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7 20:53
共1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8 01:14
野猪泛滥成灾的话题引发讨论,目前各省都有关于对野猪的捕杀政策,但要注意是不能私自捕杀,也不能食用,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野猪泛滥成灾是好事还是坏事?野猪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野猪泛滥成灾是好事还是坏事?
首先我们要说,野猪泛滥其实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为未来猛兽的复苏做好了基础。但是坏处也非常明显,野猪局部泛滥,造成不少野猪专门在农作物即将成熟时,啃食践踏农作物,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野猪甚至会攻击人类,误闯高速,给人类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事实上,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野猪并不容易泛滥,这是因为野猪的天敌众多,尤其是母猪和小猪,不仅老虎、豹子、黑熊会捕食它们,就连体型较小的狼群,豺群甚至是猛禽都会攻击它们,以它们为食。
想要在天敌环伺的环境中生存,野猪就必须要具备有一技之长,而它们的特长就是:特能生!一头母猪每次可以产崽6-12头,处于生育力巅峰的野猪甚至每年能生产两胎,生育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一旦环境适宜,野猪的数量就能迅速恢复。
另一方面,野猪属于杂食动物,它们不仅仅吃植物嫩茎,还吃果实,能翻耕土地,寻找土地中掉落的果实和地下块茎等。
不仅如此,在缺乏食肉动物或者食腐动物的情况下,野猪还能清理当地的腐尸,充当了“清道夫”的角色。
由于野猪繁殖能力强,食物来源广泛,再加上它们天敌数量较少,以至于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它们的数量率先恢复了。
野猪局部泛滥的好处是,它们可以作为食肉动物的口粮,可以帮助食肉动物数量恢复。比如: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来东北虎数量逐渐增加,而东北虎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野猪。
当食肉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时,食肉动物就能够控制住它们的猎物种群,使其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会泛滥成灾。
但由于大多数地方食肉动物较少,甚至缺乏大型食肉动物;再加上食肉动物的数量恢复速度较慢,因此才给了野猪喘息之机,使得它们局部泛滥。
野猪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野猪造成的损失,在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野猪不能进行私自的捕杀,而是要由专业的捕杀队,进行合理的捕杀。一是出于对捕杀者的安全考虑,二是因为怕过度的捕杀,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且捕杀的野猪,出于安全和卫生的考虑,是禁止食用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22
我觉得野猪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场所,肯定不是跨界旅游,而是本能驱使——填饱肚子,人多的地方好吃的就多;如果要说环境影响,我认为主要是法律环境的提升对保护野猪起到了有效作用。
2000年8月1日,野猪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名录。野猪成为“三有”野生动物受到法律保护后,让野猪的生命不再容易受到人类的威胁,它们的数量得以维持。
野猪永远有一副好胃口,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能吃的它们都能吃得香喷喷;野猪繁殖能力强,野猪妈妈一年可以生十几只猪宝宝,猪宝宝长成年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所以野猪妈妈想要实现几世同堂简直易如反掌;野猪适应能力很强,一路从潮湿闷热的雨林走到翠绿挺拔的针叶林再到碎石旷野半沙漠,都能发现它们胖乎乎的身影,它们对环境并不十分挑剔,所以环境对于它们的生存影响并不很大。
法律对野猪的的保护让野猪存活率提高,野猪繁殖能力强导致它们数量迅速增加,这些大胃王一生对吃的追求又太执着,食物不够吃让它们不断扩大觅食范围,渐渐地同人类的活动场所产生重叠,就会出现野猪不断出现在人类的活动场所激起矛盾,引起恐慌的现象。
如果真的遭遇野猪千万不要惊慌,野猪虽然性情暴躁,但是很少主动攻击人,除非它觉得它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以攻为守罢了。
下面普及一些有效的办法摆脱它:
第一、保持镇定,尽量不要和它对视,不要让它感到威胁,然后慢慢地退出它的攻击范围;
第二、如果身边有树、高墙或者陡峭的山坡,尽量往这些地方躲,野猪爬高比较困难;
第三、在毫无遮掩的空旷环境被它追,要“之”字形逃跑,野猪的转向能力差,这样跑更容易逃脱;
第四、可以在野猪与人类活动范围的交界处设置一些隔离网,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打扰;
第五、如果手里有棍棒,可以朝着野猪的鼻子挥舞,因为它全身上下只有鼻子最脆弱,疼痛会让它逃跑。
在脱离危险之后要及时拨打相关部门的电话报告情况,听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安排,以免他人再受到威胁。无论如何都不要对野猪造成致命的伤害,因为野猪破坏受到的损失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补偿,以牙还牙的做法则会得不偿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0
