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01: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52
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
“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意思是
✖1、只有我完美,别人才会喜欢我=我不完美,没人喜欢我
✖2、一旦我完美,别人都会喜欢我=完美的人必然大家都喜欢
很显然这种心态和思维模式是错误的。
☑1、自己不是很完美,但还有家人和朋友,所以不完美的人,也有人喜欢
☑2、连钱都有人讨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所以不需要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维模式,形成“完美自我”的心态呢?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亲身经历+自卑心态+环境影响
一、亲身经历——落差感
之所以产生“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种想法,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真正感受过,感受过锦上贴花和落井下石,在高处时鲜花欢呼环绕,低谷时无人雪中送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处”和“低谷”是形象的比喻,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锦上贴花和落井下石是夸张的描述,人性并不是那么丑恶。
重点在于落差感,学习/工作/外貌/性格/家境优异带来的好处,我们感受过或者看到别人拥有,和现在受的冷落,两相比较之下,形成的落差感。
当然,这种落差感大多数时候只是微妙的感受,叹息一下,“人性如此”“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并不是如此。
二、自卑心态——死循环
对于内心自卑的人群,这份落差感会扩大,他们会将自己遇到的事情,归咎于自己,无论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大部分都归责于自己,而“完美自己”很符合他们的心理状态,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别人对你不好,是因为你不够好”。
这个思维模式的渊源就是自卑心理作祟,认为自己很差劲,心思敏感,过分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从小到大的教育让他们没有勇气去苛责别人,于是开始责怪自己。
“完美自己”确实激励他们,让他们更加努力,变得更加完美。于是也受到别人的表扬和喜欢,但是人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人喜欢。
理所当然的,当遇到不喜欢他们的人出现时,他们愈加苛责自己,长此以往,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们不会去想是别人的问题,以及完美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从而陷入了死循环。
三、环境影响——对完美的宣传
(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自卑人群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事情要从自己身上看,凡是多考虑考虑自己的问题。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当遇到小人时,还一味抱着这种想法,自以为是公正的“以直报怨”,其实只是懦弱行为。
自卑人群由于自身家境以及其他原因,自己也不敢过于从外面找问题,总感觉会受到惩罚,心理压力是需要发泄的,不能从别人那里找问题,就只能找自己的问题。
而“完美自我”就很符合他们的意愿,很高尚的名义,也避免了受到危害。
(二)社会压力
“完美自我”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引导,像是对女孩子身材的追求一样。你说“以瘦为美“不对,可是高高瘦瘦的女孩子,确实养眼,且从健康角度来说,肥胖会带来疾病。
再比如说,对成绩的推崇,对成就成功的仰慕。排名一出现,就意味着有高低,别人不想知道你是为什么倒数,只知道,你倒数意味着很差劲,那么你就需要努力。
努力没有错,奋斗拼搏的模样也很美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过分的推崇成绩,很容易魔怔,只有成功才有意义。
而“只有成功才有意义”也很容易在实际中得到应证,学生时代的第一名,工作时期的佼佼者,以及那些数不清的压力,都在一一说明,只有第一,只有成功,才会快乐。
“完美自己”最大的好处在于——激励自己。
让自己更加地完美,适应环境,让别人喜欢自己,得到仰慕和实际的好处,提升自己。想象成功的成果,一切都充满了动力。如此看来,“完美自我”像是鸡汤一样,鼓舞人心。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以及在日常中也会造成危害。
“完美自我”的危害
“完美自我”的危害很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偏激心理+情绪低落。
首先,偏激心理。
对完美的过分追求,必然会导致偏激心理的出现,一切都要完美,导致对自身的过分苛责。
1、要求自我
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是自律的体现。
但是“完美自我”的宗旨是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赏识,得到具体的利益。当这个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心理自然无法得到满足,那么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发泄口肯定还是自己。
2、要求别人
“完美自我”的要求别人,是对别人的期待,期待别人因为“自我的完美”而喜欢自己,对自己付出更多,让自己从而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满足。
但是别人并不一定就要因为你的完美,而去喜欢你,为你付出。既是你在他们看来并不完美,也因为他们不一定就要喜欢这份所谓的完美而去喜欢你。
各花各有各花香,怎么会有统一的完美呢?
