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7 13:24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03 18:44
受五戒指的是皈依佛教的人需要遵守佛教最基本的五条戒律。五戒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对于学习佛法、信奉佛教的人来说,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戒规虽对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对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
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宝,为佛弟子,积累善根,趋向佛道。然后更进一步受持五戒,为入道的根本行门,有了五戒,方才植下人天福因,打下成佛初步基础。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9 09:46
受五戒指的是皈依佛教的人需要遵守佛教最基本的五条戒律。五戒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对于学习佛法、信奉佛教的人来说,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戒规虽对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对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
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宝,为佛弟子,积累善根,趋向佛道。然后更进一步受持五戒,为入道的根本行门,有了五戒,方才植下人天福因,打下成佛初步基础。
懂视网 时间:2023-01-02 08:45
1、佛教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
3、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盗戒;
4、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间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时、非处、非道处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
5、不妄语戒:为了欺骗他人,隐瞒事实,而说虚假的语言就叫妄语。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妄语戒;
6、不饮酒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4:16
佛教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
2、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盗戒;
3、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间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时、非处、非道处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
4、不妄语戒:为了欺骗他人,隐瞒事实,而说虚假的语言就叫妄语。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妄语戒;
5、不饮酒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扩展资料:
五戒之中杀盗淫妄为根本,饮酒戒属于遮戒,酒的本身是没有罪恶,很多人认为酒是米做的,酒不是荤。不能饮酒,因为酒能乱性,破坏生定,而且许多坏事,恶事,都是由饮酒起来。
据历史记载,纣王具文武全才,本可作大有为之君,不幸贪迷酒色,竟成亡国昏君。倘若当时若有佛教,若以五戒来引导约束,绝不致于如此。
《中阿含经》云:“犯戒有衰:一、求财不遂,二、设得衰耗,三、众不敬爱,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破戒的人现世名声不好,未来要招感无穷的地狱果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4:17
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五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严持五戒,即为得一切戒的根本,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所依处。戒是佛陀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净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弟子求得出离的根本保障。圣严法师在
《戒律学纲要》中,以五戒通往人天的护照。五戒是做人的准则,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保住人身不失。戒在修学佛法中有着殊胜的功德,所谓戒为一切诸善功德住处。人必止恶才能行善,有了向善之心,才能进一步希求解脱。故《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世间上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学佛了生死,成就菩提,我们要想成就这样善法,就必须要持戒。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五戒、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萨戒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但都是以五戒为基础,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五戒若学不好,一切戒都*着手,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看起来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但要仔细研究了五戒的内容之后,便知道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的事了。如果人人受持五戒,那么人类可以和乐相处,一切众生可解除人为的灾祸了。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持戒就能够达到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守持五戒,实含有无限悲心,这是推已及人而及于一切众生的同情心,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自己被杀害之心,故有不杀生戒,所以佛陀制戒,都有一定时节因缘,但它的宗佛不离止恶习,行善的慈心。
如果佛教的五戒能普及到社会,人人奉行五戒十善,社会自然安宁,不会有凶杀,强盗,欺骗等案件的发生。目前的人类世界,可以说人人都是生活于恐惧之中,除了时时担心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在报纸上天天看到人间悲剧的报道,那无非是名利财色的作祟,而演出了种种的罪恶,那些罪恶的类别,又皆不出杀盗淫妄的范围。
因此,人类安全,虽有法律的保障,法律只能制裁于事后,却不能防患于未然。要杀人的,要偷盗的,要奸淫的,要欺骗的,依然我行我素。生活于世界中的人,谁也没有把握绝对不受杀盗淫妄等灾祸的威胁。这样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
正因如此,我们要提倡五戒的受持,如果多一人受持五戒,便为人类社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人人受持五戒,我们的世界便是人间净土了。最重要的是佛教的五戒,能够扩大同情心,受持五戒可施一切众生以无畏,比如*教的不杀,只是不杀人,而不戒杀动物,而佛教的不杀,不只是不杀人,而且不伤害一切动物。不仅身不去杀,连心也不能动念去杀,这是世间法律及宗教所不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4:17
佛教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4:18
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