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人物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35
潍坊是中华民古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倚山,北临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不乏对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英杰。潍坊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历代一些有名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如管仲、晏婴、郑玄、孔融、苏东坡、范仲淹、贾思勰、李清照、郑板桥等出生在这里或在这里生活过. 翻开历史地图就可惊奇地发现,潍坊的古国竟象今天的各县区一样星罗棋布。
爽鸠 季则 逄国 爽鸠是少昊司寇的名称,又指他的封国,地处今昌乐县东南部。少昊是父系社会东夷的首领。至尧。舜时代,爽鸠氏为季则氏取代。商代。季则氏又为陵所来,建立起逄国,因陵的爵位是伯,故亦称公伯陵。商周之际,博兴一带兴起了蒲姑氏。逄国又为蒲姑所灭
斟灌 斟(寻)斟灌,据<<续山东考古录>>卷16"寿光条'说:斟灌国故城在东北四十里,称灌亭,一称东寿光城.今基灌店.今寿不 留吕乡基灌村一带,即斟灌立国之处.距今约4000多年.斟(寻).据<<读史方舆纪要>>--潍县平寿条说:"西南五十里有斟城,古斟(寻)国. 上述二斟是大禹的后代,是夏朝统治者姒姓部落的两个氏族.自太康失国的到少康中兴.为王室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夏朝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
寒国距今约4000多年,其统治中心在潍坊市寒亭镇.寒国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寒浞不为国君所用,便投靠了后羿.后羿不修民事,寒浞将其推翻,夺取了王位,建立了寒国,为稳定统治局面,他把儿子浇封在过(今掖县境),把另一个儿子殪封在戈(今河南境). 少康中兴,逐步消灭了寒浞的势力,现在.潍坊市仍然有寒亭,浞河等古地名,有寒鼎,寒浞家等文物古迹.足以说明这里就是当年寒浞的统治中心
诸国 早在夏代.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杞国 周朝建立后,求先贤的后代进行分封,从诸城的牟娄寻到大禹的后代东娄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国.西周末年,由于邻国的侵*,杞在河南无法立足,便举国东迁,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在昌乐,安丘等地建国,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有杞国古城遗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国被楚国攻灭.
淳于国周武王把安丘县东北部封给淳于公,建立淳于国.淳于公为姜姓,和当时的菜,纪等国为邻.春秋初年,从河南搬来的杞国不断侵*,淳于无力抵抗,国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难,淳于国亡.
莱国商代以前,莱国的统治中心在昌乐.临朐等县,东部直到黄县沿海地区.姜太公初封齐国,建都营丘(今昌乐县境内),离莱都较近,莱候曾多次率众争夺营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强大,齐国打败莱国,占有今平度县以西的领士,莱公*迁都黄县,称东莱.战国时,东莱亦被齐国吞并.
纪国纪国是商朝在东方的与国,都城在今寿光县纪台乡,周灭商,纪国又臣服于周.春秋初年,齐国强大起来,逐步向东发展,纪国成为主要障碍,经过长期战争,到公元前690年,纪便被齐国吞并
齐国周朝建立后,封姜太公为齐候,建都于营丘(今昌乐境内),后来齐国又迁都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国初建时,潍坊西部一些地区便由齐国统辖.随着势力的增强,齐国逐步统一了许多邻国.到春秋末年,今潍坊市所辖各县区都成为齐国的领土.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初设36郡,后逐步增至40余郡,辖1000县,潍坊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今潍城,寒亭,坊子三区.昌邑,安丘,高密3县属胶东郡,青州市和寿光,临朐,昌乐等县属临淄郡,诸城属琅琊郡.西汉除袭秦的郡县制外,还实行封国制,国越封越小,到西汉末, 全国有130个郡国,1500个县,仅潍坊市就分属3郡2国,51个县.东汉时,潍坊市境内有20个县,分属青,徐二州和北海国,乐安国,齐国和琅琊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随有变动,但均属青,徐二州.
隋唐五代宋金隋朝潍坊市地属三郡十四县,有些县已与现在各县相符了,北海郡移治益都县,原平寿县改称北海县,治所在今潍城,下密县治所在今寒亭区,寿光县,临朐县治所在今该两县县城,都昌县汉所在今昌邑县城,营丘县治所在今昌乐营丘,高密郡治所在诸城县,另辖安丘县,高密县,治所在今该两县县城,吾城县治所在今安丘县西部,东莞县在今诸城一带,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区划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五代十国时期,形成道.州, 县,基本沿袭唐代.北宋改道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