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9 22: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5:53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孟郊《烈女操》
在现代社会,一个家庭如果丈夫去世,那么女方重新再嫁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逝者已逝,生者前行,活着的人生命还是要继续。如果我们还拿什么“陈朱理学”、“三从四德”来要求一个现代女性,那只会是贻笑大方。女方如果愿意一直守候着,那只是她自己的选择,出于爱或者出于其他,而不该是其他人强加的要求。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个为了爱情孤独了大半辈子的“傻”姑娘鹅故事,她的名字叫做王玉龄。
只不过抗日战争一爆发,日军的炮火可不管什么富豪不富豪,王玉龄就算家里再有钱,面对战争也只有选择逃跑。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年幼的王玉龄一边逃跑,一边心里恨透了侵华日寇,心里也对那些保家卫国的抗日战士们非常崇拜。
王玉龄祖籍安徽,后来在湖南读书,是*有名的大美女,同时她家里条件还非常好,母亲那边祖上从清朝开始就封侯拜相,到了她这一代自然也是从小锦衣玉食,从出生开始就含着金钥匙。
1945年,抗战结束,王玉龄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著名抗日将领张灵甫。彼时张灵甫已经42岁,还结过婚,王玉龄则才刚刚17,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年纪,风华正茂,差距不可谓不大,但张灵甫可是抗日名将呀,这份光环让王玉龄愿意忽视掉一切不匹配,她就想嫁给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
王玉龄的父母一开始很反对他们俩的感情,不过面对爱情王玉龄的心里是那样坚定,谁也无法阻拦她的决定,郎有情,妾有意,别人再怎么不看好也没有用,两个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在时任湖南省**的程潜的主持下顺利完婚。
结婚之后,王玉龄和张灵甫过的非常甜蜜,当时张灵甫调去了南京,每天要带着手底下的士兵进行巡视工作,但只要中间一有空,张灵甫就会立刻赶到南京城内陪王玉龄说说话,小两口之间腻歪得不得了。
王玉龄不是那种只知道娇蛮任性的大小姐,她的家教很好,所以哪怕当时她是所有军区配偶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可大家都不会轻看她,众人之间相处非常融洽。
1947年,已经怀有身孕的王玉龄去探望正在前线的张灵甫,但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们俩最后一次见面。匆匆见面完毕,没过多久张灵甫就战死在了孟良战役。才结婚两年,王玉龄就成了寡妇,他的丈夫都还没来得及看自己亲儿子一眼就撒手人寰。
其实张灵甫在上战场前就想好了,如果自己不幸身亡,娇妻年轻貌美,自己可不能耽误了她一辈子。所以他早就留了遗书,并且叮嘱过下属和周围其他亲友,绝不可以插手王玉龄的情感生活,更不能去阻止王玉龄改嫁,但王玉龄自己不愿意。
1948年,王玉龄带着孩子去了对岸,由于每个月到手的补贴非常少,她的生活过得相当艰难。为了能够改善生活,抚养孩子*,王玉龄选择只身前往美国求生,她白天读书晚上打工,周末还要加班加点地完成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玉龄最终在纽约大学毕业,并成功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当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王玉龄立刻把她的母亲和儿子给一起接了过去。在美期间,王玉龄年轻又漂亮,踏实又勤劳,聪明又伶俐,自然有不少人对她展开了追求。但是王玉龄一一谢绝了追求者们的好意,表示自己已经心有所属。
尽管一直在海外生活,但王玉龄的内心还是惦记着自己的祖国。等到了晚年,王玉龄终于随着回国经商的儿子住了回来。
有个词叫做“近乡情怯”,虽然用在这里不太恰当,但是其中的心境是一样的。王玉龄为了张灵甫终生未再嫁,可她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丈夫当年离世的地方,直到2007年才动身前往孟良崮。
张灵甫虽然去世了,但王玉龄心里却没有仇恨,她明白战争的残酷,并且作为一个中国人她也不一定认为自己丈夫当年就是对的,她认为只有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才是对的,因此在孟良崮她亲手写下了“和平统一”4个字。
而当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在孟良的山洞里时,王玉龄表示:“也给我留一个位置。”
她是一个幸运的女子,但也是一个被命运无情捉弄的人。幸的是,她嫁给了自己青春期时热恋的那个白马王子,不幸的是,两年之后他的丈夫就在战场上粉身碎骨。她的余生经历了许多风雨,但自始至终都都是一个人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因为她的心里已经住下了那位骑士,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她坚贞不渝,一生只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