后才拿出准备好的精致菜肴十道,摆在灶台上,点上香烛,倒上米酒,摆上代表“甜甜蜜蜜”含义的马蹄和甘蔗。天黑了,开始祭灶了。焚香祭拜灶神爷爷,虔诚地许个心愿,然后放鞭炮,所有的都结束后,小家伙们就开始欢呼雀跃地享受灶糖灶饼了。

3、做小岁:祭拜至少一整天

福州人都知道,除夕又叫“做大岁”,而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是老福州们“做小岁”,也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时候。依伯依姆们说,祭祖宗,摆祭品是件很繁琐的事,要一整天的时间,做小岁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团聚。

“做小岁”这天一项重要的活动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厅祭、中午到家里的大堂祭,下午还要到房间里祭……在厚厚的*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好像没完没了,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的小孩童却乐此不疲。

4、除夕:年夜饭很讲究

福州有句老话: “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

在以往的习俗里,除夕晚是不能走家串门,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齐不开饭”。在老福州人的眼里,过年的*就体现在年夜饭上。

福州人的年夜饭很讲究,福州人很重视年糕,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就说太平燕吧,是以肉燕加鸭蛋烹调,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有平安之意。一家人在家吃得热热闹闹、平平安安的,才有“年味儿”。

拓展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福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4:00

福州的春节习俗富有浓厚的闽东风情,跟北方人的春节习俗相比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依据老福州的传统,从腊月十九(尾牙)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节)都算过年,历时45天,这在全国各地都比较罕见。过年的头等大事就是置办年货,老福州把办年货叫做“汇年料”。

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福州话里“灯”与“丁”谐音,意在希望女儿早生贵子,所以就有了“亲家舅送灯”的习俗。“送灯”的时间在年后,一般在正月十一左右,娘家在这段日子必须送花灯到女儿夫家。“送灯”很有讲究。姑娘出嫁头一年,送的是“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如果第二年仍未生养,就加一盏桔灯,这是因为福州话“桔”与“急”谐音。

如果已有子女,一个孩子就加送一盏,灯的盏数要超过子女数量,如关刀灯、走马灯、绵羊灯等。送灯时,将灯挂在两根甘蔗两头,由亲家舅扛着到亲家母家里去,灯送到时,亲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给亲家舅吃,还要给压岁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6:08

1、筅堂(扫房)  

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2、尾牙

“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3、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4、分年  

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5、送年  

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拓展资料: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童话传说中,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春节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8:33

  福州的春节习俗富有浓厚的闽东风情,跟北方人的春节习俗相比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筅堂(扫房)。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吉祥如意。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富含民间亲情。现在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
  旧时,三十暝晡是债主讨债的日子,故称年关。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初一。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清人吴继筠《福州岁时竹枝词》:“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初二。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送灯。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11:14

福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1、正月初一

过去正月初一晨起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福州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音似“压浪”),以祝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正月初一这天不煮新饭,也不吃稀饭,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平时也叫做“炊甑饭”),在新年吃“隔年饭”是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在福州民俗里,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夫婿也要同行。回娘家时,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此日又称“迎婿日”。

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女婿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老的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3、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过去福州人人外出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早上外出,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平安,齐发”等。凡亲友来贺者,除招待茶、烟、瓜子之外,另款待以点心。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拜年钱”、桔子或糖果。福州童谣:“拜年拜年,掏桔分钱”。

4、正月初四

到了正月初四这一天,民间习俗有守在家里不出门迎“灶神”*间的说法,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称灶王爷。

在腊月廿三这天,人们恭送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因此有了祭灶。正月初四,灶王爷汇报完工作,又要重新回到人间,继续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中,准备好供品,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恭迎灶王爷回来。尽管民俗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这些习俗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

5、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民间传说中财神的生日,所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迎财神。

按照习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正月初一起就关张了,而正月初五恰逢财神生日,家家又都重新开张,因此求财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

6、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日,是人的生日(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五为牛,六为马,七为人)。古称“人胜节”,一般吃太平面,也吃取七种菜(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寓意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加米粉制成羹,叫做“七宝羹”,晚上也吃年糕,人们在这一天以拜斗的形式为家人祈福平安。

8、正月初八

福州熟语:“元宵但看初八灯”。按照福州习俗,从初八开始是送灯的日子。正月期间,福州民间有送灯的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每年例必送灯,因福州方“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

旧时,初八前后,乡村路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家舅扛着蔗,蔗上挂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送灯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

9、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新春家祭,是为“上采(纸)”,各家备牲醴在祖先前供奉。过去在福州市区及其周边乡村的人们十分重视这个环节,“上采(纸)”日当夜,家家户户开始张灯,一般元宵灯展会也在此夜正式亮灯,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夜,所以,娘家人务必要在此日前将送花灯到婿家。

