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23:54
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县旧县城(即:浮梁古县衙景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浮梁县治所在。是浮梁的*、经济、文化中心。浮梁自古以来一直是“望县”,其县署品级为五品,高出一般县署 2级(一般县为七品)。较高的*地位是因为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原由便是当地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中国古代的三大国际贸易为:瓷器、茶叶和丝绸。)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诗句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根据《新唐书·食物志》记载:“浮梁每岁产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朝廷茶叶税的八分之三,为全国之首)。
唐代,浮梁县(当时还没有景德镇,景德镇称为昌南镇)的制瓷业工匠霍仲初、陶玉所制的陶瓷精美绝仑,有假玉器之称,被时人称为“霍窑瓷”和“陶窑瓷”。据传说,中国的英文名( China)便是“昌南”(ChangNan)的音译。宋代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真宗皇帝因欣赏浮梁县昌南镇所产的瓷器,将其年号赐给了这里当地名,易昌南镇为景德镇,从此景德镇之名便誉满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将其年号赐给一个地方当地名。历史上只有两座城市的名称是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另一座是浙江省的绍兴市,但比景德镇晚一百多年)。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开创了景德镇“官窑瓷”的烧造历史。明代,沿袭元代建制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在景德镇设置“御窑瓷厂”,将景德镇的制瓷业推向了极致! 1、乘车路线:景德镇休闲广场乘坐16路支线可达古县衙景区
2.景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在瓷都景德镇的北部。从九景高速出口沿景德镇至浮梁公路可达、从景德镇罗家机场至金岭大道到浮梁大道可达、从婺源到景德镇转至浮梁大道可达。距景德镇市区8公里。
《千年县衙——浮梁县署及衙门文化趣谈》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
定 价:¥26.00
版 次:1 页数:385 字数:320000
印刷时间:2006-1-1
开 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2
I S B N:9787210031857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衙”是各级官署的统称,浮梁县署,虽现存规制、布局、建筑主要是清代的,但自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迁建至今,长达l100余年。本书介绍了浮梁县的官衙文化,并通过对它的有关内容的介绍,将视野拓宽到封建社会各级地办政区、衙门、官制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上,补充了大量史料,集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
秦灭六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此后2000多年中,全国绝大多数县级衙门多已毁坏或拆除,“浮梁县署”能够保存至今,显然是一个奇迹。本书通过对江南这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全国也屈指可数的封建时代县级衙门和衙门文化的介绍,为人们提供一些历史借鉴,从中吸取健康的营养。
作者简介
吴逢辰,江西浮梁人,1944年8月出生。曾任*浮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对台办公室主任、浮梁县教育局*和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政协浮梁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地方史和衙门文化研究,参与《浮梁县教育志》《高岭古瓷土矿遗址保护规划》《浮梁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纂。
目 录 序
前言
一、概况
(一)浮梁的历史沿革
(二)浮梁县概况
(三)清代浮梁县区划
二、浮梁县古治
三、浮梁城池
四、千年城徽——红塔
五、浮梁的城隍庙
六、浮梁县署
(一)县署的历史沿革
(二)县署布局和主要建筑功能
(三)县署的维修
(四)县署的文物价值
七、浮梁县署匾联赏析
八、浮梁古代职官设置及职能
(一)古代县级衙门职官设置
(二)唐至清浮梁职官设置及职能
九、唐代至*浮梁县 (州)行政长官名录
十、唐代至*浮梁部分名宦、贤侯和乡贤介绍
(一)名宦祠
(二)贤侯祠
(三)乡贤祠
十一、浮梁县部分县令和赴浮*诗文选辑
十二、浮梁县署部分文物介绍
(一)《察院禁约》残碑
(二)墙砖与下马石
(三)育婴碑刻
(四)金批碑记
(五)澄镜
(六)御制卧碑文
(七)《宿弊永禁》碑
(八)《痛革积弊饬行勒石永禁》碑
(九)《永禁派买食谷》碑
十三、古代浮梁的县学
十四、浮梁古治的上谕亭
十五、古代浮梁的驿站
十六、明清浮梁营讯
十七、古代浮梁驻外办事机构
十八、古代浮梁的景德镇
(一)历史沿革与市镇概况
(二)誉满全球的制瓷中心
(三)得天独厚的瓷业资源
(四)朝廷对景德镇的瓷业统治
(五)设于市镇的广济堂
十九、历史名人与浮梁
(一)柳宗元代写瓷器状
(二)白居易与浮梁茶
(三)苏东坡浮梁访友
(四)范仲淹筑莲荷塘
(五)王安石咏听松轩
(六)*穆题联旸府寺
(七)颜真卿巡行浮梁
(八)汤显祖写《浮梁新作讲堂赋》
(九)唐英督陶景德镇
二十、衙门文化知识
(一)地方政区
(二)清代地方衙门
(三)衙署、建筑、庙宇、石刻
(四)县官的名称、职权和公务活动
(五)职官制度
(六)地方官的行为规范
(七)衙门的公务与公文运行
(八)衙门与司法审判
(九)监狱及管理
(十)衙门与赋税、户口、治安
(十一)衙门与科举、教育
(十二)清官、贪官和衙门陋规
(十三)衙门与历法、节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