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35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9 02:20
天下真正美丽的东西,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
语自《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认为,美存在于天地大自然之中,为天地所具有,人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到天地之中去观察,去探寻。天地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无为而无不为”是“天地有大美”的根本原因,人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体验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其作为生活的根本原则,一切纯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这样人的生活也会像天地自然那样有大美,庄子这一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它的“无为而无不为”抓住了美之为美的实质,即美是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自由的实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38
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原文(选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
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译文:
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大道神明精妙,参与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万物业已获死、或生、或方、或圆,却没有谁知晓变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自古以来就自行存在。“六合”算是十分巨大的,却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天的毫毛算是最小的,也得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
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始终保持着变化的新姿,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是那么混沌昧暗仿佛并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生机盛旺、神秘莫测却又不留下具体的形象,万物被它养育却一点也未觉察。这就称作本根,可以用它来观察自然之道了。
扩展资料
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
篇文认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开篇便预示了主题。本篇内容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认识与态度。
《知北游》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文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
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知北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38
语自《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认为,美存在于“天地”——大自然之中,为“天地”所具有.人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到“天地”之中去观察,去探寻.而“天地”为什么会有美呢?“天地”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无为而无不为”是“天地有大美”的根本原因.人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体验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其作为生活的根本原则,一切纯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这样人的生活也会像“天地”自然那样有“大美”,“备天地之美”了.庄子这一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它的“无为而无不为”抓住了美之为美的实质,即美是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这一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有一定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