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叠加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3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35
三期叠加指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
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期叠加的决策:
我国30年来的宏观*实践表明,*干预只能像“病人休克”时使用的“复苏器”,而不能成为装在人身上的“起搏器”,更不能成为“人工心脏”,用*干预来替代市场调节。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游泳”,中国的市场主体已经逐步熟悉了“水性”。
经济增速掉一点也要沉住气。但沉住气不等于没有*预案,也不等于“坐等”。2013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新一届*领导集体坚定信心、顶住压力,没有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直接干预,效果很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期叠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36
三期叠加是描述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
三期叠加: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2.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3.前期刺激*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36
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
前期刺激*消化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37
三期叠加:
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
3、前期刺激*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3:38
三期叠加: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2.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3.前期刺激*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把中国经济带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等基数增大,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经济*等要素正在发生变化,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结构分析,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都可看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是一个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这些内在影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外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再到2013上半年增长7.6%。专家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正因为如此,“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2013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5%左右。这个增速并未对就业等带来太大冲击,经济结构还出现了积极变化,说明“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1-2]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
2011年以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而当前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其主要根源也在于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各国应对危机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成效,增强了我们用市场机制倒*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结构调整不是免费午餐。为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退出市场,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以大数据、生物科技、页岩气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再次站到了世界经济的前沿,主动的结构调整为美国新兴产业的崛起赢得了先机。对于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必须痛下决心。企业的兼并重组甚至退出市场,本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把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问题,才有可能赢来“阵痛”后的新生。[1-2]
前期刺激*消化期
前期刺激*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为扭转增速下滑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推动经济增长迅速企稳回升,从2008年底到整个2009年和2011年初,刺激*产生了好的效果,经济增速最高时达到了11.9%,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阴影,也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所产生的红利。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逐级回落,可以理解为进入了前期刺激*的消化期。在这个阶段,虽然刺激*逐步退出,但*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对经济结构继续产生深远影响,也使当期宏观*的选择受到掣肘,*余地大为缩小。
我国30年来的宏观*实践表明,*干预只能像“病人休克”时使用的“复苏器”,而不能成为装在人身上的“起搏器”,更不能成为“人工心脏”,用*干预来替代市场调节。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游泳”,中国的市场主体已经逐步熟悉了“水性”。经济增速掉一点也要沉住气。但沉住气不等于没有*预案,也不等于“坐等”。2013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新一届*领导集体坚定信心、顶住压力,没有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直接干预,效果很好。这种“淡定”给了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同时,我们启动了一些既有利于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期结构平衡的项目,如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铁路建设等,大力推进环保节能、信息消费等新产业发育成长,促进内需的作用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