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本文的对话有何特色?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7 17: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15
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特色
1、情节发展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 《许三观卖血记》没有贯穿全文的矛盾冲突,它以最平白的文字展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它的情节发展始终是相对独立且在平稳中顺沿,这是《许三观卖血记》中最突出地特点之一,而余华的成功则在于他把这种生活本想打造的平凡而又不失艺术魅力,在这朴实的外相下升腾起超越时空的人性“悲壮美”,构成他独特的行文风格。 2、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是中国社会最普通的人民大众。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带了不同时代烙印的生活境状,但他有着共同的特点:对待困厄的不屈服。主人公许三观是作者所要着意表达的人物,他的品格质朴却又是感人至深的,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普通社会成员善良与包容的综合体。 3、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白描的写法 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 重复叙事手法 重复的三种分类
在《许三观卖血记》里,作者仅以第三者旁观的态度,用白描的手法来写小说,小说语言淳朴自然,通俗易懂,人物形象也因此性格迥异,更加丰满,许三观性格的卑微、懦弱、许玉兰的矫情爱夸张、李血头的贪婪和冷酷都是通过各自的语言特点中体现出来的。
《许三观卖血记》故事的发展、时代背景的变化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的,例如在小说的第十八章里一连五个“许三观对许玉兰说……”,短短几段文字却包含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食堂等几件历史大事。再例如,小说第二十五章里许三观用了一串“为什么……”虽未直接写出时代背景,却通过疑问引导读者去深思,去体会那个时代小人物的各种迷茫,让读者入情入境,感受更深。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其他小说里并不常见。
除此之外,余华还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复修辞手法,重复修辞手法大多运用在诗歌上,运用在小说里让会读者有拖沓、反复之嫌,而余华打破了这种偏见,将重复的修辞手法在文章里运用的畅快淋漓,出神入化。《许三观卖血记》重复的修辞手法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三类,不完全重复,完全重复和螺旋式重复。
一、不完全重复:
不完全重复也是《许三观卖血记》重复的艺术风格中一种改良了的重复。这一类的重复灵活些,文字上不一定是完全的拷贝,意思上却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形式上的似乎不是重复,内容上却是重复。③
有个很好的例子,《许三观卖血记》里第四章,许玉兰的哭喊生孩子的片段,许玉兰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每次孩子出生,她都会大声叫骂,第一次是因为紧张和缺乏经验,还没到痛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声叫骂 “许三观!你这个狗娘养的……你跑哪儿去啦……我疼死啦……你跑哪儿去了呀……”通过内容可以看出,许玉兰对许三观的精神依赖;第二次生产时疼痛中不忘了使劲,明显有了生产经验,可还是骂许三观,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撒娇方式;第三次生产,依然是叫喊,但是喊叫的内容已经跟生产无关了,只是利用这个机会骂许三观,这是一种爱情的变化,由*转化成一种日常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作者重复用了许玉兰生产的三个场景,让读者在脑海中想象许玉兰与许三观五年里的成长变化变化,贴近生活,更加真实。五年的光景只由三个生孩子的片段就道尽,一个漂亮的时间跨越,不拖泥带水,写法大胆,文字直白生动,让人忍俊不禁,浮现出很强的画面感。
小说第五章也运用了不完全重复修辞手法,许玉兰听到周围人议论纷纷,心虚的坐在门槛上哭诉,“我前世造了什么孽……”,重复几次,内容大致相同,还有后文中,一乐打破方铁匠儿子的头,方铁匠来讨要医药费,否则就拉走家里的家具,许玉兰又是坐在门槛上哭诉“我前世造了什么孽……”,都是哭诉为什么要重复?作者并不是用这种方式拖沓剧情,而是希望读者能在许玉兰一遍遍的哭诉里感受她的情绪,理解向她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恐惧和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