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段理论,分析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得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2 07:5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19
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得失
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有一个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意识,也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一些简单、片断的感觉、动作和本能的反射,因而和一般的小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分不清自己的身体与外界有什么区别,吮吸自己的指头和吮吸母亲的乳头或奶嘴一样。
只是在以后的生活中,由于不断与外界事物接触,身体器官、神经系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到1岁左右,产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这时,儿童逐渐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来,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例如,儿童发现咬自己的手和脚,与咬别的东西(玩具、饼干等)感觉不一样;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动了,等等。这就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实体,是动作的主体,体验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力量,产生了最初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了自我感觉。
当儿童在3岁左右,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时,说明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次质变和飞跃,人的自我意识从此萌生。儿童掌握人称代词比掌握名词困难得多,代词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我“一词可与每一个人相联系,运用时必须要有一个内部转奂过程。例如,母亲问孩子:“谁给你的糖?“孩子应该回答:“阿姨给我的糖。“而不能说成“阿姨给你的糖“。儿童要能完*称代词运用中的这一内部转换,没有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他物的一定的区别和把握,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关于自己内心的意识,像*一样地沉思内省还是不可能的。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在逐渐发展着。不过,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水平也不同小学时期(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是模糊,不大自觉、被动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多少认识,如果问“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小学生会答不上来,说没有想过。即使回答,也往往是对自己一些外部特点的描述,如“我是一个爱画画的人“、“守纪律的人“、“爱玩猫的人“等,或者是转达教师、家长或其他*对他的评价。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因而内心世界很平静,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是一个“从快乐到快乐的时代“。
初中时期(少年期)的自我意识发展逐渐清晰、自觉了,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开始想到自己,开始“发现“了自己,比如,这时他会发现自己能想出某个主意,而别人想不出,从而感到自豪、得意;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发展,出现了理想或幻想,还有了许多内心的“小秘密“;他们开始对周围人们的精神世界、个性品质等感兴趣,欣赏文艺作品时,开始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动机、想法、个性特点等,而不是像小学生那样,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外部动作。但这时自我意识的水平还不高,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也不深。
人的自我意识的全新发展和最后成熟,是从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开始的,并在青年期内基本完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把原来主要朝向外部的认识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活动。比如,这时的青年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自己回答: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长相如何?我的脾气、性格怎样?我有什么样的特长和才能?我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我怎样走人生之路?……等等。这是在个体智力成熟、生理成熟、社会地位和社会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的。
青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统一。自我意识的分化,就是自我意识在青年期由一个完整的自我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不同的“我“,一个是“理想的我“,即关于自己未来的总观点和总设想,“我希望成为怎样一个人“;另一个是“现实的化“,即当前的形象和实际水平,“我现在是怎样一个人“。或者说,分化成“主体的我“--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客体的我“--别人怎样看我,对我的态度如何等。这样,一个人就既是自我的观察者,又是被观察的对象。处在观察者地位的是“主体的我“,被自己观察的是“客体的我“。这就为青年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合理调节自身的行为和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自我意识的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由于青年不断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把“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加以比较,而在青年时期现实的我往往总是落后于理想的我,二者之间的矛盾和距离,会使他们感到很痛苦,并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此进入一个内心动荡不安、情绪体验错综复杂的时期。青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矛盾所带来的。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和不安,解除自我意识分化带来的矛盾,就促使青年去设法解决这种矛盾,求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这种重新统一,一般要到青年晚期才逐渐实现。当然,统一的类型不是尽如人意的。自我意识能积极统一的,即现实的自我能与正确的理想自趋于一致,则往往心情舒畅,生活如意;消极统一的,即不惜牺牲理想自我而趋同现实自我以达统一,则往往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悲观失望;而那些自我意识难以统一的,则往往内心苦闷,忧心忡忡,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失败感。这些都会对个性的形成和以后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5:20
要分析自我发展?