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2 12:0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29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孙承宗出生于今河北省高阳县西庄村。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至115°39′和北纬38°30′至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高阳县辖3个镇、6个乡:高阳镇、庞口镇、西演镇、邢家南乡、晋庄乡、蒲口乡、小王果庄乡、龙化乡、庞家佐乡。 高阳一词的来源,因古高阳地处高河(今已湮灭)以北,水北为阳,故号高阳。高阳,相传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初封之地。《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远古时黄河流经高阳,颛顼部落曾在高阳一带活动。颛顼初国高阳,以国号称颛顼高阳氏。《史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明天启四年(1624)《高阳县志》载:“邑受名以高河之阳,古侯国也,为颛顼氏封国。”“盖帝封始建而邑,古远矣。”序称:“籍古颛顼,疏茅幽蓟,犄角瀛海,股肱北平,是志舆地。”高阳自古就被称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高阳城自古也被称为“颛城”。《中国地名文化》称颛顼“据传其封于今保定高水之阳,故曰高阳氏。” 高阳建邑于战国时期,高阳先后属燕、赵。周安王二十年(前380)齐伐燕,高阳属齐。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燕赵重新划分疆界,易水长城以南属赵,以北属燕,高阳属赵。《战国策》有“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的记载。 秦属钜鹿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始置高阳县,属涿郡。建和至永寿年间(147~157)置高阳郡,为郡治,县属高阳郡。延熹元年(158)改属博陵郡。建安末年(215~219)属河间郡。 三国时期,高阳为魏地。黄初二年(221)隶属高阳郡。西晋泰始元年(265)隶属高阳国。 东晋时期,高阳于建兴四年十二月(317年1月)被后汉攻占,易国为郡,高阳为郡治,县属郡。从建武元年(317)至太元二十年(395),高阳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后燕等所据,归属不定。太元二十一年(396),高阳属北魏,沿置高阳郡,县属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年(486),高阳随郡改属瀛州。太和十八年(494)封高阳王。北齐天保元年(550)属北齐。北周建德六年(577)属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罢高阳郡,县属瀛州,十六年(596)于高阳置蒲州,高阳为州、县治。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河间郡,当年废任丘县,其西南部并入高阳县。 高阳归唐。唐武德四年(621),在高阳置蒲州。贞观元年(627)废蒲州,高阳先后属瀛州、鄚州、范阳郡。开元十四年(726)置高阳军,为军治。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同光元年(923)于高阳置郡。后晋天福元年(936),属契丹。后周显德六年(959)归后周,仍隶属高阳郡。 宋至道三年(997)改属顺安军,高阳为军治。熙宁六年(1073),降高阳为镇,仍属顺安军。金天会七年(1129)置安州,治在高阳。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安州,葛城县省入高阳县,属顺天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属保定路安州。 明洪武元年(1368),高阳县属北平布政使司;洪武八年(1375)省入蠡县,十三年(1380)复置。天启四年(1624)高阳共有98个自然村,编为91个乡,设11社3屯。 清雍正二年(1724),高阳改属保定府。据清雍正八年(1730)《高阳县志》载,时高阳县域东北部扩至今安新刘李庄,东南辖今任丘县的培里及河间县的龙关,西临清苑县东王庄。光绪十年(1884),王家坨(今莘桥东部)和任丘的白洋等四个村划归高阳,清苑县的王家庄也归属高阳。 1913年,属范阳道(次年改称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六督察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阳先后属抗日民主*冀中区、冀中四专区、十专区、九专区、七专区、九专区和保定专区。1948年,在高阳县设高阳市,下辖县城四街关及代家庄、南沙窝和北沙窝。 新中国成立后,高阳先后属河北省保定专区、保定地区和保定市。1958年蠡县并入。1960年改属保定市。1961年复属保定专区。1962年蠡县析出,高阳县复原制。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属保定市。 高阳人民劲勇刚毅,富有反抗精神,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反抗封建压迫的农民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党的领导下,高阳人民面对日军血淋淋的屠刀,奋勇拼搏,前仆后继,2000余名抗日官兵为国捐躯。解放战争中,高阳地处解放区,面对*军队的大举进攻,高阳人民踊跃参战,全县支前民工达1000多人次,13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支援解放区,2000多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有500余名高阳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献身。 1932年6月,*高阳县委员会成立,同年8月发动了震撼华北的高蠡*。*中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河北红军游击队,成立了高蠡地方苏维埃*,红军游击队在高蠡一带打土豪、焚地契,分衣分粮,与进攻之敌展开英勇搏斗。*历时5天,遭*军队*而失败,但它动摇了剥削阶级的统治,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播下农民武装*的火种。 留法勤工俭*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县在留法勤工俭*动中,曾起过特殊作用。运动早期的倡导者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受巴黎中国豆腐公司高阳籍工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主张的启发,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为使赴法青年在出国前掌握简单的法语和粗浅的技艺,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中国各地开设留法预备学校,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开设最早的一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办班三期,毕业生200余名,其中73人赴法。湖南学生曾来该校学习,*对此事极为重视,曾专程到保定迎送。蔡和森曾在该校边工作边学习,传播*思想,在留法勤工俭*动中高阳人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20年,因法国经济凋蔽,留法勤工俭学的形势急转而下,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停止招生。1981年5月,高阳县举办布里留法勤工俭*动文物资料展览,当年的勤工俭学生李维汉、何长工、傅钟、肖三、李卓然等为展览题词。 高阳县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本县名伶荟萃,享誉梨园,先后有韩世昌、侯玉山、盖叫天、田际云、齐花坦等名家出现。他们演技高超,独树一帜,在戏曲界有较大影响。 高阳县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誉。改革开放以后,高阳纺织开始了真正的腾飞,产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高阳县被河北省*命名为“纺织强县”。 高阳还是全国最大的“农机配件市场”。从古至今名人辈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古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旧成,贺庄附近修筑河堤,当时战场的“工事”),今有抗日英雄佟麟阁(边家务附近),等数之不尽的人物...... 高阳还是“武术之乡”*时期博士庄村就有代表去香港参加武术比赛/表演/交流会等。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北省摔交比赛第一名是本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29
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30
保定市的高阳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30
高阳县 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