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11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05 01:35
1、包衣在满语中被称为“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就是家奴的意思,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人身领属制度,隶属八旗贵族所有,为他们从事家务或者各种生产劳动。
2、清代包衣的总管理权在国家,只有皇家拥有对八旗内官员与兵丁赐予或收回包衣的权利,拥有包衣的官员或兵丁仅有权奖赏或责罚自家的包衣,而无权杀害,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或赠送。
3、可如果是在战场上有功的自家包衣,他的封主可以向朝廷申请让他升迁,虽然包衣本身也有朝廷给予的一些职务,但始终还是封主的家奴。
4、不过,包衣虽然看起来地位低下,但其实他们的出身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很高的。而且有些包衣在朝廷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不少高官也都是包衣出身。相反,有些封主家可能因为时运不济,导致家族没落。
5、可即使这样,做了高官的包衣每当回到封主家时,仍必须以仆人自居,向落魄的封主行礼,替封主操办家中各种事物。
6、包衣如果有大功的话,皇帝会根据其表现为他的家族抬旗,一举脱离包衣的身份。比如清朝乾隆的令妃,令妃魏佳氏本就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后被抬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24
包衣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满洲实录》之中。最初的起源是女真部族的下层成员、统治家族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氏族成员和部分外戚族众等。如内府完颜氏就曾因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姻亲关系而被编入包衣。此外,还有许多追随清太祖起兵之勋戚都隶属于包衣,八旗定制后也未有变更。他们与统治家族结成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成为了最获信赖,也是最忠诚的家臣、家仆、得力助手,甚至是主人的朋友。随着努尔哈赤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包衣的来源也日益复杂。从之前的来源又拓展至战俘、契约奴仆和获罪之人。此后,以他们作为主体的包衣成员身份也日渐稳定,开始以一个奴仆阶层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之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24
包衣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满洲实录》之中。最初的起源是女真部族的下层成员、统治家族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氏族成员和部分外戚族众等。如内府完颜氏就曾因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姻亲关系而被编入包衣。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24
中国历史上满族社会的最下等阶级。包衣为满族语,即包衣阿哈的简称,又作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汉语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为满族上层统治阶级贵族所占有,*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及繁重的生产劳动,没有人身自由。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罪犯、负债破产者以及包衣自己所生的子女等。到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包衣有因战功等而置身于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然保留其奴才身份,其中最为人知晓的就是清雍正时期的年羹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25
通俗的说就是为八旗贵族们服务的奴仆,大部分是清初战争中努尔哈赤和其下属们通过俘虏买卖得来的平民,也有其他女真部落的战俘及家眷。他们一般世世代代为权贵们服务,耕田,料理家务。种类有内务府包衣和随旗包衣,内务府包衣就是专门为皇室成员服务的人群,归内务府管理;随旗包衣就是为王公贝勒服务的人群,他们大多数是下五旗包衣,战争中的很多汉人战俘会被编入其中。包衣家出身的女孩一般不能参加三年一度的八旗秀女选举,只能参加一年一度的由内务府主持的包衣三旗秀女选举,选上后一般都是承担后宫杂役,但也有极少数晋级为了嫔妃。能够选为嫔妃的一般都是八旗秀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26
包衣为满语,即包衣阿哈的简称,又作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