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蒙古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时隔不到100年,与元初那支军队差距如此之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21:35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23:04
在将近两个世纪中,蒙古人的骠勇强悍不仅使亚洲人为之瞠目结舌,而且使欧洲人亦对之惴惴不安而又束手无策。”
———在中国,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温,南方士兵不适应北方气温。在世界,温带士兵不适应寒带天气或热带天气,寒带士兵也不适应温热带天气,热带士兵也不适应寒温带天气。———因而对军队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中都会遇到的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十三世纪横行欧亚*的蒙古军队却既能适应西伯利亚的严寒,也能适应南亚地区的酷热,在寒温热三带广阔的地域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不同气温的影响都没能阻止其战斗力的发挥。这在古今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那末,蒙古军队如此顽强骁勇的战斗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蒙古士兵身体素质天生强壮,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蒙古军队允许士兵个人占有部分战利品———即金银财宝、马匹、女人等等———至于蒙古人的骠悍则是次一级的原因。《孙子·军争篇第七》:“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这也正是蒙古人军事行动的真实写照。蒙古军队正是由于实行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的原则,所以士兵在面对恶劣天气和强大敌人的时候,一想到战胜敌人之后,自己也能得到金银财宝、马匹、女人等战利品,便会产生出百倍的勇气。正是由于这种勇气使他们把人的耐力和体能发挥到了极限,从而创造了一个个战争的奇迹,建立了自有人类以来疆域最辽阔的大元帝国。这是蒙古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同志说: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和*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选集》一卷本第155页),所以“战争是流血的*”,而*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所以,战争的最原始的动力是基于利益的。而从这一点出发,按照一般的利益原则———即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原则,士兵在战争中所冒风险(牺牲生命)的巨大,决定了士兵在战争中应当有一定的收益。军队作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士兵在前线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承受了牺牲个人生命的巨大风险。所以,重视士兵在战争中的适当的合理的利益是符合公理的和非常公道的。蒙古军队正是利用这一点调动起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把蒙古的兵威发扬到了整个世界。这是笔者关于蒙古军队为什么能拥有超强战斗力的一点管窥之见。
目前许多中国人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强的朝代,这是一种误解。大大的认识错误。元朝灭了南宋后迅速腐化堕落。其腐化堕落的程度与速度比满清的八旗子弟有过之而无不及。忽必烈很窝囊,对日本、瓜哇的讨伐皆力不从心,死时很窝火。忽必烈以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现在吹嘘蒙古的人只有吹嘘铁木真,而铁木真死时根本就没有统一中国,别说南宋就是金朝都没完全攻占。元朝对外战绩可谓其差无比。
元朝自统一中国后,其对外战争几乎是次次失败。众所周知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公元1281(至元十八年)两次发动对日本的远征,皆以惨败而告终。从此日本人开始从仰视中国到蔑视中国。公元1282(至元十九年)、公元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元朝军队两次征伐安南(今越南北部)最后的结果还是都以惨败告终。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元军远征占城(越南中南部),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远征瓜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又是均以失败告终。忽必烈抱着遗狠耿耿于怀而死,忽必烈之后元朝谈不上对外有什么战绩。历史再次证明,擅长掠夺贫穷的流氓强盗,喜欢不劳而获的原始游牧民族再抢到富贵的学者文明人的财富,享受到幸福后,它们往往表现得更贪生怕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22
北方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草原、沙漠等),锻炼了其强劲膘捍的体格;北方的大草原牛羊,使他们以肉食为主,所以体力强劲;草原放牧,以骑马为主,他们善于骑马射箭,而大草原又盛产优质品种的马,在冷兵器时代,马和弓箭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在社会制度方面,北方少民族大都处于奴隶制社会,其奴隶主对占有土地和土地上的奴隶,有着无穷的贪欲,这也是其称王称霸的最主要的资本。相对于封建制度来说,奴隶制度是一种野蛮的制度,但这种野蛮的制度却能驱使以奴隶组成的军队,一往无前的冲杀。所以,北方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中原各封建王朝的肘腋之患,数个中原王朝因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灭亡,北方少数民族也几次入主中原,建立新的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南面所面对的一个富庶的中原,那里有广大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有无穷的财富,还有如花似玉的美人,所以每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最大的愿望,就是南下入主中原。
但是,少数民族政权一旦入主中原,建立新的王朝,就免不了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明所融化的命运。相对于北方的游牧文明来说,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是先进的。但农业文明是一种定居生活,以农业为主业,以粮食为主要食品,有着丰富的美食传统,整个社会有着复杂的等级划分,而且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与贵族阶层,以他们为代表,贪图安逸和享受,战争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而是一种负担。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以后,自然为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所吸引、所融化,他们坐稳中原地区的王位之后,自然马放南山、武器入库,军队的战斗力自然要下降,最后免不了被中原汉人驱逐回北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1:57
多方原因,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帝国地域过于庞大,军力分散,元后期*腐
败,国力大大消减。
在中国**的同时其他地方也都在*(欧洲,中东地区等),蒙古
军队无力*,这样大规模大范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3:48
游牧民族入关之后,迅速腐化堕落,变成豆腐了,能打仗吗?但随着战事拉长,在成吉思汗血统的鼓舞下又重新凝聚战斗力,依然很强。真正老吃败仗的原因是中原人找到了对付游牧民族骑兵的方法:以骑兵对骑兵。徐达、常遇春、蓝玉,都是百年难得的大将,那骑兵用的,出神入化,经常是蒙古兵还在休息时,刚听到声音,明军就到跟前了,使得蒙古军只有逃跑之力,没有招架之功。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5:56
因为100年之前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当然很精通骑射,当他们占领中原之后,就过着很安逸的宫廷生活,每个朝代都是这样的,刚刚兴起的时候内部吏治是很清明的,但是一旦成功了,就会慢慢腐化的。每朝每代基本都是这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8:21
毕竟不是东征西战的那代人了,新的一代都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的(蒙古人作威作福),自然只知道享受,丧失了为生存而战的斗志,而朝廷中的汉人又纷纷倒戈;当然最重要的是领导层的内斗和腐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1:02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是他们又无团结之心,再后期缺少像铁木真忽必烈等一系列的超级英雄来激起他们的嗜血性,来驾驭他们。同时蒙古人在中原享受难免堕落,加上骄傲自满更是如此,兵败如山倒,在这个尚无系*争理论的民族,战争的经验难以延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4:00
有一句话叫(强不过百年,富不过三代)有兴必有衰,这是必然的,没有任何东西能永远,只是迟早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7:15
养尊处优了啊!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20:46
别说100年了,就是20年也够腐化一代人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9 00:34
现在还有哪只军队可以跑两万五千里么?
两者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