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2:09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22 16:3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一般来说,成语中的字或词不能随便颠倒、增减或更换.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改成语、同音词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1
滥用成语是一种“语言灾难”
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表义不明、盲目类推、甚至情感不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等的滥用,没有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特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生活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首先在程度上已经是“滥”了。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则不良影响尤甚。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语言规范。媒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媒体语言应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很难潜心读书,不求甚解,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2
成语原本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但在近几年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乱用成语,比如某摩托车广告上就写着‘‘骑乐无穷。’’几个大字。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像:牙口无炎,百衣百顺……如果有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看到这些广告会怎么想呢?
从“博大‘晶’深”到“大智若‘娱’”,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都存在滥用汉字打广告的现象。
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对汉字的尊重。滥用汉字的情况,已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社会性危害,对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形成民族文化意识,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不良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误导。
针对目前社会上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市工商行政和市政管理部门坦言,由于一些广告制作商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不规范广告用字仍然存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有不良文化倾向的广告予以拆除。
根据调查结果与“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要求,尚有距离。如部分题字、门面招牌、企业标志等,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滥用繁体字。有些人在报纸、荧光灯广告、街头的标语牌、广告牌上,都喜欢用国家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的人还认为写繁体字是为了适应对外界开放的需要,为写繁体字推波助澜。
二是乱造简化字。有些人在大众传媒、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广告,包装袋上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三是随心所欲地写错别字,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不会写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会文字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会不经意闹起笑话来。
我认为,这些错别字的出现有损文明城市的形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积极治理,还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许多小学生刚刚接触汉字,对汉字理解不深,以为招招牌广告上的字都是正确的,有的家长每天在街头还教孩子认识一些常用字,以致孩子在学习中会把错别字写在作业上,严重影响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同学们,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但是,错别字的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乱。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一些文化古城,旅游城市,如果任由这样的错别字“泛滥”下去,实在影响城市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品位。让我们一起去改正这些“错别字”吧!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3
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参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作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请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沈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呛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参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终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淡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曲地牛衣对泣。
啊!这三生有幸的国庆节,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4
广告词语也是一种文化。但是,一些商家喜欢在自己的广告词里刻意卖弄一些成语以达到宣传效果,在一些广告中使用的成语大多采用“换字术”,将经过千锤百炼的成语肢解得面目全非,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伪成语”,危害甚大,应加强管控。
广告滥用成语的现象剖析:
目前,广告词语谐音字篡改成语的现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恶意篡改,歪曲本意;二是生搬硬套,不知所云;三是低俗恶搞,有悖公德。
(一)恶意篡改,歪曲本意。走在大街小巷或者打开电视机,很容易看到广告恶意篡改成语现象。诸如:“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衣衣不舍”“百衣百顺”(某服装广告)等等。商家以为时尚、图个好玩,让消费者觉得新潮、有创意。但是篡改成语,使成语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生搬硬套,不知所云。不少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故意篡改成语作为招牌广告。如餐饮店名“恰到好厨”、“虾骨柔情”、“谈骨论斤”……还有烧饼店名“粮全其美”、网络游戏体验店名“身临奇境”、披萨店名“芝根芝底”、烟酒店名“一烟酒鼎”、 服装店名“衣见钟情”……这类广告语生搬硬套,不知所云,很无厘头,这样山寨的“伪成语”甚是雷人。
有一些明星的演唱会把成语滥用得更甚。诸如:名声大震(田震的演唱会)、菲比寻常(王菲的演唱会)等。广告者认为,适当地对熟语作些改动,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了亲和力,拉近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但这种套用实质上是伪成语,庸俗、没有深度,见光死,就是演唱会之后,群众就不知所云,这样的“造词”没有生命力。
(三)低俗恶搞,有悖公德。一些商户的店名或广告词用些低俗恶搞的词语,俗不可耐,有悖于伦理公德。如“润夫堂”( 皮肤美容店)、“做女人,挺好的”(丰胸广告)、“榴芒一刻”( 水果蛋糕店)、“煮席台”(火锅店)等,表面看,这只是商家为吸引眼球玩的文字游戏,但实属庸俗恶搞,这类广告滥用成语、俚语,宣扬低俗、享乐、贵族、炫富等内容。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5
广告语用谐音篡改的伪成语、俚语,会对青少年的语文教育产生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成年人的判断。久而久之,到底该是哪个字,大家都搞不清楚了。篡改过的成语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这是对祖国语言的糟蹋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亵渎。
一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少学龄前儿童通过电视、街上商铺招牌认字或学词的,从小就接触这些错误的成语,肯定会影响今后的语言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汲取文化营养的启蒙阶段,外界的直观影响势必导致孩子们难以把握汉语成语的正确性,拿不定到底是老师讲得对,还是自己看到的广告说得正确。
市民李女士的女儿在我市某小学上四年级,她发现最近孩子在家写作文时,用成语总是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默默无闻”误写成了默默无“蚊”,开始以为孩子在学校没学好,直到女儿指着电视上的广告说电视上就是这个词,她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二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语言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心灵外化的重要符号,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将成语篡改,实在是对文化传统的污染与亵渎。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6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广告中语言、文字的表述必须真实、规范、健康、文明,不得欺骗或误导公众;不得发布影响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广告;严格依据用词用语规范审批管理店铺注册,对异体字、变造的谐音组成词等一律不予核准登记。商家滥用淘汰的“二简字”、异体字、篡改成语等,一经查实,将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进行处罚。江西、海南、北京等省市都有出台相关措施,禁止广告语滥用成语。
语言文字既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心灵外化的重要符号。汉语言文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成语等更是蕴含着宝贵的文化基因,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特定丰富的意义。广告者不规范用字,实际上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特别是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有关部门应该规范和管理广告滥用成语、篡改成语等现象,还市民一个文明、良好的商业文化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3:38
滥用成语会导致对成语本身的意思产生误解,恰当的使用成语,能更好的表达意思,并显示语言素质,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