近年来,随着山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森林生态的不断修复,野猪等很多野生动物开始生养繁衍。但由于缺乏天敌、繁殖速度快、生存力强,再叠加此前*的保护干预,导致贵州、四川、安徽等省的少部分县市,出现野猪毁坏农作物、城市穿行等现象。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已将“野猪”删除。
不过,我国《野生动物保*》也明确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所以,禁止私自捕捉野猪。
“而且,野猪是非常危险的物种,没有经验很容易被野猪所伤。”黄宗洪在2022年全国*上,提交了一份《关于重视“野猪泛滥”积极开展相关治理工作的提案》。
黄宗洪建议,建立“野猪泛滥成灾”的治理工作机制。制定野猪种群控制方案,和野保专家合作,商讨是否可以考虑用科学节育等方式控制种群数量;制定野生动物肇事赔偿方案,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及赔偿工作机制,将野生动物保护与保障村民权益相统一。
“目前并没有数据表明野猪数量过剩,因此,不建议各地村级组织盲目组建不合法的狩猎团队猎杀野猪。”黄宗洪建议,针对目前各地私自狩猎野猪的现象应该加强打击力度,同时由各地野生动保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制度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此外,黄宗洪还建议探索“人兽划界”试点方案,如调研野猪生活的范围,选择一片区域采用植物隔离带+坚固金属隔离双重方式,划定界圈,同时研究野猪种群闯入村民生活区的原因,以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15
然而,野猪具有“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等致害特点,随着致害事件的日渐频繁,已经成为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
部分区域野猪数量过大,危害到农林业生产和人畜安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构成了明显冲突。针对野猪成灾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14个省份开展野猪致害的综合试点防控工作,四川、安徽等地成立狩猎队开展猎捕活动。从加强野猪种群监测和预警宣传,到因地制宜开展野猪种群*,相关问题有望得到尽快缓解。
下面普及一些有效的办法摆脱它:
第一、保持镇定,尽量不要和它对视,不要让它感到威胁,然后慢慢地退出它的攻击范围;
第二、如果身边有树、高墙或者陡峭的山坡,尽量往这些地方躲,野猪爬高比较困难;
第三、在毫无遮掩的空旷环境被它追,要“之”字形逃跑,野猪的转向能力差,这样跑更容易逃脱;
第四、可以在野猪与人类活动范围的交界处设置一些隔离网,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打扰;
第五、如果手里有棍棒,可以朝着野猪的鼻子挥舞,因为它全身上下只有鼻子最脆弱,疼痛会让它逃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6
我觉得野猪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场所,肯定不是跨界旅游,而是本能驱使——填饱肚子,人多的地方好吃的就多;如果要说环境影响,我认为主要是法律环境的提升对保护野猪起到了有效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14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野猪属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无论是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还是最近多地野猪成不速之客,这些生态案例都反映出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长的态势。这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向好向优的表现,也是近年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系列工程实施的结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39
不是环境变好了,而是生态遭到破坏;试想一下,以前都没有野猪出没,突然有一天野猪出来,绝对是它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所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0
确实是环境变好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18
是环境变差了 正常野猪在野外是有足够的生存条件 人类才是入侵物种 当野猪来到人类的居住地 说明野外生存环境变差 这种野兽一边是会规避人类的 不是生存必要不会来到人类经常活动的地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33
野猪以前没有那么频繁出没,说明之前数量较少,其生存环境被人类干扰了所以其种群数量被人为所压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04
我觉得吧,更像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错乱了,才有这样的结果,一些生物出现了本不属于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