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采访要怎么写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7:01
“农村工作不仅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纷繁的事业,而且是一项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事业。”这是专家张强为新近出版的《为新农村建设支百招》一书所做的点评中的一句话。《为新农村建设支百招》图文并茂地对如何实际操作新农村建设提出系统的对策,刚刚出版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北京地区仅20多天的时间,首印的5000册书就已销购一空。记者了解到,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它抓住了“新农村建设”怎么搞这个基层干部和农民最需要的点子上。近日,记者就如何结合实际搞好新农村建设专程采访该书的作者———北京市顺义区三农问题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成。
记者:我们看到,关于新农村建设已经出版了不少理论探讨性的书籍,是什么原因启发你从“支招”的角度编写这样一本书的?
*成:在同农村干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地方仍然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也有不少地方虽然有建设好新农村的热情,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可行性较强的措施,工作起来经常抓不住重点。
从认识上看,有些基层干部存在把新农村建设当成阶段性任务,急于出成效的误区。甚至有的人认为**经常变,新农村建设“热”一阵儿就会过去。还有一些农村认为没有钱就没法建设新农村,等靠思想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让大家了解到,近年来*围绕破解“三农”问题出台的一系列*,以富裕农民、提升农业、振兴农村为出发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相当清晰,目标非常明确。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之事,必须做好长期准备。
从操作层面看,新农村建设是党*推出的亲民爱民惠民的重大举措,深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至于怎样投入新农村建设,许多基层干部心里没底,表现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迫切需要给予导航。如有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建筑部门达成口头协议,计划兴建两栋居民住宅楼,让村民免费住进楼房。他们请我帮助策划,我就对该村的两位主要干部说:“我不会顺情说好话,而是逆向思维给你们泼冷水,给你们降温,因为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盖新房、住新居。况且你们村又没有经济实力,建楼占地又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让农民白住房还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我所支的招是不建为宜。”在听取了我的意见后,该村放弃原来的计划。再比如诸多农民迫切期望致富,迫切需要开发名优农产品,但又没有科学技术;迫切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又不知怎样才能实现;迫切需要到非农岗位就业,又不知到哪里上岗;迫切需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路怎样走,不仅需要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同时需要我们涉农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从当前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论述看,往往过于宏观和原则。由于对农民的需要了解得不清楚,提出的建议往往可操作性不强。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我自1986年从部队转业后,长期以来一直在农业战线上工作。顺义区的426个村,我去搞过调研的有388个。2001年我从区农委副主任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三农”问题的研究上,2004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一家民办的三农问题研究机构———北京市顺义区三农问题研究会。因此,我凭着长期同农民打交道,且熟悉农村工作的内在优势,策划了这本书。其目的在于把*精神结合实际具体化,在总结京郊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改革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提出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招数。
记者:我们从您的书中了解到,您一共为新农村建设支了132招,概括地讲,您认为作为基层干部怎样才能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成:很多基层干部因为对**吃不透,往往感到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不知从何处着手。我认为,作为一名村干部,想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摸清四种结构。一是村内的产业结构,了解村内的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各占多大比重,都有哪些主要项目;二是村内的就业结构,了解村内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有多少人,占多大的比例;三是了解农民的家庭收入结构。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一家人都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就很难走上富裕;四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因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就业。把这些结构摸清楚,制定计划就有了针对性。除此,我还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根据村集体的自身经济实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利益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容易见成效的事务抓起。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得到实惠,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更有助于调动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则,不重视调研,决策只凭拍脑门,实践证明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