其次,情绪低落
1、不稳定的情绪
追求“完美自我”的这部分人群,他们的情绪变换是根据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来的,喜怒哀乐皆由他人控制,这是一件很恐怖也很悲伤的事情。
大喜大悲的情绪反复就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能自控的情绪让他们心神俱疲。
2、逻辑怪圈
他们会陷入一种逻辑怪圈,别人对我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好,那么我要去变好。
到这里,当然没问题,很积极向上,很励志。
问题在于下面,我变得好一点了,但是别人对我还是不够好,甚至说得上是坏,那么我要变得更好。
这样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还是积极向上的自我勉励。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那么就达不到所谓的完美。达不到所谓的完美,这个循环就要继续下去,而人不是机器,在这个循环中是会受到伤害的。
人在前进的路途中,是需要鼓励和关怀的,受伤要包扎,伤口才会好。而在这个循环中,每一次前进,都是在对自己的否定,自我的贬低和否定,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慢慢地,就丧失了自信心。
他们会很累,会选择放弃,而放弃之后,他们还是会觉得,我放弃了,我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不被别人喜欢。
显然,这种思维模式对我们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好处,我们也需要更加健康、积极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模式。
改变“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种想法,可以尝试调整思维模式和感受外在。
1、调整思维模式
消除这种想法,就要摒弃对完美的过分追求,要明白没有统一的完美。
除了消除对完美的推崇,我们还要体谅自己。
我们都在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为理想奋斗的姿态很美好,美好的不是成功的果实,而是昂扬的斗志。有比较就有高低,输赢并不就是全部,不能因为这些比较就去否定自己。
接受自己的失败,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庸,不是只有优秀的人才有资格活着,才能被喜欢。绿叶也有绿叶的美丽。
2、感受外在
自卑的人对完美的追求,表面是因为在意别人的态度,但对别人态度的在意,其实是对自己的在意,他们的价值观理念已经有了标准,他们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变换自己的情绪,规则是他们定制的,外人好似是他们行为的改卷人,但一切的标准衡量,其实都还是源于自己。
多去看看世界,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人生,不仅仅局限在“井底”,别把自己困在自己设置的牢笼里面。
自由如风,何必在意这些,多去看看世界,感受人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53
“完美自己”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个性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就是完美而成功的人生。
个性由天定,天运行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天道。道生德蓄是自然和人德的规律,在人的言行和三观上体现的是具体的。这个“具体的言行三观”就是天生的个性。这就是个性生成的客观原因。人生天地之间,天地必有其瞬间之特性,在人出生的那一刻赋予人身上。这就是古人说的个性由天定,或者说命由天定。科学的解释是,父母的身体状况,母亲在孕育孩子时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情况,以及父母本身的遗传特征等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个性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性去生活,就是《中庸》说的“率性之谓道”。道的本质,其实就是路。根据自己的特性去生活,去学习,活出自己的风采,这样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是最值得敬佩的。这样的人生,路才会越走越宽阔。那么说,有的人天性聪明,有的人生来愚笨,有的人性格乖张,有的人性格温和,这岂不是注定了有些人会成功,有些人会失败?如果就这么认命地去活着,那不就等于是毫不抗争,听从命运的安排吗?这不是很消极吗?如果把“认命”解释为“听从命运的安排”,那确实是消极的。但实际上,“认命”一词,应该理解为:认识自己的命运,认识自己的本性,时刻进行自我反省。深刻的认识了自己之后,再根据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性去学习,去有目的的奋斗,这样,不就可以改变命运了吗?所以,“本性难改”这句话是错的。如果说本性难改,那又为什么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呢?为什么有“顿悟”的说法呢?历史上那些顿悟了的大师、伟人,其顿悟前后的性格特征都有很大的变化。这说明,本性是可以改变的。在自己的本性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就会让自己更加完美。善与不善的标准,就是社会的道德体系。根据社会的道德体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优点,你就可以成为最成功的人。以上所说,就是《中庸》开篇三句至理名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含义天赋予人道。一人有一性,一性有一道,一道有一才。走自己的路,成就自己的人生,不负上天,不负本性,才是最成功的人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53
