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00: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2:37
起王翦颇牧,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排名第一,可谓名至实归,可与其他三位备受赞誉和同情等正面评价不同,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克,一度打的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的白起,却一直毁誉参半,一切祸福,皆因一次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世纪大战—长平之战。
2020年7月15日,山西高平一带,又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长平之战,这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场战国历史上最后的转折之战争,这场决定了秦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的世纪大战,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一将成名万骨枯,在这场战争中,一代战神白起,诈而坑杀赵国投卒近40万,一直被人所诟病,“法西斯”、“人屠”等称号,这些污点一直洗刷不去。就连白起最后被赐死,都曾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死矣。”。四十万放下武器投降的赵国兵卒,白起一次性杀光,历史进程之残酷,想想就令人头皮发麻。
白起为何要杀这些人,难道真的非杀不可吗?责任都在白起吗?
在由孙皓晖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改变的电视剧中,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白起连上三封书信,询问该如何处理这批战俘,结果,都石沉大海。神情哀伤的白起,读懂了空气中的缄默,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那骇人的一幕,仅放了240个童子军,既是震慑赵国,更是威慑天下,摧毁天下人的抵抗意志。
这一番操作,可以说,从根本上,彻底地瓦解了赵国,秦统一天下,只剩下时间问题。
那白起,坑杀这些人,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动因呢?他自己残暴、嗜杀吗?《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曾说:战争是*的延续。何况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对军队的管控,一直堪称模范,指那里打那里,基本没出现过军队要挟国家的情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为战国时期,最为顶级的将领,白起对杀降,不可能没深刻认识,临死前的那番表白,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为何,白起所主导的战争,却一直大肆坑杀呢?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这一切,其实一个人,与一个改变了秦国国策的人有关,谁呢?范雎,提到此人,大家都熟悉的是,远交近攻之策略。作为杰出的战略家,可以说,在秦统一天下中,范雎的影响力,仅次于商鞅,一代名臣李斯在他的《谏逐客论》中曾以“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使秦成帝业”,可以说,白起之成败,特别是败,与此人关系莫大。
春秋时代的战争,讲究一个“礼”,兴师问罪,首恶被诛杀,你服了个软,一般就结束了,并不以兼并为目的,但是战国不同,大规模兼并战争开启。如果说,商鞅是建立了秦国的“耕”与“战”的*,那么,范雎推动建立了超级集权制,而这种超级集权,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为统一天下量身定做。
“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民”,歼灭六国有生力量,从根本上削弱六国,才是秦一统天下之策略。在这种策略的引导之下,我们看到,白起的军事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就是,白起作战,“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
一切事情,是不是都需要人去完成,无论是“耕”还是“战”,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这也是古代,一方战败之后,他的青壮年都会被杀光,历史显示出了他极其残忍的一面。
那么白起呢?有观点提到,粮食问题和同化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本次大战,双方几乎都是秦国而动,赵国因为经济模式的问题,出了故障,而秦国也是国内疲惫,双方都面临这极其严酷的粮食问题,秦国也没有那么多余粮,去供养赵国投降的士兵,而且又不可能再放放还给赵国,只有一杀了之。白起只好背起这口锅。
同化论支持者,则决定,即使留做己方“耕”之用,那将是定时*,危害巨大。
别忘记了,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行的就是“军功爵禄制”,这是一整套人才晋升制度,也正式因为这套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社会上的阶层固化,具有极其强大的激励作用,才让秦军在战斗力爆棚,脱颖而出的将领,层出不穷,对战争的热情,始终如一。
军事制度向来由*和经济制度决定。很多人都曾疑虑,在魏国,那支由吴起一手创建的大魏之师—魏武卒。这支在吴起手上,基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支撑了魏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可是,自庞涓在“马陵之战”惨败,魏国霸权衰落之后,魏国为何就不能重建这支军队?一样的道理,形式不允许。魏武卒的训练、考核、录取都极为严格,但是,配套了极为优厚的待遇,分田分地分大钱!所以,为自己的利益,这支本就强大的军队,战斗特别起来特别强悍,攻城掠地分外卖力,凭自己的才华与努力,获取行高于人的地位,谁不卖力?可当魏国衰落之后呢?魏武卒,我爱你,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一个因为豪赌,家道中衰,已经穷得叮当响,而且子孙还不咋努力,这样的豪门,还能赢得女神的青睐?
秦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啊,怎么办?杀过去,战争中,歼灭六国的有生力量,夺取他人的生存空间。人是创造一切要素的根源,人都没了,国家还有力量吗?秦重首功,这么惨烈的一次大战,大家付出那么多,到了最后,要摘果实的时候,不杀?大家的功劳、爵位、奖励等哪里去兑现?何况这还是秦之祖制,有充足的依据,上百年了,都是如此,只是以前是战场上,现在敌人投降了啊,奖励如何兑现?
范雎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极大的改进与强化!
范雎将其战略决策与秦原有的军功爵禄制度,做了深度的切合。大片大片的土地,舍得给予,舍得封赏赐,反正也是从六国攻伐而得到的,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励,就当丰厚的年终奖吧!至于那片土地上原有的人呢?
我没听错,经过我大秦虎狼之师的犁庭扫穴,居然还有大量人口在?不是吧!可以说,全军上上下下,要杀这批人,那基本主流*,而且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在杀降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军队上上下下,几乎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可以说,这个大趋势,非白起能左右的,作为军队统帅,他能做的,最多就是赦免和保护一些人,设计坑杀的局,减少因反抗而造成的军事损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2:38
我认为自然不是白起的错,因为站在白起的角度上来看,他这么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他为秦国效力,对面的都是敌人,他不可能放虎归山。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2:38
我认为并不是白起的错,因为在这样混乱的年代,大家都要为了自己的国家去奋斗,只有通过这样强硬的手段,才能为秦国树立威望。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2:39
不是白起的错,因为当时,由于长时间的对抗,这两国的粮食都消耗殆尽,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战俘,如果将战俘放回赵国的话,赵国很容易恢复元气,所以白起不得不将40万人杀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2:39
不是,因为他是效力于秦国的,因此40万士兵都是敌人,所以要把他们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