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怎样组织材料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15: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2:25
包身工线索与材料组织
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
首先是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
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糟糕形成对比。
然后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
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
最后是五点钟之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
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社会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
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
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
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