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6:07
延安新区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原则,确定了新区三大片区,规划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左右。在建设时序上,确定先行实施北区一期工程,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4年。工程土方总量3.63亿立方米,其中挖方2.0亿立方米,填方1.63亿立方米。
2012年4月17日上午,延安新区(北区)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湿陷性黄土地区“削山、填沟、造地、建城”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之一。北区一期工程位于宝塔区桥沟镇,建设面积10.5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53亿元,项目建设期4年。据悉,延安城区人口急剧扩张,拉大城市框架、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已很迫切。延安正在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发展战略,既有利于缓解城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又有利于保护好老城区*旧址,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改善人居环境。
新区北区
位于延安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背依主脉,东西护山环绕,面向延河,眺望宝塔。北区规划为市级行政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主,体现现代生态新城风貌。规划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空间结构为“一心、二轴、五区、六廊”。一心即以市级行政办公区为核心;二轴即南北景观轴和东西商业轴;五区即行政区、商务区、三大教育区和东西两片居住区;六廊即六条生态绿廊。形成绿廊贯通、干道串接、多级支撑的组团生长总体布局。
新区东区
位于宝塔山东南,延河南岸,与北区新城隔川相望。规划为区级行政中心,以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和展示黄土地域风貌的高档住宅群为主,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新城。规划控制面积32.3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规划结构为“一廊、两翼、六片区”。一廊即沿原有山脉、沟道,在中部形成绿色景观长廊;两翼即指绿色景观长廊两侧的功能区;六片区即区级行政中心区、生活居住区、都市产业区、休闲娱乐区、体育教育区和旅游服务区。
新区西区
位于凤凰山西侧,毗邻老城。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展示圣地延安历史记忆的新“窗口”。规划控制面积8.2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3万人。以恢复圣地重要历史建筑为主线,挖掘、拓展红色文化,感受圣地烽火岁月。
延安新区规划分为三大片区,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承载人口40万以上。分为北区,东区和西区。
延安市根据正在实施的“中疏外扩、上山建城”发展战略,将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将用10年时间,最终将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面积,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旧城区的新城。延安的“削山造城”工程是现在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属首例。和很多城市化进程依赖于债务融资一样,延安新城建设的大规划也许潜藏了不确定的风险。 延安市区168处*旧址周边环境不断受到侵占和蚕食,保护*旧址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难度和压力大,“这一现状,与*圣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与发展红色旅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成为延安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一“地”难求!
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延安市决定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新战略,总占地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将在城市周边的丘陵地带铺排。宣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辉映,城市格局完备、管理先进的新延安,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呈现”。
延安新区建设无疑称得上是个“大规划”、“大手笔”,相当于在山上再造两个延安老城区的面积。延安“削山建城”工程是目前亚洲乃至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属首例。 第十七届西洽会,延安新区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额115.36亿元。达成意向协议项目19个,涉及新区综合开发、市政基础、能源等几大类产业。
据悉,本届西洽会延安新区共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政配套设施、文化旅游、高新技术、金融服务及新能源和工程服务六大类40个项目,其中市级行政中心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与中建集团签约,签约资金17.7亿元;延安新区(北区)连接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核桃树塔连接路、小沟连接路、杨家岭连接路、桥沟连接路)与中铁十八局第五工程集团公司签约,投资总额6.56亿元;混凝土拌合站合作项目与陕西花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1亿元;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合作项目与陕西宏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签约;签约金额0.5亿元。
本届西洽会上,延安新区还在第四届全球秦商大会延安专项活动中举办了《延安新区重点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会》专题推介活动。 那片地方将来是新的市政中心,底下一大片山沟要被填平。”刘功毅指着对面半山腰一排工程活动房描绘着延安新区未来的面貌。
“建新区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这位学者出身的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如是说。
延安城区被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包围,被延河和南川河分割,地处三山两河之间,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只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寻求出路。
延安城顺着三条川道延伸开来,整个城市被拉长拉扁,而建筑与山争地,却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在三山两河的夹缝中,延安城如何发展?
