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6 0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31
古代中国作为以农立国的国家,在选择都城时自然地理条件往往首先受到重视。在都城选址的自然地理诸要素中,地理位置的选择甚为重要。
《管子乘马篇》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古代统治者之所以往往把都城都选择在“广川之上”或“大山之下”,是因为他们从有利于控制全国的角度着眼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是适宜于古代建都的地方。
从我国的地理大势来看,总体说来是西北高而东南低,这样北京的地理态势都显得较为高亢,有“俯瞰”中原的味道,因而古人对建都北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在评价关中时说:“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执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陛下人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捬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按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摭其背也。”可见,北京处于“大山之下”。
《读史方舆纪要》卷10《直隶方舆纪要序》记载:“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金史》卷96《梁襄传》在论立国都时说:“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可见,北京从地理位置上说,也是一统天下的理想之地。
蜀地是盆地,也是聚福之地,但没有君临天下之势!风水上不利!南京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南有雨花台,北有玄武湖,加上长江天险,是一个地势险要之地。诸葛亮头一次看到金陵古城时,惊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南京也是帝王之宝地!
蜀地虽然险峻易守难攻,周边都是山丘。路势险要,大规模行军困难重重!诸葛亮七出岐山而未能成!
水资源条件是建都时必须重点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古代,人们选择城邑时都毫无例外靠近河流。这是因为近河地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而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又适于原始农业耕作,因而是人们理想的居所。《管子乘马篇》云:“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在这个意义上说,城邑选址一定要选在高亢之处,但不能离水源太远,要有足够的用水;反过来说,城邑选址又不能离水源太近,否则容易遭受水害,还得需要修筑防洪设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水资源条件方面,古都北京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蜀地虽有长江,但是距离太近且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但发生洪流不可控!
北京地区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和洵错河等分布于北京平原上,这有利地保证了古都北京的水资源供应(从大一点范围来说,北京处于海河水系上。海河水系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组成)。
据《北京史》记载:“蓟城(北京)处在许多水道的环绕之中。在蓟城城南七里,今天的永定河之北,是当时灅水(永定河)的河道。今西直门外紫竹院公园的湖泊,就是当时高梁河的源头。高梁河绕过蓟城的北面和东面,向东南贯注于流经蓟城南面的漫水。蓟城南面的清泉水,是游人赏玩的场所。”为了解决北京的漕渠水运问题,自曹魏政权开始,先后有许多朝代或政权在此修建水利工程,如曹魏时期的泉州渠、戾陵堰、车箱渠,隋代的永济渠,辽代的“肖后运粮河”,金代的“漕渠”,元代的通惠渠等。这些水利工程进一步地保证了古都北京的水资源供应和水运问题。南京距离长江过近,时有泛滥之险。可谓是不可不谨防洪汛!
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广阔的平原,也是古都形成的重要地理因素之一。从气候上看,虽然历史时期的气候每隔400—800年间有冷暖波动,摆动范围为1~20C,本上没有影响长安和北京处于暖温带、温带这样的格局,所以处于欧亚*东部季风区的北京,夏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便于人类的活动。蜀地湿气大,且多雨!生活没有华东华中舒适!
从土壤状况看,“秦川”上部的黄土、次生黄土等覆盖物是由横贯中部的渭河及其支流冲积、淤积而成,这种土壤优点极多,甚是肥沃,这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京的土壤状况与农业规模虽不及关中地区,但也算是平畴沃野,也能为古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平原区域没有华东华中大,不利于农耕!而且中国整体是西边高东边低,如果从东往西运送粮草丝绸等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没有京杭运河,链接江南富庶之地!可见其立都没有太多优势!有此分析北京作为都城是综合最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