“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句话听上去会让人感到诧异,我完不完美与别人喜不喜欢我怎么会有必然联系,这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但是,当我静下心来把这句话默默读了几遍后,我才感到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种无奈、一种渴望。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呢,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缺乏自我认同
“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是缺乏自我认同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认同,那么他必须从外界获得一些安慰。
例如,通过别人的赞美和喜欢来获取归属感与存在感。说这种话的*都会试图讨好别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经常会否定自我,习惯于抬高他人,习惯于考虑怎么能使别人感到舒适。
“试图讨好别人”并不一定是自卑、软弱的表现,而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大脑经过权衡利弊后做出的让自我感觉更良好的下意识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是有益的。
其二:完美主义长期的渗透
在小学、初高中时期,许多老师(主要是家长)为了能让我们拼命学习,把“只有……才……”这个逻辑关系绝对化了。虽然他们用的词是“只有”,但其实隐含着的的,是“只要”。好像我们“只要”做到了A,就一定能够获得B。这种观念对我们的渗透是如此的长期深刻和潜移默化,以至于我们离开了校园多年后依然还在被影响着。
这种思维有错吗?谈不上错。但问题出在前者与后者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就拿“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句话来说,完不完美的状态跟别人是否喜欢自己有什么直接联系,“我”自身的价值为什么要取决于别人的肯定,若是得不到肯定,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价值?
另外,谁规定,若是优秀,就一定会得到别人喜欢,与这种观点类似的还有“你有有钱了还怕找不到对象”、“我这么累,你为什么不不能理解我”,以及“等我有了积蓄,再去旅游”等等。
其三:过于追求别人的喜欢
“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种想法的错误之处不在于追求完美,而在于过于追求别人的喜欢。
你要明白,无论你完美与否,你终究不可能被每个人喜欢。而且只要身边有人表现出对你的敌意,你就会觉得很难受,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完美才会这样”。
这样想的你,永远不会被所有人喜欢,你会不停地折磨自己——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并用 “只有我完美了,别人就会喜欢我” 来麻醉自己。即使你意识这种想法是很难实现,却根本没有办法停止胡思乱想。
其实,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不现实的,不完美也是值得被喜欢的。我们很难改变他人的看法,不如就做好我们自己,这就足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54
“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个问题感觉有些无奈,还有些否定自己过于在乎别人眼光的意味。
首先,人生在世,人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有些人会认为只要自己变得完美,别人才能去喜欢自己。或许可以改成,只要我变得越来越优秀,我一定会成为人群中那颗最闪亮的星!
而认为“只要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一观点的人,一般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
一、缺乏自信,极度自卑
当一个人缺乏自信其实就是自卑的体现,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很容易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自己所提出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答案,都会因为别人随口提出的问题而对自己产生极大的质疑,甚至还会自己绞尽脑汁想出其他的答案或例子来推翻自己之前提出的正确答案。
这种就是极度自卑的体现,不坚持自己随波逐流,一般来说对工作或学习有害无利。
二、过于在乎世人眼光
“当我变得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这类观点首先将别人眼里的自己看的要比自己眼中的自己更为重要,往往会因为别人多看你两眼,你就会在心底开始‘提问’,“他(她)会不会觉得我怎么怎么样?”,“我这样做她会不会显得......"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最终会导致自己活得很累,总是习惯性地去猜测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想法。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使自己变成一种小心翼翼的性格,会不自觉得去‘讨好’别人,迎合别人的眼光,丧失自己独特的个性。
解决方法:
一、通过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树立起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信念,不能被人左右自己的想法。打破自卑,拥有自信心。
二、打造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必为了迎合他人,去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不在乎他人眼里的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就好!
加油!成就最好的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55
不自信的体现,自信的女孩认为,正是因为我不完美,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才与众不同,让他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