“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这个大胆想法,跳出了以往延安城市发展的框架,削山填沟,在山顶上开辟新城,这就是延安新区的建设思路。
1. 城市骨架越拉越长
延安新区的建设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清凉山上。这里正在破土动工修建延安新区北区,延安新区建设指挥部也建在这片山顶上。
按照规划,延安新区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的北区,主要是市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一个是32平方公里的南区,主要是区级行政中心,建成红色文化的体验区;还有一个3.1平方公里的凤凰小区,以旅游产业为主。
河流穿城而过,三山夹在周围,延安的道路与城市空间一样,在川道上沿着河流发展,河道两边也就两条主干道,而且很多道路是单行线。
当然,建新城还有更现实的需求,延安市区有10万人住在山体上,无法供水、供气、供暖。延安*政研室主任邓世宏告诉记者,新城建成之后,就要搬迁山体上面的居民,他们还住窑洞,生活条件跟农民差不多,规划了10万人下山,主要搬迁到新区。
上山建城跳出了延安顺狭长川道发展的模式,由于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在几条川道里,城市骨架已经拉得非常长,在市区东边,城市已经撵到机场边上。
随之出现的不仅是交通问题,还有供电、供水、供暖、供气管线铺设的成本增加问题,
延安人口达到50万,这已经使得人们深深感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局限,而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延安市人口将达到70万,如果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届时新增人口的安置问题,将成为延安城市化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的一大难题。
2. 削山建城是否可行?
延安大规模削山填沟,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究竟如何?这种改变是否再没有选择?面对记者的一再质疑,延安新区一位规划负责人反驳道:“城市化要不要,延安要不要发展?延安城不能一直狭窄发展到几百公里区域吧,这样子交通都解决不了!”
“我们组织了30多位专家经过了7次的研讨会,因为这么大的规模削山填沟在国内是首创的,在国际上可能也是没有的。”刘功毅告诉记者,经过专家们的多次论证,认为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在已经动工建设的新区北区,建成后落差与老城区100米左右,无论是地基、供水、排水还是水土保持都将面临新的考验。
对于削山填沟改变地质形态的问题,延安新区也进行论证过,对于地质条件不好的,进行多次夯实,消除不稳定性,而在老机场的实验表明,实验沉降只有4公分。
刘功毅指着新区北区的模型对记者说,未来建楼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都会在原有的山体上进行建设,而通过填沟造出来的区域,主要用作绿化面积,暂不建设。对于填沟造地形成的新城区域何时地质能趋于稳定,专家们说法不一,黄土专家认为一般3~5年就会稳定,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需要10年。
“新市政中心附近原来有个堤坝,如果不处理的话,到时城市建好了可能还会出现倾斜的危险,不怕沉降就怕倾斜,倾斜的话楼就倒了。”刘功毅告诉记者,新区建设对处理地基非常谨慎。
北区的新城虽然是上山建城,但是也不是建在山顶上,而是将清凉山半山腰削平一大片,整个城市还是被山包围,处于类似盆地的位置。不过这也为新区的供水带来压力,100米的落差需要泵站将水输送上来,额外多出一笔电费和配套水泵,供水成本势必会增加。
考虑到地基的承受力,新区的建筑高度都会进行控制,一般在五六十米。在新的市行政中心,楼层不会很高,而商务区楼层会高一些,但最高也不会超过100米。刘功毅告诉记者:“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体现现代城市的形态,行政中心是区域性的建筑地标,商务区则是现代化的地标,在老城就可以看到新城;另一个就是站在商务区可以俯瞰老城区、南城区。”
将来这里能容纳20万人,而且建筑密度要比老城区小得多,道路也比老城区宽,届时会有六七条道路将北区与老城区联系起来。老城区由于建筑密度过高,除了公园以外,基本没有绿化的空间,而新城的植被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
削山填沟之后,原来自然形成的排水沟道被人为改变,如果地下水无法有效排出去,是否会造成地质塌陷或沉降?为此,延安新区在建设时采取了一种永久性盲沟把地下水排掉,以此来避免由于地下水的冲刷导致的整体沉降。
不过,这样的大规模削山填沟,土地的成本没法控制下来,粗略估算一亩地的成本在160万元左右。刘功毅一再向记者强调,北区不是纯粹的开发,主要是疏解老城的人员,新区建设就是为了解决居住环境、道路交通问题,改善整个延安城的生态环境。
延安治水的逻辑:不仅为了发展,更是为了安全
在这样一个缺水而又生态脆弱的地区,到底该如何实现城市化、工业化?
