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5 20: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15:00
作者:冯志伟
陈松如大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由于家境贫寒,12岁经人介绍入成都市陶乐天餐馆从厨,在陈昌明先生门下学徒3年。由于工作条件差,劳累过度,有病无钱医治,他的腿造成了终身的残疾。而后在成都西御街成都饭店和朵颐食堂任厨师。
据老人讲,1958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陈毅元帅曾向毛*讲:“在北京吃不到家乡的菜”。毛*回答:“那就开个家乡菜的馆子嘛”。于是当晚周总理令秘书与重庆*联系,尽快选派四川优秀厨师、服务员来京建店。不久班子组建完毕,开赴北京,入住北京饭店试餐。试餐大获成功,陈松如成为首任厨房组长(厨师长)。
在陈大师的具体领导下,厨房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充分体现出他的领导才能和精堪的烹饪技艺。陈大师给毛*去做饭,给许多重要领导同志去做饭大都是在那个时期。
“*”初期,“四人帮”视四川饭店为李井泉的“黑据点”,进行查封,人员全部遗散,矛头是指向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后期老干部一批批被解放,“四人帮”不得不同意恢复四川饭店开业,但是不能叫“四川饭店”,最后达成妥协叫:“成都饭庄”。上级决定仍由陈松如任厨师长,新任经理及工会*带我前往成都接陈大师回京,走马上任。
陈大师家住成都市,家庭很幸福。自从回川后生活已很安稳,爱人在一家百货公司当经理。本来无心再回北京的陈大师见到我们,即高兴思想又矛盾,眼前又浮现出“*”捣毁四川饭店时的一幕幕场面。但当领导以组织名义要他一定去北京报到时,他还是坚决地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离开了自己的家和妻子,一直到逝世在工作岗位上。陈大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可敬的老人。
陈大师的朋友几乎都是业内人士。成都市的烹饪界都十分尊敬他,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讨菜肴和烹饪技法。我在成都搞培训时,有幸经陈大师引见,认识许多著名的四川烹饪大师,如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等老一辈名厨。
在北京经常与陈大师交往的老前辈很多,如范俊康、伍钰盛、黄子云、张治国、庹代良等。从这些老一辈大师身上,我们除了学习烹饪技艺外同时,也学习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们那种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的敬业精神,奠定了我们今天行业的基础。
许多人知道“*”后四川饭店情况,但对“*”前的情况知情者较少。饭店初创时,陈大师作为厨房组长(厨师长),工作开展得相当不容易。厨师中上有黄绍青(罗国荣的师傅,政协委员,我们尊称为黄师爷),他的徒弟陈海清,徒孙王跃泉(罗国荣的徒弟),还有来自四川自贡、重庆、宜宾、成都、南充、新津、泸州等地的高级师傅们,可谓精英荟萃,因此在口味上、技法上难于达到统一,矛盾比较突出,时有问题发生。
陈大师总是耐心细致的做每个人的工作,从不站在某一派别的立场上讲话或处理问题,而是从客人的要求出发,站在整体利益,从工作角度团结同志,又要做到统一口味、统一技法,在树立四川饭店的品牌菜上,他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处理问题上,陈大师即尊敬黄师爷,又团结了广大师傅们。当时“四川饭店”的业务相当好,上级领导和*首长们非常满意,四川饭店品牌菜如清汤燕菜、开水白菜、网油灯笼鸡、豆渣鸭脯、干烧鱼翅、三元鲍鱼、家常海参、宫保大虾、奶汤杂烩等,都是宴席中的招牌菜。陈大师为
为创建四川饭店品牌菜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大师技艺高超,尤其擅长红案,每天还要开宴会菜单及成本核算,为此他自行设计了一本“四川饭店宴席零点成本核算单”非常适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陈师傅门徒众多,如:成都的肖见明、罗远义等数十人。在北京,六十年代时有崔玉芬、于凤仙、孙绵建、张桂云和我,都曾跟随陈大师学艺。“*”后,第一服务局技工学校恢复,陈大师又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如于建民、刘自华、郑绍武、姚玉福、侯兴林等都成为陈大师弟子。
陈大师在继承川菜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是世界大都市的具体情况,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原则,改革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四川饭店川菜体系。
他在业内威望很高,经北京市*批准为特一级厨师,曾当选过北京市*;1987年在新加坡献艺表演轰动狮城,被誉为当代中国“国宝”级川菜大师;1992年,大师又获世界名厨协会授予的“世界名厨”服饰一件。
回忆往事,更加想念陈松如大师,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是我们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