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00:5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34
今年是国际家庭年,这对于向来以家庭为本位而不是像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的一年。值此千载难逢之机,回顾过去,面对现实,瞻望未来,我深切地感到在家庭领域中,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认真分析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搞清其中哪些是积极因素而需要继承,哪些是消极因素而要摈弃。但要十分情醒的是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必须应批判地继承,因为,即使是积极的因素,由于产生的背景及倡导的目的是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所以,某一具体倡导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两个方面。本文中认为积极的,其中也渗有消极的。只因主流是积极的,为此,切不可照字面机械理解,而应批划地吸取其精华。在这里,我先谈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积极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10个方面。1.重视修身。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十分重视修身,认为修身是治理家庭的基础,即《礼记·大学》中所谓的“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许多家庭教育的典籍将修身视为至关重要的大事而不厌其烦地予以强调。如《教谕语》:“立身修行之道,第一是要诚实。人之学术有深浅,器量有大小,不可以强同。要须站得诚实两字,则各成片段,皆可以自立于世。”在现代社会中,希望我们每人都能重视修身,从我做起,肯定自我的道德责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强调家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常强调家庭教育,因为这是使自然性和生物性的子女成为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子女,即实现个人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历史上的周公训子、孟母教子、孔明诫子和岳母刺字等佳话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历代家训多将家庭教育视为“齐家”的第一要事。如《孝友堂家训》:“士夫人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尤其注重道德教育,将其放在首位。如《省心杂言》:“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善根于心,则动容周旋无非善。”古人常说:“子不教,父之过”,将子女的过失归于家庭教育不当。3.提倡忍让。在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中,恰当的忍让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俗话也说:“百忍成金”,“一争两丑,一让两有”,“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中国传统家庭*力提倡忍让,如唐高宗询问张公艺之所以能维持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的诀窍,张公艺书写100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攀龙《家训》:“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认为,每人自幼便从中国传统家庭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训学会了互相忍让,从而能够适合于人类的相互关系。4.崇尚和睦。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崇尚家庭的和睦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和谐,认为“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如《省心杂言》:“和无仇,忍无辱”、“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要求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永久和睦。5.父慈子孝。传统社会早期论及父子伦理时,往往是孝、慈并举,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慈。荀子认为,父亲应“宽惠而有礼”;子女应“敬爱而致文”。《颜氏家训》认为,父亲在遵守家庭伦理规范方面应起表率作用,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家范》:“为父母者,慈严、养教并重;为子女者,孝而不失规劝。”6.夫和妻柔。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高度重视。如《周易·序卦》载:“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然后礼义有所错(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毛诗大序》认为夫妇是“人伦之始,王化之基”。正是因为夫妇关系如此重要,所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特别注重夫妇的伦理规范。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夫和,妻柔……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家范》指出:“为夫者,相敬不悖礼;为妻者,谦顺且守节。”当然,这种过于强调妻子的顺从是失当的,但是,强调夫妇双方都要恪守各自的伦理规范,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则有着积极意义。7.兄友弟恭。《聪训斋语》认为:“人伦有五,而兄弟相处之日最长……若恩意浃洽,猜间不生,其乐岂有涯哉?”所以,兄弟间的伦理规范也颇受人们重视。《颜氏家训》特别强调,兄长或作为长辈的兄弟遵守伦理规范的重要示范作用:“兄不友则弟不恭”。8.长惠幼顺。这里的长幼关系是泛指一切年长者与年幼者的关系,有时是兄弟关系的扩展,长幼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孝经·感应》强调说:“长幼顺故上下治”,《礼记·冠义》强调“长幼和”。9.严于律己。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要求家庭成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向内探求,自我反省。如王达《笔畴》:“责人之孝,必当思己之孝;责人之忠,必当思己之忠。”《袁氏世范》:“人之父子,或不思各尽其道,而互相责备者,尤启不和之渐也,若各能反思,则无事矣。”10.扩向社会。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具有始于家庭而扩向社会的重要特点。如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孝以事亲,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行。”《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离娄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家庭私德与社会公德的一致性。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家庭私德猛烈批判或不具备起码的家庭私德的人能够真正具备社会公德,能够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34
从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