1. 供水与防汛两难
沿着延河向上游走,在延安市区西北方向65公里处就是王瑶水库,这是延安唯一一处水源地,这个水库承担着向延安市区供水的重任。
位于安塞县境内延河支流杏子河上的王瑶水库,每天向延安市区供水5万立方,解决延安市区50万人的用水问题。不过,上游来水量越来越少,而延安市区人口越来越多,供需之间的平衡逐渐被打破。
王瑶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南振奋指着水库的一大片水面告诉记者,“水库有2.03亿库容,现在有水500多万方,从这里可以看到淤积台面,淤积量已经达到1.26亿方,占去62%的库容。王瑶水库1997年以后主要向延安供水,每年供水1500万方。”
延河流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水里泥沙含量大,容易造成水库淤积。而在水库上游,由于大规模开采石油,人为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王瑶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初主要是用作防汛、灌溉和发电,库底并未设置排沙孔,而后虽经过几次除险加固和改建,但排沙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只能通过空库敞泄进行排沙减淤。
在2004年进行改造之后,按照陕西省的有关规定,王瑶水库必须两年空库敞泄运行一次,7、8月份汛期进行洪水拉沙,这样才能保证台面不淤积。
对于依然承担着防汛任务的王瑶水库来说,如果淤积量过大,水库有效库容减少,在洪水来时就无法承担更大的防洪压力,而且从长期看,也会缩短水库的使用寿命。
延安城区的防洪标注是30年一遇,抵御洪灾能力不足。延安市节水办主任赵西安告诉记者,1977年的大洪水淹没了延安城,延安北大街当年很多房屋被洪水冲垮,是之后重建起来的。
“现在延安供水紧张,水库已经有4年没有空库运行了,不敢空库敞泄,不然延安市区就没水吃了。”南振奋表示,好不容易蓄了500万方水,假如空库的话,这些水就全都白白放出去了。
水库空库的时间正好是夏季用水高峰期,王瑶水库放水之后,下游另一个调蓄水库红庄水库所蓄的300多万方水只够延安用两个月。8月份之后如果少来几场水,到冬季延安吃水就非常困难了。这几年降雨整体偏少,平时来水量很少,王瑶水库主要靠7、8月份来的洪水蓄水。
2. 供水仍存污染隐患
沿着延河往上游走,沿路随处可见油田的钻探点、工程队,甚至都可以看到正在采油的“磕头机”。在王瑶水库库区内,原来也有100多口油井,石油泄露成为威胁延安城市供水的一大隐患。
2007年8月末,一场大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导致长庆油田一条输*线断裂,而这条管线正位于王瑶水库上游。外泄的原油沿着杏子河向下游扩散,造成榆林靖边县、延安志丹县境内部分河道被污染,靖边县受污染的河道就有8公里。
虽然在王瑶水库15公里以外,原油就已经被拦截,但这次事故也造成王瑶水库库尾部分水面受污染,向延安市供水中断3个月,延安市不得不启动市区供水应急预案,从红庄水库、西川河以及深井取水。
其实,自王瑶水库成为延安市重点水源地之后,早在2002年延安市*就批准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界方案。这一方案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49平方公里。在一级保护区内,102口油井全部关闭,二级保护区内,要求油井采取更严格的防泄漏措施。
不过,原油污染仍是王瑶水库水质的一大威胁。正规的油田已经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而且在上游专门驻扎了延安市一个联合执法的环保监测大队,但是这些办法没法有效防止偷贩原油的活动,水库的原油污染隐患依然存在。
为了保证延安市区供水水质,2007年原油事故发生后,王瑶水库不再直接向市区供水,而是通过一条输水管道将水供到下游靠近延安市区的红庄水库,再由这个调蓄水库向延安市区供水。
一旦王瑶水库库区受到污染,就会切断输水线路,避免污水直接进入市政供水网。同时,红庄水库可以在王瑶水库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发挥应急替代作用,可以维持向市区供水,以便王瑶水库进行清污处理。
“今年水位到了历史最高,现在库区蓄水390万方左右。”红庄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康建兵向记者介绍,红庄水库主要的运行方式就是调蓄,防止王瑶没水或者水污染之后,延安市区供水无法保证的问题。
不过,虽然红庄水库总库容9000多万方,但它的上游只有几条很小的河流,基本无法发挥蓄水作用,只能依靠王瑶水库的来水,这390万方水只能够延安支撑两三个月。
3. 引黄济延
在王瑶水库单库向延安市区供水日趋紧张,而且水质易受原油污染的情况下,延安市将目光投向黄河水。
延安市节水办主任赵西安告诉记者,延安的河流年均降水量小,而且蒸发量大,要满足未来城市发展光靠区域内的水系是不够的,因此需要从黄河调水。
延安市区人口近50万,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70万人,相应的用水量也要增加到13万方每天。延安市的供水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如果不从黄河引水,无法保证城市用水。
