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的图表,或是最近100年气温图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2:54
我们知道地球气温有一年四季起伏变化。现在全球变暖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地球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气候会怎样变化?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开这个秘密。
1、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什么样?因为资料很少,我给大家找了想象图,大家尽情想象:
2、冰期、间冰期
图表【1】
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规模冰雪覆盖的扩展和退缩相互交替,有时*上覆盖着很大面积的冰原和冰川,气候寒冷,这时期称为冰期(又可称大冰期);】冰原或冰川以较大幅度向低纬度地区推进时,也称为冰期。介于两个冰期之间的比较温暖的时期,冰川消融退缩,称为间冰期。
前寒武纪以来,90%以上的时间,两半球的极地无冰。但全球至少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比较公认的有:前寒武纪大冰期(距今约6亿年以前)、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距今2 3亿年)和第四纪大冰期(距今200 300万年至1 2万年)。在前寒武纪,还可能有另外的大冰期,但因资料不足,尚无法判断。[1]
图表【1】
3、近5000万年气候
恐龙统治了中生代
一般认为,对地质时期温度的估计,从中生代(距今2.3-0.67亿年)起才比较可靠。那时的年平均气温在两极附近为8-10 ,赤道为25-30 。
第三纪(距今0.67亿年至200 300万年)的主要气候特征是:中纬度地区气温缓慢降低,大约在14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温急剧下降,在南极首先出现了冰盖,在250万年前,冰岛出现过山岳冰川,紧接着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也形成冰盖。
第四纪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开始直到现在。第四纪气候以极地冰川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山岳冰川的覆盖为主要特征,又称第四纪大冰期。在第四纪内,依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可划分出几次冰期和间冰期。第四纪的冰期和间冰期的温度振幅,海上约为6 ,*上的温度波动较大,在冰盖的边缘地区如欧洲,约为12 ,但高山雪线处则为4-6 。
冰后期距今一万多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冰川覆盖的面积相应缩小,海平面随之上升,地球气候又进入较为温暖的时期。【2】
公元前1万年猛犸象陆续灭绝,标志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冰期对全球的影响是显著的。
1.大面积冰盖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水体的分布。晚新生代大冰期时,水圈水分大量聚集于陆地而使全球海平面大约下降了100米。如果现今地表冰体全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80~90米,世界上众多大城市和低地将被淹没。
2.冰期时的大冰盖厚达数千米,使地壳的局部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缓慢下降,有的被压降100~200米,南极*的基底就被降于海平面以下。北欧随着第四纪冰盖的消失,地壳则缓慢在上升。这种地壳均衡运动至今仍在继续着。
3.冰期改变了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3】
图表【4】
4、近5000年气候
图表【5】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4.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
5.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8.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交替变迁,其时间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6】
图表【6】
7、火山爆发影响气候
印尼坦博拉火山
距今最近的一个例子在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 ,原本持续上升的气温曲线出现短时期的“谷区”,直到1994年才恢复上升趋势。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这场被评估为近万年来最强烈的火山喷发事件不仅导致超过10万人丧生,更造成严重气候灾难。火山喷发次年,北半球许多地区遭遇了“无夏之年”,亚欧美洲多地在6月至8月出现霜冻、降雪,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学者根据当时监测资料分析后发现,在1816年,全球气候约下降了0.4 至0.7 。在我国史料中,亦有当年农历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的记载。【7】
8、恐龙灭绝与气候
科学家发现,在白垩纪末期地层的黏土层中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壳中属罕见元素但却广泛存在于小行星之中。因而当前最为流行和最有影响的观点是:6500万年前,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引发气候剧变,植物大量死去,恐龙因食物匮乏而遭致灭顶之灾。【8】
9、人类生存与气候
宣扬全球变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由世界气象组织(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共同建立的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专委),旨在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信息。2013年,气专委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更为清晰的证据。气专委。报告结尾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活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五次评估报告还发现:
自1880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 。海洋在变暖,冰雪量在减少,海平面在上升。自1901年至2010年,因气候变暖和冰雪融化,海洋面积扩大,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自1979年起,北极的海冰范围以每十年10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小。
在2016年4月22日地球日,175个世界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纽约签署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威胁做出全球性回应,实现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2 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在1.5 。【9】
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处在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全球气温上升的时期。联合国说,人类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那么到底哪个正确?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因无法阻止气候变化而灭绝了?人类能否幸免?
文章转载自 科技 微咖,如有侵权,私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