10、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又有中国狂欢节、情人节之称。元宵节是新一年中的头次月圆的节日,以前福州元宵节,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举办赛神会。“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之夜,南后街人潮涌动,观灯赏月,热闹异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14:12

老福州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廿四是祭灶的日子。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孩子们开始眨着眼巴望着过年。
祭灶日子的确定得看大小年,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农历三十),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四。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农历廿九),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三。祭灶时得烧香点牛油烛,而贡品主要有甘蔗、花生、荸荠、红枣、灶糖灶饼等,等祭完灶公灶婆,大家就可以分享贡品了。
另一种说法是,大年廿三祭荤灶,是官宦人家办的,但忌供羊肉和牛肉,一般是猪头、鸡鸭鱼等;大年廿四办素席,是穷人家办的;渔民则是大年廿五祭灶。
对理发店、裁缝店、澡堂的店员、学徒或跑堂的来说,过年的气氛早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就开始了。这一天,东家必定会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食品,饱餐之后,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大忙了,因为大人小孩都得理发、洗澡、做新衣服准备过年了。这些店铺一般忙到正月初,有的甚至忙得不分日夜。十六这一天对于木工、泥水工来说,则是既喜且忧的日子,因为这一顿饭是“做末牙(祭)”,东家给你一年的工钱,也将决定你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对于各家各户的女人来说,从冬至吃过汤圆直到大年三十,她们还得擦洗门窗桌椅,从上到下由里到外打扫庭院楼阁。
大年三十晚上是一定要有年糕的,因为它寓含着“年年高升”的意思。年糕以糯米红糖做的红年糕为主,因为红色代表吉利。红年糕点缀着每户人家的餐桌,一直到正月结束。
当然白年糕也有,一般是家道好的人家做的,年糕里头糅进了花生、红枣等,再敷上豆腐皮。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规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正月初二,就可以访友拜年回娘家了,直到初四“开假”。出外谋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20:58

吃太平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9 00:46

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要有鸡鸭鱼肉,不能有离因为离的形式离开的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9 04:51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关于春节的起源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参考资料

福州春节习俗.福州本地宝[引用时间2018-5-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9 09:12

福州的春节习俗富有浓厚的闽东风情,跟北方人的春节习俗相比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筅堂(扫房)。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吉祥如意。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富含民间亲情。现在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
旧时,三十暝晡是债主讨债的日子,故称年关。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初一。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清人吴继筠《福州岁时竹枝词》:“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初二。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送灯。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9 13:50

我怎么知道,你们看楼上的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如何在南平规划一次很棒的旅行攻略? 带孩子去南平旅行,怎样玩比较省钱? 如何让钢化膜边缘贴合 路由器可以用不同的用户名上网吗?怎样设置? 中国兄弟连曲虎喜欢谁 蚕头燕尾怎么造句 故事内容。一夜情后发现那个男人是老公的弟弟、言情小说。女主人公的... 如何鉴别热镀锌和冷镀锌 光猫的注册灯一直闪没有网是怎么回事 ...PSP3000播放不起MP4格式的视频 我是6.60系统,PPA也放不起。还有就... 微信怎么删除下载的表情 怎么测酒店有没有针孔摄像头 微信红包怎么设置指纹支付 求助,如何设置微信红包指纹支付 微信支付密码怎样设置指纹支付 怎样把微信支付密码改成指纹 vivox7plus微信红包指纹怎么设置 怎么把微信支付密码改成指纹 豆角怎么储存? 豇豆怎么洗?怎么做? 我想把微信支付的指纹支付改为密码支付,应该怎么改? 长豆角,四季豆,包菜花菜你们家是先洗在切还是先切在洗的? 微信支付密码怎么改成指纹 豆角怎么清洗 洗豆角,是洗了再切,还是切完再洗呢?『表拍我』 豆角怎么洗干净 win10系统休眠后屏幕黑屏怎么办 笔记本win10 突然不能睡眠,就是睡眠后,只是黑屏,但指示灯依旧在亮,而且风扇再转。 win10睡眠后无法进入桌面 win10睡眠无法唤醒黑屏 福建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手机运行内存不足怎么处理 福建过年风俗有哪些? 福建春节习俗是什么? 福建的习俗有哪些? 福建过年的风俗习惯 手机运行内存不足怎样处理? 福建春节的习俗 韩宝电热水器使用方法 雷神笔记本不能关机 雷神需长按开机键关机 雷神裸机怎么关机? 雷神手柄怎么关机 你好。想请教下,你那个雷神笔记本不能开关机后面怎么解决的? 遇到同样问题了 win10无法正常关机,雷神911笔记本 电脑关机问题,雷神电脑,点关机后,屏幕黑了,但是键盘还亮着,还能 雷神电脑滴滴滴然后关机 自动关机的雷神笔记本如何能解决好? 使用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好雷神笔记本自动关机的情况? 自动关机的雷神笔记本用啥方法可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