最初,延安市制定的引水方案是每年从黄河取水1799万方,这个方案已经获得黄委会通过。但是,随着延安“引水兴工”战略的提出,黄河引水不仅要解决延安及北部部分县城的生活用水,还要满足延延子(延长、延川、子长)能源化工集群的工业用水。
基于这种考虑,后来的取水指标定在9180万方,除了解决延安市区、延川、子长、延长、清涧等县区10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之外,还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坪炼油厂以及子长、延川、延长等工业园区提供用水保障。
新的用水指标分配后,要给延安市区每年提供近3000万方水,这意味着每天要从黄河向延安引水8万方。由于延安要进行削山造地、上山建城建设延安新区,未来延安市的市区面积大增,这新增的供水量也是为了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
此外,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水资源的制约,其下属的姚店工业园、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都缺水。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石玉告诉记者,当前经开区的发展还是面临缺水的困难,虽然没有大型的耗水产业,但是日均耗水量也很可观。
在姚店工业园区,一方面引进与能源化工相关的配套企业,一方面引进轻工企业,制造旅游纪念品。园区有15家企业,比较耗水的就是延安卷烟厂,根据该厂动力车间副主任郭利民介绍,该车间最耗水,日用水300多方,主要是烟丝制作要用到水蒸气。
在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没有大型能化企业,用水量相对延安北部的延延子和南部的富洛黄两大能化产业集群要少得多。当然,在水资源制约下,这个经开区也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耗水产业。
4. 寄望产业结构调整
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能源化工支柱产业之外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以期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出台的《陕甘宁*老区振兴规划》中,也提倡在陕北发展旅游产业。
延安作为*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当地一直没能做大旅游产业。延安的经济过于依赖能源,延安**姚引良对此表示,“产业结构单一,油主经济沉浮”,“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功能和宜居水平较低,与全国人民心目中想象的延安还有很大差距。”
在能源化工产业一枝独大的情况下,延安经济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两条腿走路。除了洛川苹果、延川红枣等特色农业之外,低耗水的旅游产业成为延安产业转型的最佳路径。
不过,除了红色旅游景点外,延安缺乏其他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到处是千沟万壑的面貌。
近些年来,在退耕还林*下,延安的山头重新变绿,景色变美,但是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此外,由于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受到一些企业的抵制,用于水土保持的资金缺口无法弥补。
在缺水的延安,红色旅游景点也遭遇了水资源短缺的困扰。*时期“滚滚延河水”的景象已经不再,而宝塔山下延河和南川河交汇处一汪水域也是靠橡胶坝拦起来的。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河流含沙量大,延河水看上去颇为浑浊。
相对来说,离市区不远山青水绿的红庄水库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去处,附近还发展起一大片农家乐。然而,对于水库管理者而言,这并非好事。红庄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康建兵告诉记者,游人的增多威胁着延安城市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当地一些观察人士表示,延安像宝塔山这样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少,缺水使得景观大打折扣。延安也在通过加快延河水景观工程建设,美化、绿化延河城市段,打造城市水景观。
此外,延安计划通过“老城改造”工程,迁移行政事业单位,改造街道景观,还原城市历史风貌。届时,延河边上一些地方要进行拆迁,重新建起城门楼,恢复延安古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